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篇勢必將封神、西遊甚至《八仙全傳》連到一起來講,或有兄弟不喜,先行致歉。

原著黨答一波。牛魔王到底是不是通天教主的坐騎奎牛?這個可能性是有的,而且很大。將兩者聯繫到一起的說法甚囂塵上,要論其源頭,最早可能來自《八仙全傳》。我注意到提問者還加了一句「所以牛魔王可以被沒收寶貝,被抓,但不可能被殺」,強調一下,火焰山一難中,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確實被抓,但法寶並沒被收、也沒遭到殺身之禍,這絕不是因為大家害怕通天教主——事實上通天教主在西遊中早已失勢,最主要的還是孫悟空不想殺他們。

(孫悟空)把扇子還了羅剎,又道:「老孫若不與你,恐人說我言而無信。你將扇子回山,再休生事。看你得了人身,饒你去罷!」那羅剎接了扇子。念個咒語,捏做個杏葉兒,噙在口裡,拜謝了眾聖,隱姓修行,後來也得了正果。

牛魔王的結局則是「天王太子牽牛徑歸佛地回繳」,被李靖哪吒牽到了靈山如來處,妻子羅剎猶能得正果,牛魔王又豈會差?

孫悟空饒了牛魔王夫婦,全的是昔年結義之情,可謂有情有義。

一、被忽略的龍虎混

《八仙全傳》又名《八仙得道》、《八仙得道傳》,是生活在清朝鹹豐、同治年間的無垢道人所著。無垢幼時流落成都,遇志元師於清雲觀中,相從二十八年,通識玄理,漸知性命之學。鹹豐二年,遵師命遊覽江山之勝,歷南北十餘省,強骸肌、增膽識,後落腳京師白雲觀,為一時名道。因感道統失緒,著成此書。

本書道、理髮人深省,卻又淺顯易懂,可以視為淺近的道家哲學入門學,舉重若輕,確是大家手筆。但從設定來說,它又類似於網文中的洪荒流,可以當成最早的《佛本是道》來看,亦溶封神、西遊於一爐,兼採傳說,從孽龍的誕生、開創龍王一脈,到最後與八仙爭鬥、呂祖削泰山填海,即使只當成爽文來讀,也是精彩異常。

本書在時間順序上承接封神時代之後,可視為封神後傳之一,元始老子既已完成一統,世間便再無闡教之名,而以道門稱之。截教之主仍為通天,仍時時與道門杯葛。

牛魔王、吼空居士、獨角大師、神獅大王等皆為截教弟子,稱為牛魔尊人,最後死於老君掌心雷之下;

還有個牛勃,與孫虎、胡海山並稱,為截教門中第一代大弟子。

這個牛勃多半就是牛魔王,牛勃為其名字!原因如下:

1、名字

兩人都是通天門下,名字又如此相似,且「勃、魔」二字諧音。本書中,通天門下儘是妖魔之輩,如老蛟、蛇妖,而且已經寫明孫虎乃是一隻虎妖,那麼同理可證牛勃就是牛精、胡海山就是狐仙。

2、謬誤

古人寫作又不像現在用電腦,都是毛筆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來的。寫完之後,作者往往還要披刪,然後纔是手抄本,最後才能付梓。在這些過程中,是可能存在著傳抄失誤的。

另外就是作者在原序中自己也說「倉卒成書,校讎未竣」,牛勃、牛魔王本來也只是小配角,戲份又不多,是可以合併成一個人的。說不定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只是沒來得及最終修改而已。

3、訛傳

無論古代還是近代,識字率不高,說書人卻不少,這就存在著以訛傳訛的可能。《阿Q正傳》中自由黨被訛為「柿油黨」即是一例。

說書人在說無垢八仙時,很有可能把牛勃和牛魔王合而為一。

牛魔王原本就是截教弟子,此時不過代替牛勃成了第一代大弟子。而什麼人才有資格成為大弟子呢?按常理來說,當然是通天教主身邊最親近最信任的人或獸。封神中,通天的坐騎是奎牛,從他出場到終場,從來也沒更換過,而聖人要換坐駕是很容易的,通天既然沒換,就證明瞭他對這隻牛是有感情的。當他開教收徒,又不擇人、妖,將奎牛收為大弟子或二弟子,是很有可能的。

事實上,《八仙》原著中,通天的坐騎名叫龍虎混,牛頭馬面龍身虎尾,能說話、有道術,曾打退雲中子,死於李鐵拐劍下。這當然不重要。龍虎混不見記載,奎牛卻是《山海經》中有名的神獸夔牛,況且《西遊》中的牛魔王實在太有名,人們當然更喜歡往他身上編排各種腦洞,因而龍虎混被忽略實屬正常。

二、無人不知牛魔王

把封神、西遊連起來看,牛魔王也有可能出自通天的坐騎奎牛。

有回答說,牛魔王與通天教主的坐騎奎牛毫無關係,主要原因就是顏色不同,這話確實大有道理:

西遊中牛魔王變身後有似一道山嶺,而顏色是一頭大白牛;封神中的奎牛則是《山海經》中的夔牛,「蒼身而無角,一足」。蒼,或指灰白色,如蒼白;或指青黑色,如蒼翠、蒼涼。按蒼白解釋,兩者顏色可以自然對上,按青黑色則對不上,何況這還是一隻獨腳牛呢!

然而,不要忘了西遊時代離封神時代已經過了1700來年(武王伐紂前1046年,貞觀十三年為公元639年)!

1700年中,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第一,蒼身、一足根本不算什麼事

修道的好處,本來修的就是身體和靈魂的完美,終極形式就是靈魂和肉身都達到萬劫不滅,這就是長生不老,也即是所謂得道。

妖怪修鍊千年萬年,為的就是先化成人形。並不是它們的身軀不夠完美,而是生而為人本來就是累世福報或歷經數劫才能獲得,那些長生的功法本來就是隻適合人的。

夔牛在涿鹿戰場上曾被黃帝殺了做成夔鼓,發出巨響,震懾蚩尤聯軍。不用說它很威猛,可是要想大道有成,這位牛兄首先要做的,就是化去自己的夔牛之身。

可以這麼認為,由青黑色的獨腳牛化成頗具神聖意味的雙足健全大白牛,正是化形有成的重要標誌。

也就是說,無論牛魔王原形是黑是白、是一隻腳還是兩隻腳,都不能證明他不是夔牛。

第二,封神中有四大神牛,奎牛最有潛力變成牛魔王

黃飛虎五色神牛排第四。

兩頭見日,行八百里。這個速度是多少呢?兩頭見日就是早上太陽出來走,時間大概是八九點鐘;晚上太陽落山前停,時間是五六點鐘,也就是說,五色神牛全力催進,8~10小時裏一共能走800裏,時速為80~100裏,約為普通成年人步行速度的25倍。這個速度很快,但在神仙世界來說也不算啥。

梅山七怪的水牛精金大升排第二。

金大升煉成一塊牛黃,疾如火電,鄭倫英雄一世,卻也死於其手。楊戩以伶俐見稱,在見識過鄭倫的慘劇後,仍被打了個手忙腳亂。後來還是得了女媧娘娘之助,才擒而殺之。

金大升弱點明顯,他雖戰績斐然,其實多半還是佔了先下手為強的便宜。嚴格來說他還未晉入大妖之階,觀其長相「身高一丈六尺,頂生雙角,卷嘴尖耳」,比起孔宣、龜靈聖母等徹底化去獸形的低調和舉重若輕,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老子的板角青牛排第二。

三大士收的獅象犼是金仙,青牛既為聖人坐騎,日日聆聽至道妙諦,其境界至少已達到金仙中階,超過獅象犼。

但青牛的優點也是他的弱點,老子是個無為無不為之人,其坐騎也深合此道,所以青牛的養性功夫可以排第一,但論起打架來只能排第二。

第一的位置只能是通天教主的奎牛。

論格局視野、教學質量、陣法以及對戰水平,通天的實力都居鴻鈞三友中第一。主人如此,坐騎又能差到哪裡去?

西遊記中,牛魔王何等厲害,先是藏拙、繼而悍勇,其桀驁不馴、猛烈奮進處,確似與奎牛一脈相承。

第三,奎牛的資質

封神中,聞太師和黃天化的坐騎都是又帥又拉風的麒麟,可是兩大聖人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卻只喜騎不顯山露水的牛,已經證明這牛的非同一般。

千萬不要懷疑聖人的眼光。

西遊中,老子的青牛下界為王,獨佔金兜山,法寶金剛琢可以說打遍天下無敵手;

比他強的奎牛又怎能讓他比了下去?

無論是傳播力和影響力,牛魔王的名聲肯定都超過了獨角兕大王。

遺憾的是,因通天已被鴻鈞拘禁,西遊故事不曾出場(有說即靈寶天尊)指點奎牛,牛魔王的實力是要低於獨角兕的。

三、牛魔王行事手段,皆效通天

牛魔王最初登場,是在孫悟空意氣風發、花果山結義之時。聚義七人,分別是: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犭禺狨王、美猴王,牛魔王因體型巨大,排在第一,猴軀最細,故猴子居末。

但在實力上,孫悟空自認第一,他新稱齊天大聖時,對六弟兄說:「小弟既稱齊天大聖,你們亦可以大聖稱之。」於是六人皆稱大聖。

此時孫悟空說話的派頭、吩咐般的語氣,都證明瞭七人之中以他為首的事實。

可惜,這一切不過是六大妖王順著他,到了西天路上,現實狠狠地甩了他一巴掌又一巴掌。

獼猴王大抵就是六耳獼猴,在二心爭競之戰中擾亂乾坤,三界之中任縱橫、東西兩土恣來往,金箍棒、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無不俱備,後來如來佛一說,才知道人家「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這臉打得孫悟空簡直暈頭轉向,失態之下一棒打死了獼猴王。

鵬魔王大抵即是大鵬,乃鳳凰之子,一飛九萬裏,雙翼若垂天之雲,獅駝嶺上打得孫悟空一點兒脾氣也沒有,最後又得如來出手降伏。而即便是在已降伏的情況下,如來仍要許他「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最後是牛魔王。

大鬧天宮後,牛魔王已蟄伏五百餘載,交結了碧波潭萬聖龍王、摩雲洞萬歲狐王,娶了芭蕉洞羅剎女,舅子是解陽山破兒洞如意真仙,把兒子紅孩兒打發去鎮守號山火雲洞……不知不覺,牛魔王已經在西牛賀洲打下了大大的一片天。

而花果山在東勝神洲,牛魔王當年遠涉重洋所為何來?

結義也許也只是他計劃中的一環。從這些運作中能窺見牛魔王的巨大野心,他五百年前參與的、五百後後建立的,嚴格說都是妖怪聯盟的性質。

他究竟要幹嘛?又是誰指點了這一切?

不知道你們作何想,反正我是覺得牛魔王的行事手段,像極了通天教主。

如上所說,通天在西遊中早已失勢,但1700年過去,他會不會想重建截教呢?

只要他這個想法,那麼就必然要糾集昔日舊部,如牛魔王之流。孫悟空三調芭蕉扇,挫敗的實際可能是通天的崛起之謀。

我已經寫了500來期封神,願景是:十年光陰,千期篇幅。歡迎關注,共賞神話。


  

  《封神演義》與《西遊記》本就是兩本書,兩本書兩個作者,兩個體系,彼此串聯,本就是時空大亂燉。至於說牛魔王與通天教主坐騎奎牛之間,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西遊記》中曾經正面寫道牛魔王的真身。當時孫悟空與牛魔王大戰三天三夜,彼此不分勝敗,最後,牛魔王現出千丈牛身。原文道——

  牛王嘻嘻笑了一笑,現出原身,一隻大白牛,頭如峻嶺,眼若閃光,兩隻角似兩座鐵塔,牙排利刃。連頭至尾,有千餘丈長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對行者高叫道:「潑猢猻!你如今將奈我何?」

  我們可以看到,《西遊記》中的牛魔王是一隻大白牛,長著兩個鐵塔一般的大角,既然是鐵塔,不是彎月,可見牛魔王的角不是南方水牛的角,而是北方黃牛的角。只不過不是黃色毛髮,而是白色毛髮。

  早在晉朝時古史中就有有關白牛的記載: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在宋代也有白牛馱經(類似於漢代白馬馱經)的故事流傳。

  可見,白牛雖然罕見,但自古就有,一般都用來祭祀神靈庇佑,或者代表神靈庇佑。牛魔王是大白牛,四隻腳,頭上兩隻直角。在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電視劇中,張紀中版本最忠於原著,牛魔王應當如下圖——

  至於《封神演義》中多次提到通天教主的坐騎是奎牛。

  且那原文:只見奎牛上坐的是通天教主,左右立諸代門人。

  什麼是奎牛呢?

所謂奎牛,其實就是夔牛。夔,是一種牛頭牛身,只有獨腳的上古神獸,擅能操控風雨,出入必有雷電雨霧相隨。

原文又道:「奎牛穩坐截教主,仙童前後把香焚。靄靄沉檀雲霧長,騰騰殺氣自氤氳。」

後四句正是夔獸出行是模樣寫照。通天教主坐騎奎牛的樣子當如下圖:

喜歡本文就點個贊關注一下吧,老葉鞠躬致謝!


我來起底牛魔王身世。牛魔王不是通天教主的夔牛,而是太上老君的另一頭牛。

取經團西行路上遇到很多妖怪,猶以牛魔王最受人關注。牛魔王的出名歸功於周星馳先生《大聖娶親》和《月光寶盒》的熱播。在此之前,妖精中最出名的是白骨精。牛魔王是最早出現的和猴哥一起混過以及後來還有下落的妖怪。猴哥在花果山組織七大聖集團,其他魔王之後再沒有出現過,唯獨牛魔王老婆孩子兄弟小妾等社會關係全出來了。所以牛魔王的身世成為大家都想解開的謎團。他是誰的徒弟,他的家族是幹啥的,他為什麼會出現在花果山和火焰山。他為何最後投降了西天佛家而不是天庭道家。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猴哥在花果山扯旗結義,老大就是牛魔王,可謂罪魁禍首,天庭幾次圍剿失利,七魔都參與對抗,猴子被鎮壓後,六魔作鳥獸散。請注意他們的身份都是魔王,可是自稱大聖。只有天庭承認身份纔是聖,否則都是魔。七大聖只有孫悟空是被玉帝御口欽賜的齊天大聖,其餘六聖還是魔,不作數。因此牛魔王到最後還是魔王。孫悟空被擒獲,二郎神血洗花果山,大半妖精被屠戮殆盡,五魔下落不明,只有牛魔王很快出現在火焰山,和鐵扇公主過上了世外桃源般的隱居生活。比起被壓在五行山下的猴子,牛魔王可謂人生贏家。作為七大聖首惡,他的結局也有點太好了。豬八戒和沙僧只因為孫悟空大鬧天宮時降魔不力就被相繼打下天界,牛魔王卻嘛事沒有,其中必有蹊蹺。

事情還得追溯到火焰山。火焰山是悟空踢翻煉丹爐掉下的一塊磚,火焰山的土地是煉丹爐的火工道人,由於看守孫悟空不力被老君罰下天界。牛魔王就是火焰山的地頭蛇,鐵扇公主還有芭蕉扇,紅孩兒還會三昧真火,牛魔王的弟弟是如意真仙,已經練到真仙的級別。何謂真仙,就是太乙真人的級別,悟空還只是太乙散仙。所以這一切都和太上老君脫不了關係。因此結論只有一個,是太上老君看牛魔王有用,把他保了下來,安置到火焰山當山大王,並派火工道人嚴密監視。這就好比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如來就派五行山一尊土地神祗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一樣。

那麼太上老君為何對牛魔王如此青睞,原來牛魔王會一項絕活,就是煉丹。悟空去狐狸精那裡找牛魔王敘舊,牛魔王正在「靜玩丹書」。即使在小三這裡逍遙快活,牛魔王也不忘記讀書修行,可見丹書對牛魔王的重要。而太上老君正需要牛魔王這樣的人才幫他煉丹熬藥。他身邊的兩童子青牛精火工道人等等都只能幹吹火加炭的笨活,對如何煉丹這樣的精細活不懂。因此老君需要一個幫手,這個幫手就是牛魔王。

煉丹熬藥是個燒錢的活兒,最起碼原材料就需要好多錢,可是太上老君沒錢,因此才讓青牛精碰瓷訛詐瞭如來十八顆金丹砂。吳閑雲解釋,十八顆金丹砂就是十八座金山,足夠老君用一陣子了。但在老君敲詐如來十八顆金丹砂之前,他的收入來源就是牛魔王的上供。牛魔王家族勢力龐大,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賺錢。鐵扇公主在火焰山靠滅火賺錢,如意真仙在落胎泉靠賣水賺錢,紅孩兒在號山靠收保護費和過路費賺錢,牛魔王為了賺錢還拋棄了結髮妻子鐵扇公主給狐狸精當了上門女婿。那麼他的這些錢哪兒去了,就是給太上老君煉丹熬藥了。

既然牛魔王對太上老君這麼重要,那太上老君為何在他被降服時不出面像青牛精那樣帶上離恨天呢。原來一槽不拴二牛,除非一公一母。青牛精看太上老君對牛魔王越來越看重,而自己只能躲在槽裏喫草,心有不甘,於是偷了老君金剛圈下界,硬生生從如來手裡要了十八顆金丹砂,一勞永逸的解決了太上老君煉丹熬藥資金不足的問題。太上老君大喜過望,決定卸磨殺牛(魔王),因為要他已經沒用了。而如來被太上老君敲詐了十八顆金丹砂之後,也需要牛魔王這樣的人才給他煉製金丹,太上老君於是作了順水人情,默許瞭如來收服牛魔王。因此如來派四大金剛和哪吒以及託塔李天王一起出面降魔。

牛魔王開始一直負隅頑抗,是覺得太上老君會出來解救他,像帶青牛精一樣把他帶上離恨天,所以自信滿滿。但當他走投無路被哪吒砍了幾顆頭並且用風火輪上的三昧真火燒的差點要命的時候,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去路,大喊,情願歸順佛家。因為道家已經不要他了,佛家是唯一的選擇,再不選擇只有死路一條。在這之前他的兒子紅孩兒也已經歸順了佛家。可見佛家對他們父子是志在必得。牛魔王被擒,鐵扇公主挽青絲如道姑,穿縞素似比丘,一幅半佛半道打扮,就是向太上老君和如來表態,我是當道姑還是當尼姑,你們看著辦。可是二位大佬要她也沒啥用了,所以都沒有收留她。因此鐵扇公主就在火焰山修成了正果。經藏中萬古流名。經是佛經,藏是道藏。而如意真仙已經練成真仙,當然上天去了。


肯定不是,因為兩者本體不同,出身不同。
  • 西遊記裏的牛魔王是一頭大白牛,有妻有妾,佔據山頭,交遊廣闊。是西遊七大聖中的老大平天大聖。原型是印度的白肢野牛(世界上最大的牛種)。
  • 通天教主的奎牛是渾身烏黑的水牛,牛角如彎月,正中有太極八卦紋理,出入有風雨雷聲,五彩祥雲。

《山海經·神獸異志》中有提到:西海之下三千里,有異獸名奎牛,長七丈有餘,易怒,獨眼獨腳,出世則風雷大作,天地驚變,並且還提到奎牛與黃鳥,饕餮,獨龍齊名為上古四大神獸。

  • 為了防止搞混,放上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太上老君的板角青牛乃是上古神獸「兕」,長得雖像水牛,但皮毛為青黑色,頭頂額心一根獨角,「逢天下盛,而現世出」。

通天教主是封神演義原創人物,和西遊記沒有關聯。

《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

《封神演義》作者是明代許仲琳(1560年—1630年) ,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

許仲琳用《封神演義》,解釋了西遊中的天庭和諸神是如何來的。把西遊記和洪荒神話承接起來了。

但是通天教主這個人物是封神演義獨創的,所以該人物只存在於《封神演義》中,在現有的道教神仙體系中並無此神仙。

(通天教主一名,可能來自白蓮教教主崇拜,並不被正統的道教所承認,所以在封神中也就變成了反派大BOSS)

牛魔王是妖,奎牛是神。兩者就不是同一頭牛。

根本不可能,這種猜測是錯的。

第一,通天的坐騎奎牛根本不是牛,和牛魔王的原身大白牛壓根不是一個品種。奎牛,是一種上古神獸,也叫夔牛,夔牛出現在《山海經》中,《山海經·中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從這裡可以看出,夔牛是一種一條腿、沒有角的神獸。夔牛全身淺灰色,每次出門都會出現風雨,它的聲音如雷一般。據說,黃帝曾經獵殺過一頭夔牛,用其皮做成了戰鼓。鼓聲可以傳數百里。這種神獸極為兇猛,所以被列為上古四大神獸之一。那牛魔王是什麼品種的牛呢?西遊記原著中寫到:牛王嘻嘻笑了一笑,現出原身,一隻大白牛,頭如峻嶺,眼若閃光,兩隻角似兩座鐵塔,牙排利刃。連頭至尾,有千餘丈長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對行者高叫道:「潑猢猻!你如今將奈我何?」可以看出,《西遊記》中的牛魔王是一隻大白牛,長著兩個鐵塔一般的大角,角的形狀是直的像鐵塔,而且是兩個角(奎牛沒有角),全身白色毛髮,而不像奎牛是淺灰色。

第二,年齡也對不上,牛魔王多少歲?紅孩兒說一千歲多一點,而通天教主的坐騎至少兩千歲以上(封神時到唐朝兩千年)。

所以牛魔王根本不可能是通天教主的坐騎奎牛。不過,牛魔王與通天教主就未必沒有關係了。很多人都猜測,牛魔王的師父就是通天教主。第一個細節來自牛魔王的霸氣,他如此孤單,沒有勢力,但是依然有逼人的霸氣。除非是通天教主那一派的人,不然不可能有這樣的霸氣。牛魔王懂七十二變,又懂法天象地,這些能力只有老一輩的神仙會。菩提老祖不可能是牛魔王的老師,老君也不可能,如來佛更不可能。所以,牛魔王的老師只有通天教主的可能性最大。


根本不可能!!!吳承恩是現在的江蘇省淮安人,70歲開始寫巜西遊記》,寫了八年。1582年去世。1592年出版巜西遊記》。許仲琳是現在的南京人,生於1560年,西遊記出版時許仲琳才32歲。巜封神演義》出版在西遊之後!!看書中的內容,不少人認為西遊參照了封神演義,其實根本不是這回事!


西遊記成書在封神演義之前。一般來說,拿封神演義來解釋西遊記,是不科學的。雖然都用了中國傳統神仙神話,但是分明是兩個不太一樣的系統。

西遊記中的牛魔王就是牛魔王,跟封神演義沒有任何關係。也不可能是通天教主的坐騎奎牛。


據我們這神仙附體的人說:牛魔王是道教28星宿中的牛星


據下凡的神仙講牛魔王是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他們的爹,因為比較花心,拋棄了老君和如來的娘,二位大神立志修仙,終成大器,最終收拾了他爹。


有可能吧,作者是看了封神演義的,他的人物來源取材封神中的人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