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皇宮中,不是君就是臣,皇室之間基本上是不講究血緣關係的,影視劇中也常說,皇帝和兒子是先論君臣,後論父子的。我們都知道,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既然都是皇,他們到底誰是君,誰是臣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正確答案,如果非說結論,那就要看他們之間誰掌握着權利,中國歷史上並不是每個朝代都有太上皇,但是太上皇和皇帝並存的時候也很多,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是多種多樣的。


說起太上皇這個詞,最早是由秦始皇發明的,當時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他認爲自己功德蓋世,但如何讓世人都知道自己的功勞呢,於是就發明了皇帝這個詞,從這個時候開始,皇帝就成爲當朝最高統治者的稱呼。這還不夠,那時候秦始皇的父親已經去世,他爲了彰顯自己的孝道,又對自己的父親進行了追封,而封他父親爲太上皇只是一個尊稱,這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個太上皇。


有一對比較著名的父子,是劉邦和他的父親,但是這個太上皇比較特殊,他只是一種尊稱,沒有實際的權利。當時劉邦打好了天下做了皇帝,想去接自己的父親一起生活,沒想到他去接父親的時候,當時他父親是跪着迎接劉邦的,這讓劉邦十分別扭。劉邦不忍心父親向自己下跪,就和自己的大臣們商量,把自己的父親封爲了太上皇,後來他父親就再也不用跪着迎接他了。所以這個太上皇是臣,劉邦纔是君。


還有一種太上皇是被兒子脅迫讓位的,例如李世民的父親李淵。經過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得了大唐江山稱帝登基了,在名義上李世民是李淵的兒子,但實際上李淵被軟禁了起來,爲了自己的名義,李世民封李淵爲太上皇,但是李淵當了9年的太上皇,李世民幾乎沒怎麼去探望過他,可見他們的關係非常一般。這種關係下,太上皇連做臣子的都不如。據說李淵居住的府邸環境不好,許多大臣都建議李世民給李淵更換,李世民一直都拒絕,直到李淵病入膏肓的時候,李世民纔要主動給李淵修宮殿,但是還沒修好李淵就死了。與這種情況類似的還有武則天,安祿山等,他們都是被逼退位,不得已才當了太上皇。


史上做得最愜意的太上皇莫過於乾隆了。乾隆做了60年的皇帝,爲了遵守自己在位時間少於祖父的諾言,提前退位給了嘉慶皇帝,自己又在太上皇的位置上待了三年,但是他手中的權力卻一直都沒有放開。乾隆把他當太上皇這段時間稱之爲皇帝訓政期,其實這只是乾隆自己的一種說辭,這時候嘉慶只是擔了個皇帝的虛名,手中基本上沒有權力,朝中大臣們還是認同乾隆,這時候皇帝就是太上皇的臣子。這種情況還有北魏的獻文帝,北周宣帝等。


歷史上太上皇和皇帝哪個是君主,都是靠權力說話的。誰手中有權利,誰就是君,剩下那個就是臣。我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21個太上皇,他們之中有被逼退位的,有自己退位的,有被兒子追封的,也有一些前朝太上皇與後朝君主順利交接的,不論是哪一種,說的都是權力。我國古代是一個權力至上的社會,太上皇也是一種順應時代而生的名稱,不論哪個朝代,人們看的都不僅僅是一個稱呼,而是實際的權力把控者。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發表你們的不同觀點。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