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過後,秋天的氣息就漸漸濃厚了。

雖然台灣的秋天不若高緯度地區那麼地肅殺峻冷,

但是早晚變涼、日夜溫差加大、天氣變得乾燥,這節氣上屬於「燥」。

秋燥時節的調養,需維持心性平穩,不畏縮鬱結以保元氣。

 


四季之中,秋主燥氣,燥氣最易傷人體之滋潤液,

故易產生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搔癢、眼睛乾澀、便乾便秘等為「燥邪」所傷的各種乾燥諸症。

 

 一般秋燥又可分為兩種:

溫燥:在台灣9月至10月中旬之前氣候較燥熱,此時稱為「溫燥」,俗稱「秋老虎」。

這是因為初秋久晴無雨,驕陽暴熱,氣候乾燥,因此易使肺津受損,造成溫燥。

此時的症狀會有頭痛、皮膚與口鼻咽喉易覺乾燥,咳嗽無痰或少痰難出等。

涼燥:10月中旬之後天氣就逐漸轉涼。這是因為深秋西風蕭瑟清涼,易使肺開闔失常,造成涼燥。

常見的症狀包括有頭痛、咳嗽、流清涕、痰多清稀等。

 

不論是溫燥或是涼燥,飲食的重點在於柔潤溫養,

儘量選擇水分多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如百合、白木耳、梨、葡萄、豆漿、核桃、胡麻、蜂蜜等,

避免油炸辛辣的上火食物,來平緩秋燥。

 

秋天養生三大妙方

一、早睡早起:

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之內收,為了儲存體內陽氣,應早睡早起。

二、暖身運動增免疫力:

可以常將雙手搓熱,以熱的手掌擦面,可以除去邪氣,使皮膚保持光亮柔潤。

此外秋高氣爽的時間保持運動習慣可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增加禦寒作用。

三、保持口鼻溫暖:

過敏體質的民眾在秋季養生的重點應是避免受涼,

早晨起床應穿著保暖以免著涼,出門在外也應戴口罩保持口鼻溫暖,並避免過敏原的環境。

 

此外,也可以透過透過禪修調養自我的運氣,

能提高自我抵抗力,轉化體能的正能量,氣血通暢,則百病不生。

一開始可由腹部呼吸開始做起,以細長緩慢的方式呼吸,排除體內的濁氣,

進而學著「會氣」,將氣依照意念,集中在身體的某個能量點。

在生理上,這些能量點所相應的位置就是關竅,

指得是人體的各臟器、腺體、神經叢、脈絡或所經之道,是生理的重要部位及人體電能的產生地。

舉凡賀爾蒙分泌、新陳代謝、營養吸收等,都可透過專注脈輪而得到強化,並化解內心的污染。

 

文章引用自:禪天下電子報│秋高氣爽潤燥強肺 常笑撫情志保濕擺乾燥

謝謝大家對部落格的支持!禪的真善美的種子需要大家一起來灌溉,如果您覺得會館所發出的文章很好,很受用,可以幫助您增長正向的能量,歡迎您轉寄或引用,註明出處即可。請大家多多運用喔,讓更多有緣的朋友能夠接觸禪的美好,感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