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李紈肯定算是賈府最合格的母親!

鳳姐說她是個佛爺,不中用!李紈非不能也,是不為也!賈母王夫人重用鳳姐,她一個孤兒寡母的,內沒有靠山,只有賈母王夫人的同情而已;外沒有親戚相助,唯有一個寡嫂和侄女。若不蹈光養晦,哪裡有她的立足之地?!

李紈最後的結局也是最好的,蘭桂齊芳,賈蘭考試及第當個官,用寶玉的話說「大嫂子還要帶鳳冠穿霞帔呢。

賈母對李紈評價是很高,說她「無論賈府興旺還是衰落,總是任勞任怨,帶著蘭兒靜靜兒的過日子。」賈母的話,證明瞭李紈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第一,甘於平淡,承受寂寞。在封建社會,一個年輕的寡婦生活的無聊寂寞,可以從她歪著午睡時的孤單,和鳳姐夫婦的「午嬉」的對比展現出來。但是李紈沒有怨言,除帶小姑子們作針線活、參加詩社活動,她主要的精力用在照顧賈蘭的生活讀書上。

第二,從賈蘭的好學有禮貌等表現上,我們可以看出李紈的功勞。人小鬼大的賈蘭在私塾裏讀書認真,讀書之餘自己練習射箭,沒有大人的邀請只是在家裡溫習功課,為了考試可以苦讀到深夜……一個聽話的小孩,一個相信應試教育的富家公子影響躍然紙上。

第三,賈蘭有責任心,接到爺爺的信,像個大人似的鄭重其事的到寶玉那裡通報。並虛心求教;與寶玉一起應考,寶玉失蹤,他不僅著急,而且焦急的要連夜去尋找……這些有擔當的行為,肯定與李紈的平時的悉心教育有關。

我是《每天讀名著》,歡迎光臨分享!歡迎留言賜教!


我認為李紈不是個合格的母親,但放在賈府裏比較,比其他母親們還是要好一點的。分三點說明:

首先,李紈年輕守節,奉親教子,活成了一座「牌坊」,是封建社會婦德婦道的典範,也為其子賈蘭在人前樹立了榜樣。李紈出身清貴,是國子監祭酒李守忠之女。

明初設中都國子學﹐後改為國子監﹐掌國學諸生訓導的政令。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在北京設國子監﹐皆置祭酒(校長)從四品﹑司業(副校長)正六品﹑監丞正八品﹑典簿從八品各一員。

國子監祭酒作為國家最高學府的長官,從四品,是個桃李滿天下的官兒,李家是真正的書香門第、詩禮傳家。而李紈的公公賈政不過是個工部員外郎,從五品。李紈到賈家,是妥妥的下嫁。古代講究低門娶婦,高門嫁女,李守忠與賈家聯姻,十有八九是看上了賈珠「十四進學」的才華而非賈府本身。賈蘭確實有才,又是賈政長子,如果沒有早逝,很可能就是賈家孫輩裏唯一能夠中興家族的人物,李紈勢必夫貴妻榮成為內宅掌權人,哪還有王熙鳳什麼事兒。偏偏賈珠早逝,下嫁到賈家的李紈青春守寡。賈府規矩,寡婦不管家,宜清凈守節。面對這樣的境遇,李紈並未表露任何不甘或是自怨自艾,也沒有依仗孃家另外謀劃,而是選擇平靜地接受,始終衣著素淡,裝扮清雅,偶爾帶著姑娘們做些針線或起個詩社玩,大部分時間便是悉心教養賈蘭……姑且不論對錯,有一個這樣封建社會道德楷模的母親,賈蘭在當時的社會主流觀念裏必定也是清貴的,甚至是惹人愛憐或敬重的,雖然不及寶玉那樣得賈母疼寵維護,起碼生存環境還是比較溫馨的。對比趙姨娘給探春帶來的種種,要好得太多了。

其次,李紈與賈府作風上的「格格不入」,為賈蘭營造了一個相對健康、正面的成長環境。「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賈府是富貴溫柔地,也是紈絝淫樂窩,用焦大和柳湘蓮的話說,便是

「每日偷狗戲雞,扒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除了門前的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幹凈」。

只有李紈,

「雖青春喪偶,且身處於膏粱錦繡之地,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跟著這樣的母親長大,賈蘭雖然難免比別人多些管教拘束,有些刻板守成,甚至「牛心孤拐」,但是也成功隔絕了賈府同輩男丁的紈絝習氣,在賈寶玉鬧書房的時候獨善其身:

賈藍是個省事的,忙按住硯臺,忙勸道:「好兄弟,不與咱們相干。」

同時,李紈對賈蘭的培養也比較全面,文武兼備。

寶玉道:「你又淘氣了。好好的射他作什麼?」賈蘭笑道:「這會子不念書,閑著作什麼?所以演習演習騎射。」寶玉道:「把牙栽了,那時纔不演呢。」

對比賈寶玉之「天下無能第一」,賈蘭該算是勵精圖治的少年郎了。

最後,雖然有前面兩點好處,但李紈依然不是個合格的母親,因為她不積陰騭與兒孫(《紅樓夢曲》-晚韶華),使得賈蘭盛年而逝。究竟怎樣不積陰騭,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鶚的後四十回都沒明說,後世推測是她後來坐視巧姐兒落難,明明有能力相救卻不施援手……無論怎樣,曹雪芹對她的譏諷鄙薄是明晃晃的實錘,誰也否認不了: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曹公對筆下諸位姑娘奶奶們大多是同情憐惜的,為何獨對李紈不同?雖然不得而知但是也能揣測一二。

綜上所述,李紈不是合格的母親,但在賈府中就算做得不錯的母親了,其他人不是忙著奉承丈夫、拈酸喫醋,就是爭權奪利、排除異己,哪有空真正教育子女。


在紅樓夢中,李紈是個最好的母親。

她的兒子賈蘭出生不久,丈夫賈珠就去世了。她既當爹,又當娘,把賈蘭撫養成人。賈府裏的老爺少爺大都是些紈絝子弟,只有她的兒子賈蘭努力上進,賈府敗亡以後,賈府的老爺少爺落魄不堪,她的兒子賈蘭「威赫赤爵祿高登」,成為一位高官顯貴。

但是在兒子教育上,李紈也有短板。

李紈的父親李守中是個老頑固,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不讓李紈接受高深教育,只讓她讀幾本書,認識幾個前朝賢女,做個賢妻良母即可。這限制了李紈的眼界,她的胸懷上、氣度上,都不夠宏闊,只適合培養一個現實主義的成功者,不能培養一個有家國情懷的士大夫。

最終,她的兒子賈蘭還是成了功利主義的犧牲品。


不算是,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如下:李紈青春喪偶,早早成了寡婦,她的生活主要圍繞著自己的兒子賈蘭,從小教育兒子一味的讀四書五經、八股文章等,把自己尚且年幼的兒子弄得少年老成,壓抑了孩子自我發展的天性,加速其成長,頗有拔苗助長的嫌疑,致使其成為一個書獃子,一個受封建禮教影響根深蒂固的人。儘管後來賈蘭考中舉人,金榜題名,但是他走上的確是一個受封建影響的仕宦之道。


我認為是,一個女人,尤其是舊社會,在那種環境下,育才是非常不易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