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8年正月,司馬懿率領牛金、胡遵等步騎大軍共計四萬從京師出發,經孤竹,越碣石進入遼東。當時在遼東叛變的公孫淵得知司馬懿率軍前來,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萬,依遼水圍塹二十餘裏,打算以此來阻擊司馬懿率領的大軍。司馬懿進入遼東後,他佯攻圍塹,吸引敵軍主力,而讓主力軍隱蔽地渡過遼水,逼進敵軍的襄平本營。在司馬懿的智慧下,魏軍三戰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雖然當時孫權出兵北伐以聲援公孫淵,但司馬懿用兵手段老辣,非公孫淵所能及,在魏軍完成對襄平的包圍後,司馬懿下令晝夜強攻,襄平城中大亂,大將楊祚等紛紛投降。公孫淵見大勢已去,只能從城南突圍,卻被司馬懿出兵將其擊敗,最終,公孫淵戰死在樑水邊上,遼東戰事告終。

司馬懿是被逼迫才發動的政變?從一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早有預謀!

遼東之戰後,司馬懿改道入關中,在他到達白屋時,就有詔書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間,詔書五至。司馬懿深知事情緊急,於是加快速度,從白屋到京城四百多裏,司馬懿晝夜兼行,不敢怠慢。此前司馬懿攻打襄平時,就曾夢見曹叡枕在他膝上,當時曹叡面有異色,如今詔書傳來,要司馬懿一到京城就趕緊來見曹叡,司馬懿知道恐怕要有大事發生。等司馬懿匆匆趕回京城,直接來到嘉福殿內御牀旁邊,看到曹叡後,司馬懿才知道情況,他看到曹叡的病體,淚流滿面,詢問曹叡的身體狀況。當時曹叡拉着他的手,目視太子曹芳,稱今後的事情就拜託司馬懿了。就這樣,曹叡在當天去世,後來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同爲輔政大臣,一同輔佐曹芳。當時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司馬懿是被逼迫才發動的政變?從一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早有預謀!

而在此之後,司馬懿覺察到曹爽在排擠他,並且曹爽還逐漸架空他手中的權力。在朝堂上,曹爽愈發專斷,他爲了立威名,不顧司馬懿的勸阻而力主伐蜀,結果卻被鎮北大將軍王平和費禕聯手擊敗,傷亡慘重。不僅如此,曹爽還廢置中壘、中堅營,把兩營兵衆統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領,即便司馬懿再三以祖制規勸也毫無用處。正因爲曹爽的行爲違背了顧命大臣應有的本分,也使魏國國力衰退,不少有志之士頗感不安,希望司馬懿主持公道,司馬懿這才暗中準備,最終發動政變,從曹爽手中奪得政權。

司馬懿是被逼迫才發動的政變?從一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早有預謀!

看起來,曹爽似乎對同爲顧命大臣的司馬懿多有欺壓,但實際上,兩人在共同秉政的過程中,司馬懿與曹爽的權勢基本是相當的。當時曹羲爲中領軍,曹訓爲武衛將軍,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也是中護軍,在禁衛軍方面,曹爽和司馬懿也是共同執掌,當時曹彥爲散騎常侍,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司馬駿也同爲散騎常侍。即便是在坐鎮一方的勢力上,司馬懿也有黨羽王昶爲徵南將軍都督荊豫軍事,在臺閣之中,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爲尚書令,王觀爲尚書。可見無論從哪方面看,兩人的權力都是旗鼓相當。

司馬懿是被逼迫才發動的政變?從一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早有預謀!

正因爲雙方在在禁軍,尚書檯,近侍,外鎮各種方面都沒有什麼偏差,曹爽逼迫司馬懿根本無從談起,而司馬懿如果真沒有覬覦權力之心,他在討伐公孫瓚後就應該回到長安,而不是駐紮關中,等劉放和孫資在曹叡臨死前勸曹叡下詔書之後才入洛陽。

司馬懿是被逼迫才發動的政變?從一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早有預謀!

筆者認爲,如果曹爽真的欺壓或威逼過司馬懿,那麼他的罪行早就在史書中罄竹難書,而不只是被後人責罵愚蠢這麼簡單了,因此,司馬懿要造反,是他自己早有預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