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綿延至今,中國的古代出現了很多的朝代和君王,那些君王或許是開明的君主,也或許是殘暴的君主,在歷史上留下的都是給後人的警示和經驗教訓。相比較於那些殘暴的君主來說,開明的君主留下來的都是對百姓很好的事情,他們的事蹟流傳下來傳頌至今,唐朝的李世民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好皇帝。李世民放400名囚犯回家探親,約定秋後歸來問斬,結果讓人意外。

  李世民是我國古代之中比較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所統治的國家國泰民安,是每個統治這都應該去學習的榜樣,他所統治下的貞觀之治也是爲後世所稱讚的,老百姓都安居樂業,可以說天下沒有戰亂,也是百姓們非常喜愛的一個皇帝。但是即便如此,在有些人的眼中,李世民的上位是不被認可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射殺了他的兩位兄弟,是一個不孝子,雖然最後自己父親的葬禮辦得很是風光,但是李世民所做的事情已成定局,只這一點就讓很多人否認了他的政績,但是不得不說,李世民的治國政策確實是嚴正開明的。

  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治理國家也是治理的非常好的,而且還特別重視百姓的生活,不斷的發展國家的經濟,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是皇帝以身作則,李世民在刑法上也制定了死刑復奏制度,也就是說在這條制度頒發之後,李世民統治的時候是很少有人判死刑的,這對生命是何等的尊重,一個對犯人都這麼寬容的人,本性自然也是不壞的,而且在李世民統治時期,犯法的人是非常的少的,也做得了真正的國泰民安。

  但是這樣的制度也是慢慢完善起來的,在李世民還沒有頒佈這項制度時,他曾突發奇想,親自到下級的監獄中查看。李世民帶着幾個侍衛就來到了長安城的監獄之中,一進去就感到這個監獄的陰森和簡陋,這樣的地方簡直不是人住的,因爲常年見不到太陽,獄中的這些個死囚們,無一例外都是目光渙散,眼中甚至都沒有一絲的神采,看上去就讓太宗動了憐憫之心,雖都是要接受斬殺的死囚,但是眼前這幅模樣也確實不像是國泰民安時該有的景象。

  這些囚犯就像早就看淡了生死一般,好像他們早就認定,自己的一生都要在這種沒有任何光亮的地方過下去了,這就是他們的命運,他們就這樣輕易的妥協了。唐太宗看到這種情景之後,回去後也思慮了很久,儘管這些人都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才被判定了死刑,大師他們同樣也是血肉之軀,再怎麼說也是有感情的。經過深思熟慮後,李世民下旨讓這些囚犯在被賜死之前,回到了他們的家中陪伴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妻兒,也算是探親了,不過這些人要在來年的秋天,依舊回到牢房裏面被問斬。

  李世民的這道聖旨激起了很多人的爭議,有的人認爲李世民的決定很是魯莽,畢竟他們都是戴罪之人,這樣放出來,難免會引起慌亂,但是還有人認爲這個做法很是人性化,這些死刑犯的家人在家中的苦等同樣也是讓人心疼的,但是不管是贊同還是反對的聲音,都沒有辦阻擋這位天子做的決定。而且大家都在猜測,這些囚犯真的會在來年再次回到牢籠裏面嗎?

  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也就是李世民和囚犯約定的日子,當事放走的這四百名死囚全部都自己回到了牢裏,沒有一人逃跑或者不守時間。李世民當時就再次下了一道聖旨,他對這些遵守承諾的死囚來了一次大赦免,將他們全部無罪釋放,這個消息一傳出,不但四百名死囚激動的留下眼淚,吶喊者雀躍着,就連聽聞此事的老百姓都是十分意外,但是回過神來更多的是對太宗的敬佩和感念。

  一個皇帝對於死囚犯都能有如此的寬宏大度,更不要說對於平常老百姓的態度了,李世民的這一決定無疑是消除了百姓心中對他的顧慮,對他更是敬佩和服從,也成全了李世民在民間的仁慈愛民的偉岸形象,將其上位的污點抹除了,自此民間很難再有議論此事的聲音,也不得不說李世民這隨手一步棋的高明瞭。

  參考資料:《新唐書》

  文|瑾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