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濟光(公元1868年—1925年3月12日),字子誠(紫宸),哈尼族,今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逢春嶺人。民國初年軍閥,國民軍陸軍上將,曾任廣西提督,廣東安撫使、都督兼署民政長,兩廣巡閱使。

龍濟光、字子誠,是龍政第6房妻子所生的第14代後裔,其父龍汝霖死時32歲,妾馬氏生長子覲光,元配李氏生次子裕光、三子濟光。按封建法規,由次子裕光承襲了稿吾土司之職。納更土司死後,發生了土司內部的相爭,互相殘殺,於是族人便擁戴龍覲光代辦納更土司之職。龍氏弟兄三人,性格各異,龍覲光喜天文地理和詩書;龍裕光愛養鳥種花;唯有龍濟光喜歡玩刀弄槍,習武稱強。龍濟光見二位哥哥均已有職而自己無職,心生篡奪納更土司權位的念頭,曾兩次謀害長兄未遂。龍覲光不願兄弟相殘,便離家前往昆明參加會試,後轉達北京另尋靠山。龍濟光便取得了納更土司職位。當時正是光緒年間各地大辦團練,龍濟光也在家鄉辦起了團練,因率部衆參與鎮壓滇南人民的反清鬥爭,並協助清兵剿滅雲南的“彝亂”有功。被任命爲廣南縣團總,同時得以在文山、蒙自、建水、金平、屏邊及箇舊等地招兵,勢力迅速擴大。

1903年,廣西地區政局—,遊勇叛亂風起雲湧。龍濟光率五千兵去投效兩廣總督岑春煊,因鎮壓會黨有功,被任命爲廣西右江道尹。1907年12月,孫中山領導鎮南關起義,龍濟光又率部會同陸榮廷部前往鎮壓,用革命黨人的鮮血染紅頭上的頂帶花羽,因功升爲廣西提督。次年,又派兵協助鎮壓了河口起義,不久龍部擴充爲30個巡防營,擁兵一萬六千多人,被稱爲“濟軍”。1911年,被調任廣東陸路提督兼警衛軍副司令。從此,龍濟光開始在廣東發展勢力,隊伍不斷壯大,成爲軍閥割據混戰時期一個獨霸一方,顯赫一時的軍閥。

辛亥革命爆發後,廣東也於1911年10月20日宣佈獨立,清朝統治崩潰。革命黨人、雲南大理人周劍公前往龍濟光軍中,勸說他舉義旗反清。他竟悍然宣稱:“濟光世受皇恩,時局如此,惟竭盡臣職,以報聖主”。爲向清朝效忠,他調龍軍和團練到廣州,晝夜加固城防備戰。11月9日,廣東軍政府成立,龍濟光迫於形勢,不得不表示歸順軍政府,被任命爲廣東安撫使,他趁機將軍隊擴充爲兩個師一個旅,依靠武力控制了廣東政局。袁世凱上臺後,龍濟光立即投靠。袁世凱見龍濟光與陳炯明勢同水火,急忙將龍濟光調往廣西梧州,並給他補充了大量武器裝備,使其實力大增。

1913年,袁世凱撤去了陳炯明的廣東都督和陸軍中將暨上將銜,令龍濟光爲廣東宣撫使,率兵討伐陳炯明。龍濟光率軍直抵廣東,解散了廣東的議會,得以在廣東—絕治約三年。在此期間,他—革命黨人,開賭局、騷擾百姓,很受袁世凱賞識,授振武上將軍督理廣東軍務,並將侄女嫁給龍濟光的第九子龍象乾。袁稱帝后,龍濟光立即通電擁護,被授予一等公加郡王銜。其長兄龍覲光被授予臨武將軍兼雲南查辦使,次兄龍裕光爲廣惠鎮守使。

護國運動在雲南發生後,袁世凱佈置了三路進兵雲南的計劃,其中南邊一路就是指使龍靚光進兵雲南,企圖夾擊護—,但被李烈鈞率領的護—第二軍和廣西陸榮廷部的夾擊,在廣西百色的剝隘繳械投降。龍濟光不甘心,又密派其子龍體乾潛回雲南,勾結聯絡土匪,在逢春嶺和水田發動叛亂,攻打蒙自未遂,轉而攻陷箇舊,後被滇軍擊敗。同時龍體乾又率稿吾卡土司兵攻打建水,也被滇軍擊敗。1916年4月,滇桂黔粵四省—同盟會發出通牒,限龍濟光24小時內獨立,袁世凱也授意他“獨立擁護中央”。龍濟光—宣佈獨立,但通電中既不責備袁世凱,也不支持護國。

袁世凱死後,龍濟光急忙取消獨立,表示服從中央, 被黎元洪委任爲廣東巡撫使。這時的龍濟光也是聲名狼藉,人人痛罵,孫中山指斥“粵人惡龍甚於洪水猛獸”,廣東各界也紛紛呼籲罷斥龍濟光。1916年6月,龍軍截斷了護國軍李烈鈞部與肇慶的聯絡,企圖陷李烈鈞部於狐立,被李烈鈞打得連連敗退,請和。當時,中央、廣東各地方軍隊都在迫使龍濟光離開廣州。龍濟一面拖延,一面加緊運走財物,將在粵三年奪取的的上千萬元的財產運走,方纔離開廣州。

1918年,龍軍從瓊州渡海偷襲雷州半島,又遭李烈鈞部痛擊而大敗,只得率殘部乘船渡海北上,來到北京寄食於段祺瑞門下,被授予兩廣巡閱使兼振武軍總司令的虛銜。1919年,直皖戰爭中皖系失敗,段祺瑞—通電下野。奉系張作霖率軍入關,龍濟光軍一敗塗地,只剩500餘人,被張作霖繳械遣散。

1921年1月,北洋軍閥政府下令免去了龍濟光兩廣巡閱使的職務。龍濟光與長兄、次兄及妻室兒孫們定居在北京朝陽門大街住宅。結束了軍閥生涯。1922年,患半身不遂,久臥病牀。1925年3月9日病逝,葬於北京鐵塔寺。

延伸閱讀:

明朝時期,大批的漢族遷居紅河,基本上分佈在紅河北岸的壩區。但也有少數人進入江外,隨着歲月的流逝,他們融入在當地民族中,成爲少數民族中的一份子。龍氏始祖龍咀,原是居住在江蘇南京紫竹林柳樹灣石門坎漢族,青年時代漂泊江湖,明洪武14年(1381年)投入沭英軍中來到到雲南,立有戰功,尤其在平服交趾(安南——即今越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的統稱,共20年)的戰爭中戰功顯著,龍咀被命令留軍在紅河以南明朝冊封的納更山土巡檢土司地區(今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的新城鄉哈卡、小新街鄉的大喇卡、小喇卡,逢春嶺鄉的稿吾卡、卡里卡一帶,歷史上稱江外納更、稿吾土司區),置立五臺哨、戍邊墾殖。又在駐守南疆中功績顯著,奉旨在納更山受巡視九長官司之職,龍咀去世後,其子龍政年齡尚幼,由其母羅氏在土巡檢司署內撫養,長大後在土司白里拉歐家幫忙處理雜務。由於龍政辦事能力強,深受白家器重。後來入贅白家接嗣,後代子孫改爲哈尼族,到龍濟光這一代,龍家已經是第15代了。

雲南近代名人——龍濟光

龍濟光像

雲南近代名人——龍濟光

左起:龍濟光、龍濟光之長兄龍覲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