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纯熙

一提及唐朝的都邑,可能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想到长安和洛阳。确实,这两座城市在唐朝肩负起了立锥于此、定鼎天下的任务,唐朝二百七十余年的政治核心也一直在这两个首都之间游走,时而西京,时而东京。有能大家也会疑惑,为什么长安和洛阳都是唐朝的都邑?都城难道不只能存在一个的吗?其实,多都制在古代已经被运用的相当成熟了,比如三国时期的曹魏便有洛阳、长安、邺城、许昌和谯五处国都,分别对应的意义是东汉故都、西汉故都、魏国根本、武帝旧都和帝王之乡。再如宋朝的四京制,以汴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大名为北京、以应天(今河南商丘)为南京。唐朝也运用了多都制,其中以长安、洛阳为首都,以其他N多城市为陪都。而这N多陪都里面,我们的主角唐肃宗李亨亲手缔造了一大半。……

来自唐朝的造京狂魔——唐肃宗李亨(一)

李隆基

李亨作为一代知名皇帝李隆基的儿子,其光芒无形中被其父掩盖了许多,导致大家对其不是很了解,甚至可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那么,真实的李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真实的李亨,可以说是唐朝诸多帝王中性格最复杂的一个了。他隐忍,他豪迈,他猜忌,他大度。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也是一个喜欢改革的皇帝。原本和皇位无关的他,因为太子哥哥为人所害,成为了新的太子。但是作为太子的李亨却没有享受到太子应有的权威。他被杨国忠等人狠狠地压制,这使得李亨在天宝年间就养成了隐忍至极的性格。在天宝十四年,雄踞燕云的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发动了叛乱,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安史之乱"。由于当时大多数唐军久未经战火,导致战力大不如这些常年卫戍北方的叛军,所以安禄山很快就攻陷了洛阳和长安,并于圣武元年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两京陷落,使得玄宗仓皇南奔,逃亡路上便发生了著名的灵武之变。杨贵妃被迫自缢,李隆基失势。这也使得太子李亨成为大唐王朝的皇帝,并开始了他的造京生涯。

来自唐朝的造京狂魔——唐肃宗李亨(一)

李亨

至德元年,李亨先是把扶风改为凤翔郡,参见《旧唐书·卷十·肃宗纪》:"己卯,京兆尹崔光远、长安令苏震等率府县官吏大呼于西市,杀贼数千级,然后来赴行在。诏改扶风为凤翔郡。"可能大家都觉得无非是改个名字而已,但凤翔的意义绝非"扶风"二字可比。我们不免猜想,此时的李亨会不会已经有了建京于此的想法。至德初年,肃宗给凤翔的官员配置也不容轻视,见《肃宗纪》:"以秦州都督郭英乂为凤翔太守,谏议大夫高适为广陵长史、淮南节度兼采访使。"以秦州都督治凤翔郡,可见一斑。肃宗也比较关照凤翔郡,至德年间多次滞留于凤翔,见《肃宗纪》:"二月戊子,幸凤翔郡。"而肃宗在还京之前,也留在凤翔掌控入京之大局,见《肃宗纪》:"癸亥,上自凤翔还京,仍遣太子太师韦见素入蜀迎上皇,凤翔郡给复五载。"

肃宗在还京不久,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政策变更与人员调整。其力度之大自开元以来未有先例。肃宗先是将受安禄山委任之臣囚于长安,待肃宗审决,一展帝王之威。又亲册复京首功广平王李俶为楚王,又加封诸多"灵武派"为要职。一时间肃宗大展宏图,风光无限,见《肃宗纪》:"十二月戊午朔,上御丹凤门,下制大赦。蜀郡灵武元从功臣太子太师、豳国公韦见素,内侍、齐国公高力士,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各加实封三百户。田长文、张崇俊、杜休祥各加二百户。右仆射裴冕冀国公,殿中监李辅国成国公,宗正卿李遵郑国公,兼进封邑。广平王俶封楚王,加实封二千户。左仆射、朔方节度郭子仪加司徒,进封代国公,实封一千户。兵马使仆固怀恩封丰国公,右金吾将军李嗣业封虢国公,司徒兼太原尹李光弼蓟国公,关内节度王思礼霍国公,淮南节度来瑱颖国公,南阳太守鲁炅岐国公,仍并加实封。京兆尹崔光远邺国公,开府李光进范阳郡公,左相苗晋卿为侍中、封韩国公,宪部尙书、平章事李麟褒国公,中书侍郞崔圆为中书令、赵国公,中书侍郞张镐南阳县公。近日所改百司额及郡名官名,一依故事。"此时的至德政权其实刚刚稳定不久,安史叛军尚虎视眈眈,肃宗便如此大改政治格局,难道他就不怕政权不稳吗?

来自唐朝的造京狂魔——唐肃宗李亨(一)

安禄山

其实肃宗的这番操作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我们至少可以推测出三个缘由:

其一,此时的唐朝,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其中央多半是玄宗天宝时的旧臣,早已没有了开元时锐意进取的格调。而肃宗所提拔的新的中央大多都是历经近几年以来的战乱而又有所作为的实干型官僚,如郭子仪、仆固怀恩、李嗣业等,对帝国新的发展有所帮助。

其二,肃宗提拔的既然大多都是新鲜血液,自然与玄宗谈不上多深的感情,这样一来可以提升自己的威望,二来可以培养嫡系,避免被玄宗架空。

其三,便是对长久以来被玄宗、杨国忠势力所压制的积怨的发泄。肃宗其实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这一点会在后续提及),而他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被有意无意的压制,若其一旦掌权,必然会发泄以往的愤恨。而大批册封官员、改变玄宗所制订的各种措施,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肃宗的发泄途径,同时也是证明自我的途径。而慢慢的,肃宗已经不满足于官僚级别的改动了。他看中了一个崭新的、影响力更大的途径——改都与造京。

其实大规模的更改都邑在天宝时期便发生过,见《玄宗纪》:"(天宝元年)东都为东京,北都为北京,天下诸州改为郡,刺史改为太守。"天宝元年,玄宗改东都洛阳为东京洛阳,北都太原为北京太原,这是自开元以来规模较大的都邑变动了。虽说此次变更影响较大,但本质基本上没有改变,既没有添加新都,也没有减少旧都。总的来说,天宝元年的这次改革是一次正常的都邑名称改变而已。究其原因,应该是玄宗为了呼应年号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一年,玄宗将自己用了二十九年的年号"开元"变成了"天宝",开启了天宝时代。而肃宗这次的改革呢?见《肃宗纪》:"改蜀郡为南京,凤翔府为西京,西京改为中京,蜀郡改为成都府。凤翔府官僚并同三京名号。"细数一下肃宗此次的改革,可以发现这已经不是小修小补了,而是要重新布置一个新的政治框架的样子。肃宗先是把玄宗待过的蜀郡升为南京,确立了都城的地位,然后改为成都府,这可以看作是对西南地区的安抚。而对于凤翔的待遇就更好了,直接从普通郡府升为都邑,而且将长安的京号赐予凤翔(这也可能是单纯的地理因素),可见肃宗对凤翔之偏爱。那么凤翔既然成了西京,长安怎么办呢?肃宗很简单地把中京的名号给了长安,而洛阳、太原的名号不变。至此,唐朝的都城为中京长安、东京洛阳、西京凤翔、北京太原和南京成都。

我觉得肃宗是一个非常看重权势与威严的人,可能在他看来,都城就是国家的代表,是大唐皇帝的权力的象征。而在当时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原有的都城影响力大幅下降,西京长安被叛军蹂躏的毫无尊严,东京洛阳更是成为了安禄山的燕国的首都。如此情况,肃宗可能对二京产生了一些顾虑:"洛阳和长安还能代表大唐吗?"所以肃宗在流亡途中就开始青睐凤翔。还京之后,肃宗看了被蹂躏的长安城不免更加惆怅,于是加快了改都与造京的步伐,以便于重新树立大唐的国威。凤翔可能单纯受到玄宗的青睐,那么成都为什么也成为了唐朝的都城呢?因为成都是玄宗避乱的场所,也一直没有被叛军攻陷,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同时这可能也是对玄宗势力的一种安抚。

来自唐朝的造京狂魔——唐肃宗李亨(一)

唐长安城

那么肃宗会满足于现今的都城体系吗?而他这样更改都邑的根本原因仅仅只是为了树立君威吗?请观看第二篇。

参考文献:

《旧唐书·卷九·玄宗下》

《旧唐书·卷十·肃宗》

《新唐书·卷六·肃宗》

《通鉴地理通释·卷之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