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覺得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作品很難說誰是絕對無法超越的,三體的確不錯,但還沒有強到如當年的星河帝國,星球大戰那樣引起一整個社會的風潮的地步。

不是有句話這麼說的嘛,在中國,再火的事情,也有一億人不知道,而通常情況下,是十億人不知道。

如果你還沒有在商場的玩具櫃裏見到「水滴」的模型,那麼就應該知道,三體的影響力,還遠不及變形金剛。

至於題主所說的近二十年,中國肯定不用說了,能跟大劉對抗的作者不多,但王晉康何夕等人也是非常不錯的。

外國作家的作品,湮滅是不錯的,跟三體各有千秋,不能僅僅用一個「格局」大小,宏偉佈局等來粗暴認為三體一定強過湮滅,否則的話七龍珠漫威還有多重宇宙呢,三體不過才寫了一個宇宙的事兒,不能認為三體就不如七龍珠或者漫威,雖然從社會影響力,知名度和IP價值來說,三體比後兩者差出銀河系了都。

未來,超越三體的作品是一定會出現的,我大膽預測一下,1,這本「超越三體」的作品不會出自劉慈欣之手。2,不會出息傳統作家之手,很有可能會是網文。3,這本書必然是後現代主義結構的作品,也就是說,顛覆傳統價值觀和角色主導體系的作品,比如,以外星人視角為主,地球人為反派的小說。

希望中國會出現更多比肩世界科幻大師的新作品,能夠挑起中國科幻振興的大梁,各位寫手加油了!


比肩三體,這個應該沒吧,我個人認為,

第一,雨果獎,含金量是很高的。

第二,三體畢竟是近幾年的作品,科幻類作品的想像力與現實世界科學的發展是有聯繫的,現實世界的科學理論的發展,就好比一個足夠穩定強大的著力點,只有這樣,想像的槓桿才能無限遠!

基於以上兩個點,我認為,比肩甚至超越三體的科幻作品,應該在未來


三體最硬的其實不是天文和物理的部分,而是社會學的部分。三體對人類社會心理意識形態在四百多年間的演變過程的推演入木三分。從這個角度來講,有類似境界的科幻(玄幻)小說本來就少,達到三體高度的我目前還沒有看到。阿西莫夫應該和大劉比較接近,兩者都在硬科幻基礎上側重社會學分析。對應三體來講,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基地都不錯。但是格局上,還是三體大一些。


三體,首先不是硬,而是完完全全顛覆了我的三觀。對外星人從幻想到抵制。我想這也是大劉帶給這個世界的思想之一。從早期的主動向宇宙發射人類和地球的信息,到現在全世界都認可了大劉的「不要回答!」這纔是三體,黑暗森林被人銘記的原因。

其次纔是硬。作為科幻,三體夠硬。大劉的腦袋裡的創意太多太多了以至於在書中所以揮霍,看得過癮。映像最深的,一個是水滴,一個是二向箔,完全看傻了。


《宇宙第一強國的半萬年曆史》,《白宮遭受的第N次襲擊》,《耶穌,孔子,釋迦牟尼,默罕默德的兩千年博弈》


《中國足球之衝擊世界盃》


機動戰士高達


《地球紀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