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

今年4月24日,我们一家人来桂林时住在「有间小院」,那里有大大的院子,满地的圆圆石头,可以让小朋友用丙烯颜料尽情画画,还有一只笨头笨脑的比熊名叫「馒头」,和一只雍容肥胖的英短叫「汤圆」。

时隔半年,我们一家人回到了桂林,还住在这家客栈,上一次是面对著一堵残破土墙的206房,这一次是可以将旖旎南溪山一览无余的406。

从2006年算起,这已经是我第四次来桂林,桂林这个飘满桂花香和酸笋气味的城市总让我很放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不知不觉在说到桂林时习惯说:「我回桂林。」

巧合的是,这一次我们与半年前坐同一趟高铁G2904,相同的是,和半年前一样,车上同样有一群吵吵闹闹的讲白话的老人家肆无忌惮地聒噪。

这群香港人在车上聚餐、饮杯、打牌、大喊大叫了一个小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KEN只好冲上去让他们安静一些。这些香港人虽然素质低下,但是还比较要脸面,他们在尴尬之余果然学会了小声说话,让我们有了安静的下半程旅行。

客栈老板小周说,真遗憾,你们来早了一个月,银杏叶还没有黄。唯一让我们安慰的是,细细的桂花香已经飘满全城。

KEN这次是来参加大学同学聚会的,他一放下行李就拉著女儿去院子里玩,406房巨大落地玻璃窗外是婀娜的南溪山,我站在窗边就可以看到院子里吊床上的KEN和秋千上的豌豆,我冲他们挥挥手,这种感觉奇妙又温暖。

KEN把女儿带走疯玩去了,吃完晚饭才回来,我更喜欢一个人待在客栈。小村子很安静,有零星的鸟叫,空气是清寒湿润的,不远处的铁路上绿皮火车呼啸而过。

我站在窗旁很久,静静地听著我能捕捉到的一切声响,忽然,我就困了。

2018年10月19日

早晨五点,我就被不远处第一趟驶过的火车隆隆声叫醒了。我没有起来,一直迷迷糊糊地躺著,直到豌豆在七点半醒来,声音清澈地说:「妈妈,我想去下面的院子里玩。」

豌豆已经是客栈的熟人,当她昨天下午在院子里穿梭奔跑著捡石头用丙烯画画的时候,开客栈的哥哥姐姐时不时大喊著豌豆的名字。

我今天花了二十多分钟给豌豆梳了很复杂的小辫子,很奇怪,只要一离开深圳,豌豆的头发就水水滑滑,我几乎握不住。不明白为什么,深圳也会让豌豆紧张,她的头发经常是干涩的。只有在旅途中,小姑娘才可以如此放松酣畅地沉睡。

(窗外就是秀美的南溪山,我每天写作时就看著这幅画)

一大早,推开窗就是秀美的南溪山,一个个温柔的小山包静静地矗立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湿润微凉的空气让我喜欢,一群麻雀在远处上下飞舞,公鸡喔喔叫著,一群鸭子嘎嘎嘎没完没了地叫著。

我在2005年曾经写过一个《深圳美食系列》,第一篇就是《桂林米粉》。我那时并不知道,我深情描述过的加了很多酸菜和牛腩的桂林米粉原来出自福建人之手。

到了桂林,我才知道真正的桂林米粉通常是干捞的,最有特色的是锅烧粉,这种配料在深圳的盗版桂林米粉店绝对不会有。

锅烧就是被炸得脆脆的猪肉,细细切成片,很珍贵地摆几片在浇上卤水汁的米粉上。锅烧脆生生而又有微妙的弹性,在口中的体验很奇特。

但是,桂林米粉也有一种版本是汤的,因为大多数桂林本地人很少吃汤的,所以,汤版本的桂林米粉经常被我遗忘。

今天我在桂林的第一顿早餐当然是桂林米粉,我没想到拿著客栈的名片,可以在附近的「猴山米粉店」吃一碗免费的米粉。

每次点桂林米粉前你需要回答以下选项:二两还是三两?汤的还是干的?宽粉还是圆粉?通常的格式是:「我要二两干捞的米粉(圆粉)。」或者:「我要三两汤的切粉(宽粉)。」

因为我昨晚胃受了寒,我在桂林第一次放弃了干捞的锅烧圆粉,而点了「二两汤的切粉。」

(二两切粉)

宽粉薄薄的半透明,口感筋滑,非常好消化。汤很鲜很暖,一碗下肚,我的肠胃舒服了很多。

豌豆不肯去吃桂林米粉,她更愿意吃客栈提供的吐司培根和豆浆的西式早餐。我于是把她丢在客栈自己去吃米粉。等我回到客栈时,小姑娘正端坐小桌前,吃得不亦乐乎,直到光碟。

而此刻正在睡懒觉的KEN今天要和大学同班同学骑车20分钟去著名的铁西小区吃据说是桂林最好吃的米粉。

于是,我们在桂林的第一顿早餐,一家三口就这样分三个地方来吃。

桂林这些日子一直在下雨,针尖般绵密的雨,忽而来了,又忽而走了。我并不喜欢下雨,因为雨经常让我伤感,但是,我唯独喜欢桂林秋天的雨,远方一个个兀然独立的圆圆山包在雨中有了朦胧婉约的层次感,风情万种,像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不像天晴时的小山干巴巴没有回味。

今天,KEN带著豌豆去参加他大学同学聚会,深夜才回来,所以,这是我一个人雨中的桂林。我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出去散步,左边是河水的淙淙叮当,头顶,是或疾或徐的雨点打在雨伞上的沙沙声,像极了一群蚕宝宝奋力吃桑叶的声音。

桂林人很热情,今天不论我走到哪里,一些当地人都会问我:「怎么一个人啊?有没有去阳朔?」游客永远有抹不掉的游客气质,所以,火眼金睛的桂林人有点很奇怪我这个游客为什么不去阳朔看一看?包括在客栈刚打工一个月的小伙子,那个说一口东北话的热情男孩子小梁。

每次来桂林,我只是想静静地待在一个院子里,偶尔,去漓江边走走。

我在路上还需要工作,我带著笔记本电脑、法语教材,我要一路走一路继续上课。

但在桂林工作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因为,我终于不用面对封锁著防盗网的窗户。

我坐在406房的高高桌前,拉开窗,远处就是远近村落的南溪山,我喜欢看圆滚滚小山边缘一两棵突然伸出来的小树,它们让小山有了毛绒绒的边。

我们路上还带著「小王子」迷你小音箱,我一遍遍听Michel Sardou的《En chantant》的时候快速敲击著键盘,眼睛累的时候就看看远处的南溪山。不知什么时候,刚才聒噪的雨已经停了。

和谐号或者绿皮火车每隔十多分钟会从窗外呼啸而过,坐在落地玻璃窗前,可以看到它们一闪而过的身影。而半年前我们住在206时就没有这样的景观。我这一次刚到客栈的那个下午,喝著刚好烧好的水,坐在窗旁躺椅上,静静守候一趟趟火车飘过。

在桂林,世界可以就这么简单,无所事事地坐著,看著一趟趟火车飘逝到我不知道名字的远方。

2018年10月20日

昨天KEN的同学聚会非常尽兴,他和豌豆回来时已经过了零点,我早已经睡著。今天醒来,发现昨晚困得东倒西歪的豌豆没有洗澡就昏睡而去,我昨天精心给她梳的四个小辫子都没解开。

今天KEN依然带著豌豆继续他们漫长的聚会,我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呆著。

我在微雨的桂林街头行走时,恍惚中回到了我独自背著大包孤独旅行的十几年前,也是这样在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随意漫无目的地闲逛。

(崇信路59号的寻常人家)

桂林本地人说,前些日子,满城都是桂花的甜香,现在,已经不是桂花香最浓的时候了。但是当我无意中走到有老老土黄色三层小楼的崇信路59号时,走在成排高大的桂树下,细雨中,我被水湿湿又淡淡绵长的清香裹住了,桂花香让桂林如此温软美好。

路边三轮车上堆著青菜和柑子,新鲜的柑子三元一斤,我买了五元柑子后,慢吞吞穿过一条铁路回到客栈,在那里的小院,继续写我永远写不完的日记。

2018年10月21日

我每次来桂林都看到大街小巷遍布著油茶店,每到夜晚,桂林本地人三五一群围坐在露天矮桌旁,吃著油茶泡米花,配著各色精致的小点心,五颜六色的粑粑或者炒面、炒粉。我们知道油茶是除了桂林米粉外桂林人最爱的食物,但我从来没有吃过。

从客栈步行十来分钟街边就有几乎相连的两家油茶店,一家叫小红帽,一家叫「相约恭城」。据说,桂林东南的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油茶是最有名的,所以,桂林满大街的油茶店几乎都叫「恭城油茶店」。

我站在「小红帽」和「相约恭城」门外考虑了几秒钟,后者一尘不染的桌子让我相信店主的用心和细致,于是,我走了进去。

KEN带豌豆去参加同学聚会的那两天,我独自来「相约恭城」吃过两次炒菜配米饭,每次都看到邻座食客慢条斯理地喝油茶吃点心。

老板是三十七八岁留著板寸的桂林男人,他忙碌完了,很愿意和我这个来自深圳的游客聊聊天。他有三个孩子,八年前开始卖油茶,三餐都做,每天六点就起床,深夜两点才睡觉,一天最多睡四个小时,因为他每天喝油茶,虽然这么累,但是这八年他从来没有感冒过。

我也很吃惊如此劳碌的他竟然气色极好,墙上红色大纸上对油茶如何延年益寿的介绍都不如老板这活生生的例子实在。

今天中午,我们一家三口来到这家小店,油茶很便宜,每个茶位只要3元,还送一碗混有很多脆果的米花。配合油茶吃的有15元一盘的金丝香芋、12元一份的芋头粑粑和8元一大盘子炒红薯粉。

(正宗恭城油茶)

(金丝香芋)

(芋头粑粑)

(炒红薯粉)

(位于环城西一路69号的「相约恭城」油茶店有最正宗的恭城油茶)

油茶是用红茶炒熟,再加入包括姜蒜绿豆甘草等等各种配料,把它们锤碎了后冲水煮,出来的就是黄绿色的油茶。口感有些微苦,豌豆不能接受,只是一味吃米花。

据说,唐朝时人们喝的茶就是这样的,广西大山里的瑶族因为闭塞才保留了一千多年前的喝茶工艺。我们在桂林一家寻常小店慢慢喝著大唐时人们饮用的茶,不觉生出幽幽古意。

恭城油茶果然神奇,中午喝完后我下午兴奋得没有睡觉,晚上写作一直到深夜一点竟然毫不疲倦。我终于相信老板说他八年不感冒的经历是真的了。

每到一个城市,我们总会去寻找最有品味的书店。2018年6月我们一家人在遵义旅行时,我们无意中来到了全国第一家「西西弗书店」并在那里消磨了很多个下午。而每次来桂林,我们都会走路二十分钟去「纸的时代」。

我会坐在上一次坐过的椅子上随便抽一本书漫不经心地读。二楼那张柔软的灰绿色沙发是今年4月我们来桂林几天后,在返回深圳前困得七颠八倒的我睡了一个小时午觉的地方,这一次,我又坐在这张沙发上,与半年前的我低声聊天。

(桂林一家很有品位的书店「纸的时代」)

(我在「纸的时代」看过的书)

(2018年4月,我在这张沙发上久久地打著盹)

(2018年10月21日我无意中在「纸的时代」撞到一个读书分享会)

反反复复去同一个城市旅行的好处是,你知道「有间客栈」那只笨笨的比熊前些日子失踪了一个星期后又神奇地自己跑回来了;你知道街角那家「猴山米粉店」汤的卤肉切粉五元一份,且味道鲜美;你知道「纸的时代」上午十点才开门;你知道「相约恭城油茶店」的留著板寸的老板每天最多只睡四个小时,但是这八年他从来没有感冒过,有三个孩子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用三四千一平米的价格在桂林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分明是这个城市的过客,但是,每一次来到这个城市,我都在认真聆听它琐琐碎碎的故事,我有了每一次都要吃的街角的米粉,每一次都要去的书店,我可以坐在去年坐过的椅子上和客栈老板聊聊我熟悉的那条笨得一脸无辜表情的狗。

一次次去同一个城市,那个陌生的城市就叠加了越来越多属于我个人的印迹和符号,于是,我可以越来越心安理得地说:「我要回桂林」或者「再过两天,我们一家人要回南京看银杏叶。」

2018年10月22日

客栈里昨天新来了从陕西宝鸡过来的一家人:妈妈、姥姥和马上五岁的小姑娘叶子。天天在客栈院子里独自玩耍的豌豆终于有了同龄的小伙伴,我们在房间休息的时候,听著自己的女儿奶声奶气玩过家家的声音从银杏树下飘来,那种感觉很奇妙。

今天,我和KEN要在雨中沿著漓江行走,而豌豆更愿意和叶子一起玩,而不是和爸爸妈妈漫长地走路。我们托付客栈老板中午照顾她吃饭,就钻入了细细密密的雨里。

我们穿过桂林最老也是最有味道的小区铁西,那里有一家据说味道名不虚传的一流米粉店,KEN会一趟趟徒步或者骑著单车去那家就是为了排完长队吃一碗三两干捞锅烧粉。

我一直喜欢铁西高大的桂树,一排排列过去,非常有气势。如今它们正疯狂绽放,细雨下,一片微黄的碎碎小花奋力吐出甜甜软软的香味。

(10月的桂林满大街都是怒放的桂花,奇香扑鼻)

(细雨中朦胧婉约的漓江)

(漓江边遍布如此伟岸的大树)

我们走了很久来到了漓江边,之前我一直认为夜晚的漓江是最美的,因为在灯光倒影下,仿佛静止的水面像黄澄澄溢彩流光的镜子,宛如梦境。

今天,我才发现白天细雨下的漓江更美,远山在雾气中若有若无,水面上吐著细密的雨点,江水和一包一包的小山都朦胧欲睡。

空气清新,弥漫著无处不在的桂花香,我们久久地走在细雨中诗意朦胧的漓江边。忽然,客栈老板发来一条视频,豌豆正和他们一起快乐地吃著桂林米粉。

2018年10月23日

今天是我们离开桂林的日子。KEN上午去市中心买了一箱二十包像速食面一样可以快速冲泡的桂林米粉,准备送给在南京的大学同学10包,我们留10包在火车上慢慢吃。

下午,在绵绵密密像无尽叹息的小雨里,在再一次拉著豌豆去「纸的时代」,我知道这是我此行最后一次来这里。我爬到二楼,坐在半年前坐过的灰绿色柔软沙发,拿出纸笔,静静地给18岁的豌豆写信。

对面沙发上一个穿著镂空针织衫的女人以一个最优美的姿势窝在那里,戴著耳机,听著音乐,津津有味地读著心爱的书。

一路踩水的豌豆鞋子湿了,她脱掉袜子和鞋子,光著脚在书店二楼的大台阶上爬上爬下,爬累了就蜷在一个角落用她从深圳拎来的一摞折纸折著她刚刚学会的纸船。

「纸的时代」一直飘著淡淡的背景音乐,很柔和的旋律,静静地萦绕,让我浅浅地愉快著,同时绝对不会影响我的阅读。

吃完晚饭,豌豆依依不舍地和那只笨头笨脑的比熊「馒头」告别,他张著黑溜溜无辜的圆眼睛看著我们,并不知道明天我们将不能抚摸他柔软的毛。

(豌豆在「有间小院」画的丙烯画)

(豌豆在「有间小院」画的丙烯画)

豌豆把她这一次在客栈里用丙烯画的两块圆圆的石头小心地塞在只有她知道的转头缝里,她说:「我下一次来的时候,还要来找这两块石头。」

因为害怕塞车,我们晚上七点就打「滴滴」赶往桂林北站,有惊无险地躲过了最塞车的路段,在20:00到达了火车北站。前往南京的K1192 将在21:07发车。再见,香气四溢的美好桂林,再见!林林总总的桂林美食!

(锅烧桂林米粉)

(啤酒鱼)

(全州醋血鸭)

(脆皮猪脚)

(糟白菜炒肉末)

(艾叶粑)

(炒田螺)

(全文完)

(本文图片为原创)

---------------------

学法语必看的公众号: 微型法语课堂

喜马拉雅FM: 微型法语课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