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州经山顶路,来到母菇田的入山口举行palisi,这个入口也是李匡悌进入溪仔口遗址的入口,《垦丁国家公园史前文化遗址现况调查及地理资讯系统档案建立》载「从满州山顶路至里德往加洛水产业道路上行,至高分过溪87分之2电线杆左转前行。从高分过溪808l电线之间小径进入,再向东南行约2小时路程可达。遗址距溪仔口溪出海口约1.2公里。」

「阿勒喀路」古道口,在地人称为母菇田或牛窟田,刚开始有清楚的路基,不久就到母菇田溪,这条溪仔口溪的支流水源丰沛,因此有位名叫wulim的猪𦛨束社人,在这附近开辟水田,还种有好几丛的长枝竹,竹丛前也曾筑有工寮,如今水田成了荒埔,工寮也不见遗址,唯独那几丛长枝竹长得特别茂盛,在半空中迎风摇曳著。

159.JPG

过了垦作区,原本的路基消失了,只剩下人行的山径,潘连发开始寻找右切的「阿勒喀路」,不久来到十甲,这个地名的由来,《落鹰纷飞~探寻鹰之驿满州乡生态旅游手册》中有载「出风鼻古道由母菇田一直通往出风鼻,在日治时期大面积种植樟树及相思树,满布整面山坡一直延伸到溪仔田,旧名便称为『十甲』…。」

过了十甲开始爬坡,走了好一阵子,向导终于确定原本的路基已经完全淹没在荒烟蔓草中,只得继续沿山顶部落的寻水路前行,最后在一个独立小山丘下切小溪涧往东行。

159~1.JPG

恒春半岛的炎夏,虽有一些南风,进入层层叠叠的海岸丘季风林的树木低矮,林下又有各种蔓藤性的植物丛生,往往一点风都透不进来,小溪涧虽然干枯,环境却异常潮湿,使得夏季的海岸季风林更加炎热闷湿,许多伙伴一路都在补充水分,换来的却只是汗如雨下,我们必须设法尽快离开这个环境。

159~2.JPG

闷湿的环境也是蕨类最佳的生长环境,除了常见的厥类,同行伙伴杨翠玲特别为我们解说海南实蕨「海南实蕨的根茎为短匍匐状,上面有鳞片披针形,最特殊的两型叶,营养叶一回羽状复叶,叶缘圆齿状,缺刻中有刺齿,顶羽片末端延长,并具有带根的不定芽,主要负责行光合作用孢子叶上孢子囊群全面著生,以利于传宗接代。」

更难得的是,我们也在山林间,发现了罕见的兰屿观音座莲。

160.JPG

辛苦地从山涧爬到棱线,走了一小段缓坡,再次下切河谷,这条小溪是溪仔口溪主流的小支流之一,潘连发认为「阿勒喀路」在小溪右岸的山脊上,但已近中午,我们必须下到溪仔口溪补充饮水,考量时间及行程,决定直接下山,下到河床后再寻找上山的「阿勒喀路」。

快到溪仔口溪前,地势稍为平缓些,出现数十丛的长枝竹丛,这是人为种植的经济作物,再往下则是槟榔园,潘愿吉(A-rei)说明右岸冲积地上的长枝竹和槟榔园,是山顶部落的人开垦的,约在民国八十年左右便放弃了,主人在槟榔园下方临河的阶地上,盖有一间面宽3公尺的石砌工寮。

161.JPG

我们再次在溪仔口溪用午餐及补充饮水,泡了一下溪水后,开始寻找上山的「阿勒喀路」,潘连发决定沿溪上溯,找寻河左岸较宽阔平缓河阶地上的槟榔园,应该可以找到「阿勒喀路」的上山之路。

往上游的河两岸,都是单斜抬升的厚砂岩,长年遭受河水冲刷,露出不同的岩层或节理,且河中的石头愈大,我们一直没找到河左岸的「阿勒喀路」路口,河道却愈来愈窄小,难道这又是一趟失败的探勘行程吗?

163.JPG

本文为刘还月年度新书《写在古道上的族名——恒春半岛东岸古道与旧社踏查旅行》中〈植物与生活〉的部份内容,将由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预计十二月中下旬正式出版,一般书店买不到,仅少数代售政府机关出版品的书店有卖,现在您可先跟刘还月预购本书(12月下旬才寄书),每本定价350元,邮资65元,计415元,但只收400元。

166.JPG

★★您也可以和《写在珊瑚礁岩上的历史》、《琅𤩝十八社与斯卡罗族》、《几度风云染牡丹?》恒春半岛人文旅行三书一起购买,每本定价都是350元,三本合购1000元,再加《写在古道上的族名——恒春半岛东岸古道与旧社踏查旅行》(定价350元),四书合购只需1300元(含运费)。

★★★预购的朋友,并请直接汇款或ATM转帐:合作金库商业银行(006)新店分行,帐号:0080-766-004176,户名:刘魏铭,并私讯告诉我转帐号码的末五码以及收件人姓名、地址、电话(寄书必填),若需要签名,也请一并告诉我。

166~0.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