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第一名將是誰,十個人或許可以給出十個答案。

但是能夠稱得上是常勝將軍的,想必除了趙匡胤,別無第二個人。

而他也很榮幸的成爲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職業軍人起家的正朔開國君主。

本文將簡述這位官家戰神生命中最重要的幾場大戰,以及他在戰爭中起到的影響。

趙匡胤一生先追隨郭威,柴榮。後來陳橋兵變,稱帝爲王,成爲了大宋朝第一位官家。開北宋百餘年基業。

遠去英雄不自由——簡述兩宋第一戰神趙匡胤的軍事成就

元人評價“考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與漢唐,蓋無讓也。”

如此春秋筆法,明褒暗貶,諷刺宋朝武功方面,跟漢唐還有很大差距。然而在北宋建立之初,趙匡胤手下的禁軍,卻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

高平之戰初建功,百世基業自此成

歲月不饒人,當年黃旗加身、建立後周的郭威已然駕鶴西去,皇位則跨過了血親李重進,傳給了“年僅”三十三歲的養子柴榮。

這裏用“年僅”,不過是因爲柴榮的資歷實在是太淺了,剛剛坐上晉王加開封府尹的位置,養父就沒了。在那個時代,開封府尹就等同於太子一樣,柴榮做過,趙光義做過,趙恆也做過。(包公好像也做過。。。)

不過他畢竟不是太子,也不是郭威的親生兒子。更不要說五代以來,除了李存勖那個變態以外,第一代的太祖傳給第二代多半就是末帝了。

這迴文武百官也覺得不會意外。因爲後周的勁敵,北漢的劉崇來報仇了。

北漢此時可謂是兵強馬壯,氣勢洶洶,還請來了契丹助陣。劉崇爲了展現出自己與賣國的石敬瑭的區別,堅決不承認契丹是爹,而是。。。叔叔。

遠去英雄不自由——簡述兩宋第一戰神趙匡胤的軍事成就

北周滿朝文武都認爲柴榮應該求和,畢竟先皇剛剛駕鶴西去,新君登基,立足未穩。然而柴榮就是柴榮,對得起周世宗這個名字。

他決定御駕親徵。並且在高平與劉崇兩軍對壘,擺開架勢,決定一戰定生死。

劉崇打算教教柴榮怎麼打仗,順便再教教他怎麼做死人。於是坐鎮山頭西側,有條不紊的指揮着軍隊進攻柴榮。而戰局也如他所料,北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了。後周軍隊節節敗退。

雪上加霜,柴榮此時卻喫到了當頭棒喝,聽到身邊竟然傳來高呼萬歲的聲音。他瞬間明白過來,有自己的人見勢頭不對,竟然臨陣倒戈了。

眼看着大軍就要潰敗的時候,柴榮一馬當先,帶着身後五十個騎兵,衝着劉崇的中軍大帳就衝過去了。

遠去英雄不自由——簡述兩宋第一戰神趙匡胤的軍事成就

卻在此時,他身後的一員年輕的戰將在其他大將還愣神的時候,高呼到,“快掩護陛下,射住陣腳。我們還沒輸!”

這時候的領軍大將張永德才反應過來,他看了看陣勢,頓時一身冷汗,然後下命令軍隊掩護柴榮進攻。同時回頭看了看這位年輕的戰將,趙匡胤。

如是說,柴榮的一馬當先,順利的逆轉了戰事,甚至一口氣把劉崇追回了太原城老家。爲自己在朝廷中樹立起了絕對的威信。

而此戰的另一個受益人,便是戰後被封爲殿前司馬步軍都虞候的趙匡胤了。可以說沒有趙匡胤,也就沒有後來高平之戰的勝利。

這便是趙匡胤走上巔峯的起點,也只是個開始。

滁州城下江水冷,清流關前敵膽寒

時間繼續向前推進,這時候已經是後周顯德三年了。柴榮已經將兵鋒指向了富庶的南唐。

然而在連續攻城拔寨之後,後周的軍隊卻在壽州城下卻喫了大釘子,在這裏久久不能前進一步。爲了達到堅壁清野的效果,他派趙匡胤攻打滁州城。

而當柴榮問他需要多少兵馬的時候,趙匡胤只是輕描淡寫的要了兩千人。

此時滿營軍官都以見一眼少一眼的眼神看着趙匡胤。因爲他們知道,在滁州有皇甫暉率領的十五萬南唐大軍駐守。

遠去英雄不自由——簡述兩宋第一戰神趙匡胤的軍事成就

兩千打十五萬人,此時此刻恐怕也就趙匡胤一個人敢這麼做。當然,也只有柴榮一個人敢派他出去。

果不出所料,因爲趙匡胤素有詭計多端之名,滁州城的皇甫暉根本不跟他廢話,即不開城門也不理會他。

只是趙匡胤自娛自樂,找來了一身秀麗的鎧甲,穿在身上,不斷的挑釁城牆上的敵人。而他身後的兩千人則在盤算着滁州里的十五萬大軍什麼時候生氣了,來收拾了這羣少的可憐的部隊。

他們同時像看傻子一樣看着他們的趙大帥。在他們眼裏,前面這個兄弟可能跟死人也沒什麼兩樣了。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趙匡胤剛剛得到了自己的諸葛亮,管仲。這個人叫做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在趙普的指引之下,趙匡胤找到了一條小路,甚至連當地都鮮有人知到的可以直通滁州城後方的小路。

於是在被後周軍隊秀了一天之後,南唐軍隊回營休息,思考着這個傻子明天來不來,要不要出去教訓他一頓之類的,又或者是明天中午喫什麼。

當然,在他們安然入睡很久以後,卻突然聽到喊叫聲。出門一看,最不可思議的一幕誕生了,後周軍隊從天而降,在南唐軍隊中砍瓜切菜。

我們同樣不知道,這條所謂的小路同沒有路也差不多,要攀爬岩石,趟過寒冷的溪水才能抵達滁州城身後。這一過程中稍有差池,就會在半路被南唐人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趙匡胤做到了,他率領軍隊奇襲滁州城,並在後來的單挑中戰勝了皇甫暉,一舉掃清了壽州周邊的一切障礙。爲後周控制江北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陳兵太原徵北漢,豈以城破論武功

又過了好多好多年,柴榮早就化作枯骨,而趙匡胤也一朝坐上天子堂,黃袍加身,成爲了趙宋的官家了。

遠去英雄不自由——簡述兩宋第一戰神趙匡胤的軍事成就

沒有變的是,趙匡胤依然沿着柴榮的道路,先後拿下了荊湖,後蜀,南漢。現在他需要做的,就是打下南唐,征服北漢,再收取燕雲十六州。

而以現在宋朝軍事之強,看上去用不了幾年。

更加可喜可賀的是,此時此刻,北漢朝庭內部出現了問題。之前提到的劉崇早就死掉了,而現在他的兒子劉均也隨他而去。

驚訝的是皇位沒有傳給劉均的十一個兒子中的任何一個,而是給了他的侄子,劉繼恩。

在趙匡胤看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畢竟劉均還有兒子,沒有理由傳給侄子。無論這裏面有沒有貓膩,都給趙宋留下了口舌。

換做是柴榮,或許會選擇立刻御駕親徵,開了北漢。而趙匡胤的手段,則顯示出了他政治家的一面。

他一方面以爲劉均報仇爲名,派軍隊馬不停蹄的趕往太原;另一方面則暗中聯絡北漢重臣郭無爲,讓他在內部策應。

然而郭無爲的速度太快,他在軍隊到來之前,先除掉了劉繼恩,又另立了劉繼恩的軟弱的,只學佛學的弟弟劉繼元爲帝。卻不知道,這個劉繼元是個狠角色,一上任就大變臉,猛抓權利,讓郭無爲無計可施。

眼看用計不成,趙匡胤果斷做出了決定,他要御駕親徵。

這場戰爭打得相當激烈,一方面,趙匡胤派遣軍隊及時的阻止了契丹人的援助。另一方面,他四面圍城,把太原圍的水泄不通。

遙想他第一次跟着柴榮來太原的時候,曾經帶着幾個人就跑到太原城下,放火燒了城門。而今自己做了皇帝,率領着千軍萬馬,再次打過來。趙匡胤的心中必然是感慨萬千。

不過戰爭非常不順利,趙匡胤先後幾次攻入城門,幾次被打了出來。他用水攻,幾乎久攻破了一面城牆,卻又意想不到的被北漢人堵住了。

最終,趙匡胤決定不打了。他掠奪了北漢幾萬戶百姓,就回到了汴梁,着手攻打南唐的事情。

然而趙大輸了嘛?

驍驍認爲沒有。首先,這一戰基本上把北漢打殘了,軍隊物資所剩無幾。其次,他掠奪的百姓在北漢國內佔據很大的比例,這也破壞了北漢的經濟生產。最後,有北漢作爲天然屏障,至少在他滅掉南唐前,不用考慮契丹的問題。

所以總的來說,這是一場勝仗,屬於趙宋官家的勝仗。

遠去英雄不自由——簡述兩宋第一戰神趙匡胤的軍事成就

斧聲燭影英雄寞,遺恨千古不足說

五十五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節,趙匡胤卻匆匆與世長辭。

他來的時候,國家土地將於只是中原一帶;而他離開以後,宋朝的版圖與盛唐相比,也就只有北漢和燕雲十六州不屬於帝國了。

而他留下的斧聲燭影,金匱之盟這樣的千古疑案,更是讓後人捉摸不透他的一生。

趙匡胤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爲北宋開疆擴土。更是在政治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官管辦分離,等一些列的措施,奠定了中國未來一千年的格局。

然而歷史卻沒有給他客觀的評價。

因爲釘棺才能概論,然而趙匡胤的一系列軍事,政治措施,都是戛然而止的。以至於後來宋朝的國運,也隨着趙匡胤的與世長辭,而變的撲朔迷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