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MacBook Pro 17 曾经是当年同级产品的一把手
随著时间的过去
在某些向度上的提升虽然是有限度的
  1) USB 2.0.....only....
  2) 没办法达到 MacBook Pro Retina 15 2016 的轻便
不过    当年机器所保有下来的较大空间
以及多个可拆卸的零件
透过一些升级 e.g., SSD, BT card, 光碟机, RAM 等.....
还是能让这一台机器有著今天MBPR15 也追不上的好处 (e.g, 内建蓝光烧录、2TB SSD)

    相关文章可以看这边
    1. Apple MacBook Pro 17 - 16GB RAM, Blu-ray, 2TB SSD
    2. Apple MacBook Pro 17 - 内在升级 BT 4.0

只是    一直多多少少困扰著我的还是它相对容易偏热的问题
当然    我知道透过风扇的清理和更换扇热膏
应该可以稍微改善这样的热情状况
只是这样的升级调整必须要将整个主机板拆下
说真的    需要点时间和心情
这两天    因为更新了 Mac Pro 2010 CPU
所以就顺便也拆一拆这一台
看看结果如何吧!

而且    我真的很想知道这样的改变能有多大的效果

[工具]

1. 下面这一堆建议你务必有再拆,因为拆卸的过程有很多不好拆的地方,所以没有这些工具,建议不要拆喔!
2. 需要的螺丝起子编号分别是 PH0 T6 and PH000 
3. 两颗新的风扇(我懒得清旧的,因为里面要清很干净不太好处理)

[结果]

哈哈哈~~~ 大家可能想说为啥跳这快
因为后面图比较多
也太细了
所以就把结论写在这    然后有兴趣看细节的就再看下去(建议如果你要拆开的话,可以同时参考 ifixit 的图)

[测试过程]

主要是用 Temperature Gauge Software
机器关机 2 hrs 后    开机    
开 youtube 播放 40 分钟 4K video
在开始播放(t1)以及当中(t2, t3, and t4)均匀的三个时间点和结束前(t5)
分别纪录 CPU 0 - CPU 4 的六个温度点状况 

 

[结果摘要]

1. 红色的线是尚未更换前的数据,绿色当然是更换后的数据。可以看得出整体有比较好
2. 进一步透过 t-test 检定一下。所有的温度点在更换前后都至少都达到 p=.10 的显著差别(除了cpu 0 proximity)
3. 整体差异也达到 p=.05 的显著差别.....
白话一点,就是说这样的改进之后,从统计的角度来看,有 95% 的信心去相信这改善是有明显的不同喔~~~~

PS: 拜托不要来纠结我方法上的细节或是瑕疵...e.g., sample size, test point..... 

4. 风扇的转速在事前忘了测,所以就没办法比较,不过我只能说,处理完之后,整个安静到连单播放 4K 都几乎没声音。害我一度以为风扇是不是坏了。

整体来说
就是--------非常非常满意
如果没有技术上的困难
绝对值得去做

Note: Red (before); Green (After)

 

[注意事项]

1. 在我安装回去的时候,一开机差点昏倒,因为整个萤幕像是坏掉的电视。很多杂讯。很明显是连接面板的排线出了问题。反复弄到第三次才恢复正常。这一点大家千万小心处理喔!
2. 整体来说,没有正确的工具,你千万不要拆。
3. 拆的时候务必记得顺序放好螺丝,因为一路下来一下是星字螺丝,一下是十字.....@@
4. 务必断电
5. ifixit 的图和我机器内部的图在主机板上的配置有点不同,特别是主机板后面有散热铜版的部分有一块是分开的。正面也有一条排线位置不太一样。

 

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有10-15% 的风扇出口空间都完全被灰尘堵住了

 

这一系列图是告诉大家要小心处理的接口

 

这边可以看到主板背面的状态
原厂出来的散热膏整个硬化得很严重
难怪会看到机器很容易气喘呼呼

感谢您的收看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