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而以周文王終守臣服,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寢其祀,增祀隋高祖。

——《明史?太祖本紀》

朱元璋認為李淵是依靠李世民才取得天下的。所以取消了李淵在帝廟的祭祀。

朱元璋取得天下後,處處以唐太宗為榜樣。可以說唐太宗就是朱元璋的偶像。

朱元璋要是知道某乎歷史學家把李世民變成了他兒子。

我估計他做夢都能笑醒。

至於朱標朱棣朱允炆,不要意思都給我偶像讓位,我家世民要出道


反對 @滴山 的答案

你討論、評價歷史不是依據歷史事實,而是從你個人的視角去理解,這很不客觀。

「沒有李世民就沒有大唐」這個觀點,最好說清楚,簡而言之,沒有李世民,李淵只要能完成「起兵-攻入-長安-稱帝」,唐朝就會存在,但請注意,唐朝是起兵即建國,同期其他自立為王為帝的割據政權也是如此。而後人今天說的「大唐盛世」、「偉大的唐帝國」,可不是割據政權唐,而是經過李世民貞觀之治打造出來疆域空前、軍事無敵、登頂世界的巨唐。

「李世民功勞最大」這不是後世推崇,而是一個在當時就得到功臣群體和人民百姓默認的基本事實。

在李世民還沒有登基的時候,大家都這麼說:

「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

「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

李唐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並不是李唐自身莫名其妙就強大了,而是李世民強大。要搞清楚最基本的因果關係才能去討論歷史。

拿李建成類比蕭何,是對蕭何極大的侮辱。

李世民是不可替代的,就拿柏壁之戰來說,李世民上之前唐軍屢戰屢敗。具體表現見圖:

李建成帶什麼兵了?一次重大戰役的指揮都沒有,「沒出什麼問題」要求可真低。

就是因為不尋常,李世民的軍事政治能力才會在歷史長河中一騎絕塵(不好意思,用詞有點招黑,但事實就是這樣)。而且,「幾乎看不到這類人」是錯誤的,房玄齡真的這麼沒排面嗎?

還有就是「獨角戲」的問題,如果歷史上不存在,不信很正常,但存在了,還要強行不信,原因只是「我認為不可能」,這隻能說是夏蟲語冰了。

然後說一下朱元璋。

李世民比朱元璋強,軍事政治都是,這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略過。

這裡發一個細節——抗元英雄為啥都沒有列傳?

唐朝官方對隋末的英雄豪傑態度不錯,詳情《舊唐書》列傳卷三至卷六。

然而為啥抗元英雄劉福通、毛貴,沒傳?

朱元璋可是紅巾軍出身的。

另外對比一下《隋書》和《元史》的質量咯,前者是24史里上乘之作,後者是墊底之作。


最後回答問題,如果朱元璋是李淵……這個問題挺靈性的,是什麼時期的朱元璋?如果是剛生下來的,他還是會長成李淵,而不是朱元璋,如果是初建明朝的朱元璋,那李世民朱元璋會在統一之前撕破臉,打內戰,李世民勝。


這玩意不是換不換成誰就好使的,就算朱元璋去當李淵,只要可以給李世民掌兵征戰四方的機會,讓他有了那樣的軍功和秦王府的實力,就算是朱元璋也不好使,除非讓李世民發育不起來,但這裡就有個問題,李世民就好像朱元璋的徐達常遇春,不用他,又用誰去打鄱陽湖之戰拿誰去北伐呢?可以看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事迹,就能明白,李世民的功臣幾乎就是大唐大半的開國元勛,這又意味著什麼,論領兵攻伐的帝王,李世民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只要讓他領兵了,基本就誰也鎮不住了。


這不是敢不敢的問題,以朱元璋對兒子們的態度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制度上,父子兄弟之間不至於走到這一步。

以朱元璋對長子的偏愛以及對其他兒子的溺愛。估計他不一定會換李建成。作為太子李建成還沒慘烈到非換不可的程度。而他又熱衷分封兒子做宗藩這事。也不會對自己兒子下死手。估計也不會刻意埋沒兒子的功勞。如果能一碗水端平,功臣團體得到應有的待遇,從情感上何必反呢?

李淵在開國後拿二兒子當滅火器用許願之後反悔,老朱那乾脆自己上得了。二鳳同學給一個戰略能力不錯的爹做策應也不會太有怨言。

老朱也不會到忌憚自己兒子的份上,這人的所有梟雄之姿都是對功臣對小民的。到自己家人自動變老農民看自家兒子不成器心態,罵多少都是嘴上缺德,實際懲罰風飄飄。

李淵拉偏架拉到默許太子在放屁都能崩到皇宮的地方蓄養死士。朱元璋估計是剝奪倆人所有私養兵馬的權力,然後在倆人府裡面塞一大堆錦衣衛。

老朱培養朱標的標準是太子必須對弟弟大度,弟弟作為臣下必須對太子忠。兄弟倆人誰打小報告誰倒霉。所以大概二位裝也得裝個兄友弟恭出來。啥黑手都不能下。

而且朱元璋對兒子們的情況很關心,太子肯定是親自教導時不時抽查,秦王這麼優秀的兒子肯定拉著陪讀

兩兄弟上網:神經質工作狂老父親一天發一百張卷子讓我們做,誰分低罵誰怎麼辦?

為了保證兩位哥哥的幸福生活,還是比賽賣最不得煙的李元吉好了。以李元吉的胡鬧程度,再對比這倆哥。每次問你去的山川地形如何,都回答不知道,光記著獵物了。然後恭喜齊王光榮成為他爹的痰盂。

祭獻李元吉一次,父子兄弟關係+1,家庭幸福每一天。

再說說制度上的限制

在討論元朝制度的時候,朱元璋對元朝太子當中書令這事直接表示反對。所以大概率李世民的尚書令要被摘了。

李建成也當不了。

朱元璋這個工作狂親自在政事堂跟宰相們口水戰。

李世民:正好溜了溜了,打獵多好玩。

幸運的是大唐名臣們基本沒有三紙無驢的毛病,大概不會當堂直接出現皇帝跟大臣拳擊賽的血案。

但是大臣們很頭疼,這皇帝滿嘴,「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跟我們這說話必須對仗的檄文不一樣啊。

PS:所以這事也能看出來李淵這人這事辦的糟糕在何處,你把所有人事組織事務,政治事務扔給二兒子,自己大撒把,還打算能壓制住他,你這不想的太美了么。

朱元璋為了防止當朝臣僚和太子臣僚發生新舊接替的矛盾。直接是任命李善長作為太子太師。把自己的班底給太子。

所以李建成大概率撈的老師是……裴寂和劉文靜。

然後是朱元璋如何面對貞觀群臣不同的構成。朱元璋對淮西知識分子的態度也說明他是秉持實用主義對待門第的問題的。稍有問題就是他沒經歷過前朝舊臣帶資入股的情況。不過對於這些人沒才幹的也不會太在意。

而對待功臣們,武德貞觀期的功臣們的表現也就是縱兵劫掠,人前爭功。應該還屬於金杯共汝飲,不至於到白刃不相饒的程度。

所以大略李元璋的武德朝前朝舊勛臣的影響會大大收縮。功臣們會正常封賞。

最大的危險也就是李建成萬一跟朱標一樣死在父親前面……(李建成的長子死的比他還早,這事倒是挺像朱標的。)

參照朱元璋的歲數,70歲去世為636年,李建成不至於連47都活不過吧。

不但沒有早夭之相,而且看起來武功卓絕

後宮方面比如張婕妤搶田這事。李元璋:嘿嘿你算老幾。不是馬皇后這種原配的名分+相濡以沫的情分,不弄死就算了還敢冒出來搶功臣的地?

而在軍事上,李世民的存在朱元璋高興還不夠呢。

朱元璋:北方歷經戰亂,人群流離,我想滅了周圍這些小國,可惜不行啊,要不列個不征之國,以後找到毛病再打?

李世民:不需要這麼繞,若論小本錢打大仗這事,我也就認個幾千年來第二吧。

從此,朱元璋過上了。在政事堂揭大臣老底打口水仗,抽查大兒子課業罵他軍事不合格。抓回跑去射獵的二兒子討論滅哪個國家,怎麼分配。抽查三兒子……拿鞭子抽的一天充實而又枯燥的生活。

李世民過上了全程當天策上將南征北戰完全不需要害怕老爹和哥哥打算弄死他的愉快生活。

也不用怕隊友扯後腿。畢竟這個爹選什麼將領出征這事門清。

旋轉,跳躍,我閉著眼,硝煙看不見 你沉醉了沒,白雪 夏夜 我不停歇,模糊了年歲,一座座城牆被我踩碎。

沒事做舞蹈團團長,做給排水工程師,做拆遷大隊長,做人形日曆,這日子對他而言比蹲在皇宮裡面沖陣都不讓這事爽多了。沒準能多活幾年。

李建成成天被老爹盯著一邊教兄友弟恭,一邊教政治人心一邊教用兵。好一點的是老爹不玩那套平衡的花活親口答應了太子不會變。

害怕的是老爹時不時琢磨著給弟弟封一串王位恨不能把有邊患的地方都給他。封一個王不夠想封一串王。恨不能關中以外都給他。

安心的是老頭子一旦出去自己肯定是監國。老頭子的班底肯定是自己的班底。不會突然變成天策府的內應。

不安心的是自己跟老頭的共通話題好像沒有二弟多。

李建成就這樣過著一個在老頭在家的時候天天受訓,老頭出去的時候鬆了口氣但是想到老頭和二弟指著地圖談笑風生又極度緊張還不敢幹啥的日子。

恍惚如同年老色衰平平無奇的正妻害怕老沒良心的為了那個色藝俱佳善能持家的小妾寵妾滅妻扶她上位的日子。

至於齊王殿下……捆樹上沒下來呢。皇帝說打兒子自己不動手,別人不敢動手,等啥時候皇帝想起來再說吧。


李世民造反是因為除了資歷和名望他沒有一個地方比李淵差,是武德年間頭號功臣,賞無可賞,封無可封。

就像是朱元璋造反結果他兒子帶兵打下金陵殲滅陳友諒,張士誠,然後和徐達他們北上大崩了元朝一統天下,李文忠,徐達,常遇春,湯和全都和他穿一天褲子,身兼大明丞相,兼中軍都督府,兼錦衣衛督指揮使,兼三公兼秦王,加九錫使用天子欒架,不造反如何進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