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曹爽在帝王方面修為還不足,當時的很多朝廷官將們都能看出來。以他當時的知識層面,當帝王肯定是不行的。他和曹操,曹丕都沒有直系血緣關係,只是「一族中親」而已,所以當時很多的朝廷官將都不服他。

本曹蕊死前讓司馬懿和曹爽一同輔政,當時的司馬懿本有大將軍之權,可後來被曹爽設計收回其權利,導致他一直懷恨在心想推翻曹氏政權。他又以各種事由讓曹爽放下戒心,但他又在暗中集結勢力。當時的曹爽一直沒有發現他的所做作為。

當時朝廷之上對曹爽不滿的聲音極大,司馬懿又想推翻他,導致他們不謀而合而後司馬懿暗養死侍三千。但卻沒有被曹爽所發現,因司馬懿為曹家立下汗馬功勞所以在朝廷上的影響極大。這也幫助了他後來的高平陵政變。

在政變中他所暗養的三千死侍行動極快,快速的佔領了洛陽城。後司馬懿領兵入城找到了曹爽直接將曹爽和曹氏宗親一起處決掉了,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徹底推翻了曹氏政權,而後建立了司馬氏政權,曹氏政權就此翻篇。

曹爽一生謹慎卻沒料到被司馬懿其推翻政權。


權力的來源方式共五種,有法定性權力、獎賞性權力、強制性權力、專家性權力、參照性權力。

曹爽是曹魏親族的代表,他的權力來源於恩封,即法定性權力。同時他是當權者,手握兵權,擁有獎賞性權力和強制性權力。而賞罰是當權者權勢的重要根基,所以說曹爽權勢熏天,是因為他掌握了兵權的緣故。

而司馬懿是士族派系的代表,他的權力來源於功封,也是法定性權力,同時司馬懿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在官場中是鐵打的老人,歷任兩次託孤重臣,充滿了職場威信和人格魅力,所以他的權力來源還有專家性權力和參照性權力。

曹爽的失敗,首先在於他對權力的認識和把握不足。僅僅通過加強恩封來鞏固自身地位,任用私人,委諸弟及黨羽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等以高官,朝廷大權幾乎為其壟斷。這些行為觸犯了各個士族派系的利益,不得官心,所以反而法定性權力的效力不斷變弱。二是為了加強恩封,就不得不巴結皇帝,順著皇帝的喜好和厭惡,做出不合時宜的事。最終因為以陪天子祭拜孝明帝陵的名義去圍獵,而使得天子離開朝堂,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以太后的名義廢除了曹爽經營已久的法定性權力。三是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曹爽又在關鍵時刻放棄兵權,失去了獎賞性權力和強制性權力,導致了自身代表的曹魏陣營的失敗。四是由於曹魏親族之前受到文帝曹丕的大清洗和明帝曹叡的過度制約,使得他們不再有機會翻盤。

而另一方面,司馬懿的成功,不單是他自身的成功,同時是曹爽執政時各大士族派系的反對者共同努力的成果。而且因為擔心曹爽勢力的反撲,同時對司馬懿的人格過於相信,所以才「矯枉過正」,把曹魏親族壓制的抬不起頭,給了司馬懿全面奪權提供了條件。司馬懿本身就擁有三種權力來源,一旦得到兵權,就掌握了五種全面的權力來源。之後司馬懿父子進一步穩定政局,完善和鞏固各種權力,最終成功受禪,一統天下。


曹爽從小的時候就有資格進入宮內,他與皇帝的關係很好,深受重用。從早期的散騎侍郎,到後面的武衛將軍,他的官職一直在不斷的提升。公元231年,曹真去世,曹爽便繼承了他的爵位。

公元239年,魏明帝病重,他在臨終前任命曹爽為大將軍。魏明帝把年僅八歲的曹芳託付給了他和司馬懿。他身為皇親,又握有很大的權利。可是權利誘惑是很大的,曹爽開始的時候是謙虛謹慎的人,可是慢慢的曹爽表現出了對權力的渴望。

曹芳剛繼承皇位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曹爽總是要與司馬懿商量一下,不敢擅自做主。可是時間長了,他就開始貪戀權利。朝廷之上的官員,唯一可以給他造成威脅的便是司馬懿。於是他把司馬懿尊稱為太傅,表明上司馬懿的官職提高了,但實際上卻是被剝奪了兵權。司馬懿的親信也都被他一一的安排。蔣濟是執掌禁衛大權的將軍,被他撤掉了這一官職,他安排自己的二弟做上來了這一個位置。

一段時間後,朝廷上下的官員都成為了他的心腹。因為皇帝年幼,國家的大事他都是自己做主,完全把司馬懿晾在了一邊。公元244年,為了在朝廷上面取得微信,他下令出兵徵討蜀漢。在出徵之前,他並沒做好萬全的準備,蜀漢的道路崎嶇難走,讓這次出征危險重重。物資和糧草的運輸,不能給士兵提供充分。糧草的供應不足,士兵都沒有士氣打仗。

蜀漢那面,已經早早的做好了準備,蜀國的大將軍已經早早的在前面等著他們,他們無法再前進一步。還沒有打仗,他們已經陷入了被動的境地。是撤退還是繼續前行,當時的將領們吵得不可開交。在思考了很長的時間後,曹爽撤兵了。他知道自己已經不可以在這場戰爭中占上任何便宜了。魏軍在撤退的過程中,遭受到了蜀國軍隊的追擊,曹爽經過一番死戰後,損失嚴重。曹爽發動了這一場戰爭,死傷殘重,大大消弱了國家的實力。

曹爽在經過了這一番折騰後,不僅僅沒有收手,反而變本加厲大肆揮霍。他貪圖享受,待遇與當時的皇帝無二。司馬懿在家中稱病,暗暗地等待機會剷除掉他們。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病變,曹爽終於得到了他應有的下場。他不僅僅被解除官職,而且因為謀反的罪名被誅族。曹爽因為貪戀權利而腐敗,落得了一個可憐的下場。曹爽也確實算得上一個蠢人,遇到事情不考慮後果採取行動,直到失敗的時候才開始後悔。在當時已經沒有任何人威脅到他,可他竟然給了司馬懿翻盤的機會。


對這個問題,只能說歷來誤解太多,太深,什麼曹爽大權獨攬逼迫司馬懿,什麼以晉代魏大勢所趨云云。

這裡引用呂思勉先生的意見:「魏曹爽一輩人,頗有志焉,然其圖甚大,不為時俗所順悅;正人君子,往往非姦邪小人之敵,曹爽遂為司馬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計私圖爾。」

呂思勉先生言雅意深,通俗的來講,其實就是:

曹爽只是想讓司馬懿滾,而司馬懿要的是曹爽死。

曹爽失敗只是因為他想恢復曹操時期的舉才制度,得罪了既得利益者。他位高但無威望,希望獨佔權力卻又不夠心狠手辣,他甚至沒想過弄死司馬懿,史書中曹爽一直以一個麻煩製造者的形象出現,好像司馬懿一切都是被逼的。三國志甚至暗示曹爽有篡逆的野心,真是不知所云。

呂老說宣王本惟計私圖爾,其實唐太宗李世民也說過類似的話,司馬懿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

兩位的見解可以說是異曲同工之妙了。

回過頭說下所謂曹爽權勢通天,這個結論不知道從何得出?曹叡詔令倆人輔政,權勢必然相當,否則怎麼能說並列。

實際上的情況如何?

曹爽司馬懿都是錄尚書事,加侍中,封邑一個一萬兩千,一個一萬,身份地位沒有多大區別。

倆人的其他政治勢力浸潤,也可以說勢均力敵,未見有什麼不對等的。

曹爽的失敗,完全他沒有認識到自己和司馬懿的矛盾,根本不是簡單的權力之爭,這也就是呂老所說的「正人君子,往往非姦邪小人之敵。」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或者小說的人們都知道,漢朝末年,天子勢弱,各路諸侯紛紛揭竿而起,逐鹿天下。其中最代表的三國便是魏國、蜀國和吳國,魏國是曹操之子曹丕建立的,蜀國是劉備建立的,吳國是孫權建立的。

曹爽是曹操本家子弟,與魏明帝曹叡關係也是極好的。入朝為官後,他的官職一直在不斷的提升,從早期的散騎侍郎,到後面的武衛將軍。公元231年,曹真去世,曹爽便繼承了他的爵位。公元239年,魏明帝病重,他在臨終前任命曹爽為大將軍,把年僅八歲的曹芳託付給了他和司馬懿。

曹爽此人剛入朝為官時是十分謹慎小心、禮賢下士的一個人,並且在魏明帝託孤、曹芳繼位後,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曹爽總是要與司馬懿商量一下,不敢擅自做主;但是時間長了,他對權力的慾望也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水漲船高。

當時朝廷之上的官員,唯一可以給他造成威脅的便是司馬懿。於是他把司馬懿尊稱為太傅,表明上司馬懿的官職提高了,但實際上卻是被剝奪了兵權,同時將司馬一派的人全部換成了自己的人。可謂權勢通天,就連天子曹芳也要聽他的。

最大的轉折點就是在公元244年,在物資和糧草的運輸根本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曹爽出兵伐蜀,可想而知,一直處於被動的位置,無奈撤兵。魏軍在撤退的過程中,遭受到了蜀國軍隊的追擊,曹爽經過一番死戰後,損失嚴重。曹爽發動了這一場戰爭,死傷殘重,大大消弱了國家的實力,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自身的影響力。

曹爽在經過了這一番折騰後,不僅僅沒有收手,反而變本加厲大肆揮霍。他貪圖享受,待遇與當時的皇帝無二。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病變,自大的曹爽根本就沒有把司馬懿放在眼裡,最後不但被罷職,更是落得了一個因「謀反」而誅族的罪名。

曹爽因為貪戀權利而腐敗、遇到事情不考慮後果採取行動,直到失敗的時候才開始後悔。歸根結底,就是安逸的日子讓他放鬆了警惕,自己的自大更是成為了殺身之禍!


曹爽個人能力不足,對手司馬懿老奸巨猾,雙方實力不對等。這都是可以看出來的表面原因。

曹爽和司馬懿能成為曹叡任命的顧命大臣,主要還是朝中士族和宗室力量影響的,曹爽是已故大將軍曹真的兒子,在宗室當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司馬懿這個四朝元老理所當然的作為士族的代表,不過曹爽為了約束司馬懿削減他的兵權,直接造成朝中一家獨大的局面,其實只要他不犯錯,保持權力一直在他手中是沒什麼問題的,但他權力慾望太大,能力太弱。以至於他想到攻擊蜀國獲取功績這個策略來爭取朝中更多的支持,效仿曹丕得到皇帝的禪讓這個辦法不錯,只不過他沒有這個能力,伐蜀的挫敗使得曹爽個人威信下降,不但不能得到士族的認可,宗室的部分力量也對他頗感失望。

失人望後,更動搖了他本就不穩定的位置。加上司馬懿暗中積蓄力量,終於引發了高平陵之變,原本曹爽可以憑藉天子的聖旨命令各方勤王,誰知他竟然會相信司馬懿能夠放過他的言辭,放棄自己的權力!這純屬自作孽,不可活!


主客觀兩方面導致曹爽失敗。其中主觀原因是根本原因。

主觀原因:失民心。在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時,曹氏家族所作所為已經令許多人不滿。其中曹爽飛揚跋扈,曹軍將領大多由曹氏家族擔任,他們排擠士族,打壓文人,對百姓也比較苛刻。所以無論平民還是軍隊都對曹爽以及曹氏家族不滿。

客觀原因:司馬氏有野心。其實,早在蜀國滅亡前,司馬懿就已經在他的軍中享有威望,而且很善於偽裝,再加上曹爽很看不起司馬氏,疏於防範,最後終於爆發了「高平陵事件」。曹爽被誅殺。


驕傲自大,遇見了老謀深算的司馬氏,失敗是必然的!


第一,曹爽失去民心。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之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第二,司馬氏有野心。一個失去民心的君王,在遇上一個野心的政治家,前者註定要失敗的。


膽量和魄力是硬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