這片文章基本是照搬教科書 (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以及課堂整理,從人類學的角度簡述社會的構建

只撿了幾個例子做參考 以下

首先了解下什麼是身份,身份從家庭角度來說可以是父親,母親,兒女,這是一個典型北美家庭結構。那麼是血緣組成的家庭么,並不是,人類學家說文化是組成家(yi)庭(qie)的重要因素。我們創造文化,又被文化shape.

那麼文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文化來自於一代一代的傳承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個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只來自於我們的父母,也來自於媒體的宣傳。

然而這個宣傳的負面影響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就像妹子們心目中的完美身材,大眾眼中的精英生活,甚至新疆都是恐怖分子。這些都來印象和想法都自電視,網路,新聞。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你生下來的那一刻,醫生宣布你是男還是女;就算每年4%的新生兒有男性和女性的特徵,這些特例也會被手術改成兩性的其中一個

第二,說到身份那就得說種族,但是人類學家眼裡是沒有種族的

那麼為什麼短跑健將很多都是黑人呢,為什麼人的皮膚顏色不一樣呢,就有人斷言-肯定是基因不同; 然而,研究表明:黑人和白人的DNA可以很相似。那麼怎麼解釋膚色呢-UVR(就是太陽曬的)

第三,說性別(男/女)身份,同上-人類沒有性別

性別也是身份的一種,是文化給予他意義

背後邏輯是人類創造文化,被文化塑造,又複製文化。舉個例子- 宗教是人類自己創造的,但人類又被宗教約束。

文化決定我們的性別,決定我們的行為,也決定我們的社會階層-夫系社會(出嫁從夫)

而且社會階層是可以被改變的,參考美國二戰前後的海報宣傳

圖片來自網路 二戰中的宣傳

那二戰之後的美國宣傳什麼-(women) back to family

這種文化的轉變可以隨處看到。隨著性別差異的減少,或者說我們的文化正在減少性別差異,我們接受到的信息也隨之變化。比如說迪士尼公主也從需要王子拯救的粉色裙子富二代變成了可以上天入地 彎弓射鵰的花木蘭; 從愛情童話變成動作大片。

以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