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去世後,皇位本該傳於皇太子耶律倍。但由於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的從中作梗,後來耶律阿保機的次子耶律德光即位爲帝是爲遼太宗。由於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最終導致了耶律倍叛逃後唐。而耶律倍叛逃後唐時,他的長子耶律阮和其母親並沒有跟隨,而是繼續留在了遼國。

雖然因爲皇位的問題,耶律德光和耶律倍之間有了很大的嫌隙甚至說仇恨。但耶律阮在遼國卻一直能得到耶律德光的愛戴。耶律阮身材魁梧,但內心卻很寬厚。他勇武有力擅長騎射,又是個樂善好施之人。所以很能得到人心。

防人之心不可無,遼朝這位皇帝因太相信一人反被其殺害

946年耶律德光滅後晉的時候,耶律阮也跟隨着一起去了。滅了後晉以後,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爲了大遼,而且把年號也改爲了大同。可是在班師回朝的途中,耶律德光卻不幸病死途中。當時遼朝的衆將,都對耶律阮的父親的遭遇很同情,而且還擔心述律平太后再次大開殺戒。所以就打算擁立耶律阮爲帝。

當時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兩人,一個是耶律德光的弟弟耶律李胡,另一個則是耶律德光的長子耶律璟。因爲述律平太后早就說過,要讓耶律李胡繼承皇位。所以當時耶律阮有些猶豫不決,於是招來了耶律安搏商議此事。而耶律安搏的父親耶律迭裏,當初因爲支持耶律倍被述律平太后處死了。耶律阮是耶律倍的兒子,所以耶律安搏打心眼裏應該是支持耶律阮的。

防人之心不可無,遼朝這位皇帝因太相信一人反被其殺害

耶律阮有所顧忌,但耶律安博卻一心想着翻盤。於是耶律安博就不斷的鼓動耶律阮,最終在耶律安博的說服下耶律阮在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靈柩前即位是爲遼世宗。遼世宗即位於鎮陽(今河北欒城北),後來在上京的述律平太后得知後大爲惱火。於是派耶律李胡率兵攻打遼世宗,但耶律李胡打敗而歸。

耶律李胡不敵遼世宗,於是述律平太后就親自上陣。於是在橫河之橫渡這個地方,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後來契丹貴族耶律屋質爲了防止內戰繼續擴大出面勸和,最終雙方達成了橫渡之約,述律平太后和耶律李胡被迫承認了遼世宗。

防人之心不可無,遼朝這位皇帝因太相信一人反被其殺害

但得到了述律平太后和耶律李胡的承認,遼世宗的皇位還並不安穩。因爲遼朝的統治核心還並沒有完全承認遼世宗,所以遼世宗即位後契丹的貴族接二連三的叛亂。雖然這些貴族的叛亂最終被遼世宗鎮壓了下來,但最終遼世宗還是毀在了自己人手裏。因爲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遼世宗的皇位自始至終都不能叫穩定。

明王耶律安端的兒子耶律察割很狡猾,當時他故意揭發自己父親的罪行,而且揭發的時候還故意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就這樣,耶律察割取得了耶律阮的信任,並且是深信不疑。其實耶律察割的父親耶律安端也並未受到太重的懲罰,只是被貶到了地方統領部隊。而耶律察割卻因此被留在了朝中得到了重用。

防人之心不可無,遼朝這位皇帝因太相信一人反被其殺害

​耶律察割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其實他早就在背地裏盤算着皇位了。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耶律察割僞裝的再好最後還是被耶律屋質看出了破綻。於是耶律屋質就勸耶律阮採取必要的措施,但耶律阮卻不相信耶律察割會謀反,所以對耶律屋質的話並未放在心上。

951年應北漢劉崇的邀請,遼世宗耶律阮準備舉兵幫助北漢攻打後周。而當時遼朝由於連年戰事不斷,所以不少部落首領都不願意去,但耶律阮卻強令他們參加。耶律阮出兵幫助北漢,肯定有他的治國之思。但卻因此得罪了一大幫契丹酋長,本來皇位就不是很穩定的耶律阮,一場殺身之禍在所難免。

防人之心不可無,遼朝這位皇帝因太相信一人反被其殺害

話說951年九月,耶律阮率領本部的人馬到達了歸化州的祥古山,晚上就在火神澱這個地方駐軍休息。沒多久各部酋長帶着自己的人馬也趕了過來,雖說不願去但皇帝的命令也不得不聽。可是後來的一天,祭祀完自己的父親耶律倍,耶律阮設宴招待各部酋長。耶律阮一高興喝的酩酊大醉,但卻因此給了耶律察割可乘之機。

在耶律察割的慫恿下,各部酋長都喝了點酒,於是一衝動跟着耶律察割跑到耶律阮的帳子裏,耶律察割一刀結束了正在睡夢中的耶律阮。遼世宗在位5年就這樣落幕了。或許當時耶律阮正在做着把後周打的屁滾尿流的夢,而且他的皇權也因此得到了鞏固。可是這一切都只是夢幻,因爲耶律阮再也沒有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就去地下和父親見面了。

防人之心不可無,遼朝這位皇帝因太相信一人反被其殺害

俗話說,聽人勸喫飽飯。如果耶律阮當初聽了耶律屋質的勸告,早作防備或許也就沒有了這樣不堪的下場。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作爲一個皇帝太過於親信一個人,這便犯了皇帝這個職業的大忌,皇帝的職業生涯註定走不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