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告訴我們,有些皇帝即位後會貶殺功臣,那麼李世民如何對待他們?

唐代初的「玄武門之變」,是一場爭議較多的政治舉措,有人說李世民弒兄篡位,也有人說李世民「自衛反擊」為世所逼,不管原因如何,結果是一樣-李世民帶著十名親信發動政變,那麼,這些親信下場如何?

影視中的玄武門之變 (網上圖片)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先將長孫無忌留在秦王府,再率領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這九名親信入朝,在玄武門設下埋伏,就等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上朝。

當李建成與李元吉來到玄武門時,察覺到情況有不妥,但為時已晚,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李元吉想勒死李世民時,被尉遲恭發現再遭直接射死,之後李世民成功篡位稱帝。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事件經過:「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

《凌煙閣廿四功臣圖》局部 (網上圖片)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取得壓制性勝利,他的十個親信功不可沒。但很多皇帝即位後,對一些有功之臣或貶之、或殺之,最好的結果也是讓其「退養」,那麼,李世民如何對待十名親信?他們的下場如何?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也就是李世民的長孫皇后的哥哥,與李世民為布衣之交,也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兩人感情自然相當好。李世民在位期間,長孫無忌步步高陞,官拜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位列第一,並在李世民死後成為顧命大臣。

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不但射殺李元吉,還救李世民一命立了頭功,凌煙閣中位列第七,先後被封予宣州刺史、鄂國公,後來上表請求回家養老,被朝廷授予開府儀同三司,最終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凌煙閣廿四功臣圖》局部 (網上圖片)

侯君集本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玄武門之變後,官位越來越高,他的內心也逐漸膨脹,開始居功自傲,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

張公謹在玄武門之變後,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凌煙閣功臣之一,後來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貞觀六年39歲的張公謹病逝,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郯國公。

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後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去世後,諡號肅。《新唐書》載,當有人誣陷他造反:「太宗謂曰:『人言卿將反,果乎?』師立對曰:『臣為隋官,不過六品,材駑下,不敢希富貴。今遭非常之會,位將軍,顧巳極矣,何敢反?』帝笑曰:『朕知妄耳!』賜束帛,召入臥內慰勉。」可見他深得李世民信任。

唐代畫家閻立本《步輦圖》描繪唐太宗李世民接見番使 (網上圖片)

公孫武達先後任肅州刺史、升任左監門將軍、晉封東萊郡公。唐高宗永徽年間死在右武衛大將軍任上,贈荊州都督,陪葬在昭陵,諡號壯。至於獨孤彥雲,在玄武門之變後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來在頡利可汗與唐對峙中犧牲。史上也有人分析,獨孤彥雲在世時很有可能是安康公主的駙馬。

杜君綽晉升為懷寧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後來官至正除右領軍將軍,加上護軍。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杜君綽冊拜左戎衛大將軍,兼太子左典戎衛率。上朝時,死於禁廡之中。高宗下詔追諡曰襄公,去世時61歲。至於鄭仁泰,他曾入右武衛大將軍、檢校右衛、右領大將軍事。後討平鐵勒叛亂不利而被降職,當年便去世。而李孟嘗在玄武門之變,獲封為武水縣開國公。貞觀年間,破東突厥有功,遷漢東郡開國公。唐高宗乾封元年,暴卒於長安靜安坊府第,時年七十四。高宗下詔追諡曰襄。

可以看出,李世民這十個親信,除了侯君集策劃造反,自己找死,其餘的基本得到善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