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峯

  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蘇聯在危急關頭曾經對其經濟資源進行了一系列地改組。其中,農業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農業的重要作用體現在:它是維護前線士兵和後方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礎,也就是一個國家的戰略糧食儲備。當然,改組農業,對於當時的蘇聯而言,也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因爲當時農村中許多年輕力壯的男子由於戰爭的需要都被派往前線了。而農業的重擔自然也就幾乎全部放到了蘇聯女性的肩膀上。於是,蘇聯的幾十萬婦女一時間幾乎都學會了駕駛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

  當然,儘管如此,當時光走到了1941年的時候,蘇聯的農村與農業由於太過缺乏勞動力,所以,直接導致莊稼的收割被耽擱了。於是,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在蘇聯,無論是城市,還是學校,所有的人幾乎都跑到了集體農莊,開始參加田間勞動。甚至,至少有2萬5000多名大學生還成爲了田間的拖拉機手。

  當然,“面對成績不能驕傲”。接着,蘇聯高層爲了維護其農業的持續發展,其最高領導人又批准了幾項較大的農業計劃,比如:一方面,蘇聯決定要在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西伯利亞以及哈薩克等地區不斷擴大秋播作物的播種面積。另一方面,對於如何擴大穀類作物的播種面積和棉花的播種面積蘇聯都進行了一番具體的規劃,包括讓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哈薩克、阿塞拜疆等地區全部成爲棉花種植區。

  顯然,在蘇聯高層對於農業發展的有效調節下,蘇聯的農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變化。1941年的秋播作物要比1940年的秋播作物大大增加,穀類作物、經濟作物、蔬菜作物一下子擴大了400多萬公頃。然而,勞動力的嚴重不足,卻像一根勒在蘇聯農業脖子上的繩子,始終都在遏制着蘇聯農業的正常發展。

  於是,爲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蘇聯就開始大力修復農業機械,即使一些用壞的機器也要想辦法修好。但是,因爲戰爭的殘酷性,蘇聯生產農業機械備件的生產能力下降了。這種情況下,蘇聯高層就在全國範圍內及時地發起了一個收集和修復農機配件的運動。甚至,一些工業企業上的修理工在後來都分成了若干小組,直接被下放到了農業農村地區。至此,農業逐漸成爲了二次世界大戰當中蘇聯最堅強的後盾。

  總之,蘇聯在危急關頭爲何要改組農業?那就是:無論任何時期,尤其是戰爭當中,糧食是最重要的。(呂海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