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筆者專註於歷史領域創作,喜歡歷史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司馬徽,又稱水鏡先生,因舉薦了徐庶,龐統,諸葛亮這三個著名謀士,而成為三國時期著名的人物。

而司馬徽為什麼沒有把司馬懿舉薦給劉備,這就要先說說他們兩個的關係了。

有野史說司馬徽和司馬懿是叔侄關係,但從兩個人的生平來看,他們兩個都是河內人,兩個人認識的可能性很大,至於是不是叔侄關係,這個正史上沒有提及。

司馬徽是個隱士,並且有奇能,但他的才華始終沒有施展,這可能與水鏡先生清雅的性格有關。

司馬徽的識人之能當世無雙,他通過與龐統的交談,認為龐是南州名士之首。果不其然,經過與司馬徽的交談後,龐統漸漸被人知道。

司馬徽名聲很大,他精通經學,與宋忠齊名。他知道劉表心胸狹窄,就不在劉表面前談時勢,劉表走之前說了句司馬徽很普通就走了。

司馬徽後來被曹操重用,熟料沒過多久他就死了,他死時是208年。

而司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當文學掾,兩個人並沒有在曹操府中打過照面。但是司馬徽卻給司馬懿冠之「冢虎」,說明他們兩個人還是有來往的,就算不是,起碼也是知道彼此的。

所以從種種跡象表明,水鏡先生和司馬懿並沒有交集,並且司馬懿長期在北方生活,沒有機會和劉備相見。

加上劉備當時顛沛流離,沒有地盤和兵馬,即使水鏡先生推薦司馬懿給劉備,劉備為留不住司馬懿。

諸葛亮隱居在山林之中,以臥龍自居,他既不想投靠曹操,也不想效忠孫權。

龐統本來想輔佐孫權,奈何孫權嫌棄龐統長相醜陋,而被拒之門外。

這兩個人被冷落之後,碰見劉備這樣求賢若渴的主公,自然是非常高興。加上水鏡先生的引薦,他們投靠劉備成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奈何兩個人都有懸壺濟世之才,卻生不逢時,龐統被亂箭射死,諸葛亮被活活累死。

只有司馬懿平安度過了晚年,成為了三國後期最有實權的一個人。


原創作品


水鏡先生為劉備介紹諸葛亮和龐統,卻為何沒有司馬懿?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潁川人,識天象,有謀略,懂兵法,當時很博學的一個人,他與當時的龐德公,徐庶 ,龐統諸葛亮等在一起研究兵法策略,有說水鏡先生和龐德公同師兄弟,又是龐統和諸葛亮的師父。司馬徽到荊州為劉表做過事,沒有太大表現,一直在荊州。後來劉備逃難路過荊州,拜見了水鏡先生,並長談,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人方可安天下,得此人,只能屈身而求。就把徐庶介紹給劉備,幫助他訓練軍隊,很有方法,劉備很是高興。曹操把徐庶母親用計策接到他處,徐庶無奈棄劉備而投曹操。徐庶走時,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這才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鳳雛投奔東吳,不得重用,在水鏡先生介紹下,也投奔了劉備。這樣,在諸葛亮和龐統的輔佐下,得荊州,有了益州,又進入四川。由一無地處到與東吳曹魏分天下的格局產生。這真是水鏡先生的功勞。

當時諸葛亮被推薦給劉備,司馬徽發出了「雖得其主,未見其時,惜哉!」早出晚出都能成就一帆事業,可惜沒有好的時機。充分肯定了諸葛亮的能力很不一般。

咱們再說說司馬懿。

公元207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208年,劉琮率荊州兵馬降曹操,司馬徽也跟去,曹操非常賞識司馬徽才能,想重用他,可惜不久司馬徽就病故了。也是這一年前後,司馬懿出山,一開始,司馬懿擔任文學掾不重要差事,逐步顯現出智謀,在軍事方面也有天賦,但隱隱,不十分外露。曹操看出此人是個困龍,很危險人物,幾次想除掉他,但試探幾次,又無大毛病,就限制的用他帶兵。曹操死後,曹丕執政,也時常提防他,又不給他實兵權,只能忍氣吞聲,根本沒有造反的資本和機會,弄不好,自家性命都難保!曹丕死後,曹叡繼位。在這順便說一下曹真這個人。

曹操時勇謀之人曹真,曹真是曹操收的曹氏養子,曹操時,曹真就統帥曹操精銳部隊,曹丕時,曹真封為鎮西大將軍,鎮守西北邊陲。曹丕臨死託孤曹真輔佐曹叡,曹叡繼位後,仍為大將軍。並率軍隊抗擊諸葛亮北伐,後來代曹休為大司馬。曹休,曹真都是帥才,可惜都相繼死去,曹軍無軍將帥人才,纔不得以啟用了司馬懿,並與諸葛亮抗衡,諸葛亮善打,司馬懿善守,用兵謀略在諸葛亮之上,會用兵會打仗,耗死了幾代君主,也耗死諸葛亮,也逐漸掌握了軍權。纔有他的後代一統天下。建立晉朝。

從以上可以看出司馬徽和司馬懿並不是人們說的那樣,叔侄關係史書上也無記載,至於司馬徽把司馬懿留給曹操,屬於偏心,就是為司馬家族一統天下,也人們猜想,不斷地往下傳,越傳越神,也越顯現出司馬徽的神祕色彩。大眾點評就是這樣,對於錯,不篡改歷史就好,因為歷史是後人評說的歷史。我說的對錯,請多多指教!


當時司馬懿在中原已被曹操徵召走了!而在水鏡先生心裡是非常喜愛諸葛亮與龐統,他們當時也都在荊州居住,由其是對諸葛亮更加看重!而諸葛其人思想也很正統,其它人他也看不上的,而劉備那時也是雄心壯志,一直以光復漢室為己任,又有皇叔之名以仁義而傳四方,這樣他纔出茅廬保了劉備,否則如無合適之人選,以諸葛亮之思想和處世風格,寧可老以泉林之下,此生恐也不會出入仕途!


當時的情況是司馬懿已經在朝,以司馬家的名聲地位,推薦給劉備又怎樣,劉備用什麼招攬他?哭?司馬家會把身家押在劉備身上?而諸葛龐統不同,諸葛躬耕南陽,在等待時機出山,龐統四處雲遊,待價而沽,他們都是很有才能而且志向遠大,但是缺一個明主,正好可以為劉備所用。

另外,為什麼要幫劉備?大概是為了攪亂整個局勢,然後自己家族有機可乘


這年頭提問的人是不是都智障啊,人家司馬懿連曹丞相都不想伺候,還要來伺候當時落魄的劉備嗎?


關鍵不知道那時候司馬懿是不是就跟著曹操了。如果跟著了,自然不會再跟劉備了。有個陰謀論說是司馬家早就想一統中原,可惜的是沒有兵權,只能靠謀士了。


這正是水鏡先生的聰明之處,無人能及。因為照水鏡先生當時的思維,三國成立也許他預計之中。敬佩。


司馬懿是水鏡先生的侄子,不推薦他,是因為水鏡先生有私心。


司馬懿是他的侄子要留到最後出山坐收魚翁之利。


因為水鏡先生還不知道有司馬懿這麼一個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