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先後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擔任了重要職位。到魏文帝即位,司馬懿已經是魏國元老,由於他長期帶兵打仗,魏國的兵權大部分落在他手。司馬懿平定遼東,正要回朝時洛陽急電要他迅速回朝,司馬懿回到洛陽明帝把司馬懿和皇族曹爽叫到牀前囑咐他們共同輔助太子曹芳。可見明帝並不瞭解自己的兒子和曹爽,殺身之禍就此埋下,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曹爽任大將軍,司馬懿任太尉,倆人各領兵三千輪流值班,開始時曹爽還拿心尊重司馬懿,後來聽手下人提醒大權不能分給外人,他們替曹爽出了個餿主意,用魏少帝名義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是奪去了他的兵權。接著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職位。司馬懿看在眼裡,裝聾作啞,一點也不干涉。這是曹爽的第一步臭棋。無腦之人做無腦之事,像司馬懿這種人經常在外打仗人脈早以置根朝野,要反早反了,惹他可見曹爽愚蠢之極,而手下人的建議都是有一定上位野心,聽從手下而不去分析利,弊,可見曹爽更是昏庸無能,接下來,曹爽大權在握,就開始尋歡作樂,得意忘形了,之後為樹立威信帶兵出征蜀漢,被打得大敗而歸。而司馬懿把這一切看在眼是,暗中計算著如何應對曹氏集權。因此又是估計重施,裝病保全,而曹爽也學他老子派人窺探。結果司馬懿的演技連曹操都能騙過,何況一個昏庸的曹爽,自然聽了手下的彙報,曹爽深信不疑。而司馬懿這邊知道政治鬥爭的險惡,為了司馬家族的安全不得不等待時機做出反擊。最後在公元二四九年新年,趁魏少帝到城外去祭祀祖先的陵墓時,病一子好了,他披戴盔甲抖擻精神帶著兩個兒子領兵佔領了城門和兵庫,並且假傳皇太后的詔令,把曹爽的大將軍職務撤了。自然曹爽和他的兄弟的都不知如何應對,亂我一團,最後被司馬懿誘降,殺死,這之後魏國政權名義上還是曹氏的,實際上實權以被司馬氏牢牢掌握了。


曹爽是斷送曹魏的罪魁禍首,簡直就是愚蠢,在關鍵時候連續犯渾,帶著所有親信陪皇帝出京祭陵,手下謀士就提醒說留一個兄弟在京城,以防不測,不聽。然後司馬懿發動政變控制了京城,這時候他只要帶著皇帝去許都,召各路兵馬勤王,司馬懿也死定了,但是他居然相信司馬懿派來的說客,只要他投降,只是削職,能可以保證一輩子榮華富貴。結果一投降就被滅三族 從此曹魏政權就掌握在司馬家族手裡了。


其實到了曹爽的時候,曹魏的人才已經沒了,再加上曹丕並沒有大力扶植自己的宗室,導致後期沒有強力的皇族去制衡司馬懿。(注意:司馬炎吸取了這個教訓,又去大肆分封宗室,關鍵是諸侯王還有兵權,直接導致八王之亂)

還有,司馬懿太能裝了,巨能忍,還長壽,家裡倆兒子,個個心狠手辣有心機。

最後,曹真是憑軍功一步步殺到政壇中心的,是實打實的人精,但是曹爽是靠他爹的面子纔得到託孤大臣的位子,本身和司馬懿這樣的積年老狐狸沒有可比性,比如在司馬懿兵變時曹爽竟然能在優勢的情況下投降就能看出來,他沒有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應該有的決斷,所以最後在鬥爭中失敗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這個歷史 問題不太清楚,可以再學習一下。


關羽大意失荊州。曹芳大意失天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