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群学书院(ID:sacademy) ,部分内容有修改。

  有人说,这一年里我们同时失去了江湖、宇宙、英雄和童年;有人说,一个时代结束了……然而,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他们的生命停在了2018,但他们对后人的影响将永不停歇……

  2018,逝者如斯

  文 | 群学君

  2018,这些有趣的灵魂谢幕,但却依然被我们铭记。钱穆先生说,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我们的真生命。

  饶宗颐

  (1917.8.9—2018.2.6)

  学者

  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说,有人称香港是个文化沙漠,但香港能出一个饶宗颐,就不是文化沙漠了。

  饶宗颐先生为人大社题写的“东壁图书府”

  

  谢和耐

  (Jacques Gernet,

  1921.12.22—2018.3.3)

  汉学家

  一位渊博如海的学者,一位真诚善良的长者。

  

  于贝尔·德·纪梵希

  (Hubert de Givenchy,

  1927.2.21—2018.3.10)

  法国时装设计师

  优雅的设计之王,终于和优雅的赫本在天上重逢了。

  

  斯蒂芬· 霍金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1.8—2018.3.14)

  科学家

  霍金向命运的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创造。脚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也不行了,走路、吃饭、说话都由别人或机器帮忙,体重只有40公斤。但是,他的大脑还很行。”

  

  李敖

  (1935.4.25—2018.3.18)

  作家

  富兰克林讲了一句话,非常动人,他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这句话被我李敖改写成“这里是我的国家,我要使它自由”。

  

  高畑勋

  1935年10月29日-2018年4月5日

  导演、编剧、制作人

  这位看上去外貌极为普通的老人,是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的鼻祖级人物。宫崎骏的电影,传递的是希望、理想、未来;而高畑勋的电影,则再现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过往的错误与悔恨。就像阳光与阴影不可分割那样,宫崎骏与高畑勋也是不可分割的。

  

  王丹凤

  (1924.8.23—2018.5.2)

  演员

  张爱玲说:“宁波人漂亮的多,比如王丹凤。

  

  刘泽华

  (1935.2—2018.5.8)

  历史学家

  “南开大学有我特别景仰的学者,一位是刘泽华先生,他是我国政治思想史上继杨荣国之后的一面旗帜”。著名剧作家、历史学者刘和平对刘泽华敬仰有加。

  

  林燕妮

  (1943—2018.5.31)

  作家

  她身后站着的是香港那个衣香鬓影的黄金时代。

  

  刘以鬯(1918.12.7—2018.6.8)

  作家

  再潮湿的记忆,也是生命的燃料。

  

  文怀沙

  (1920.1.15—2018.6.23)

  学者

  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田家炳

  (1919—2018.7.10)

  企业家、慈善家

  对于名声,田家炳在意又不在意。“人有三立,立名立功立德。他不重视名利,但不反对学校用这个名字。因为立了这个名字,对自己就会有要求,起码要立功,再立德。用了他的名字,他要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人。”

  

  沙叶新(1939—2018.7.26)

  戏剧家

  他将文人风骨保留到最后一刻。

  

  奈保尔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

  1932.8.17—2018.8.11)

  作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奈保尔的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被压抑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科菲·安南

  (Kofi Atta Annan,

  1938.4.8—2018.8.18)

  政治家,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安南或许是联合国历史上最富效率的秘书长。

  

  方成

  1918.06—2018.8.22

  漫画家、杂文家

  “思想性”是方成作品的特点,他多次取材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锺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创作出多幅中国水墨漫画,其作品针砭时弊,用幽默的态度画尽生活苦事、烦事、难事,将讽刺漫画这门“一针见血”的艺术深植于心。

  

  常宝华(1930—2018.9.7)

  常贵田(1942—2018.11.30)

  相声演员

  我不喜欢匠,我喜欢艺。匠和艺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做艺人。相声不是耍贫嘴,幽默不是出洋相;创作相声,要有思想,要有生活,要有丰厚的内容,才能使相声继承下去。

  

  盛中国

  (1941—2018.9.7)

  小提琴演奏家

  他的妻子濑田裕子说:盛中国是很干净洁白的一个人。

  

  单田芳

  (1934.12.17—2018.9.11)

  评书表演艺术家

  一生尝遍甘苦,书中说尽情仇。有人统计,每七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在听他的评书。

  

  陈复礼

  (1916—2018.9.11)

  摄影家

  在摄影界,陈复礼与郎静山、吴印咸并称“三老”。一位美国哲学家这样评价其作品:“陈复礼先生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用浓郁美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大自然之美和东方美学思想结合的产物。”

  

  朱旭

  (1930.4.15—2018.9.15)

  演员

  生前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时,朱旭说:对于每个角色,我都会去研究他的一生,这个人的一生是怎样生活的。我觉得每一个角色,对观众来说,都应该要去影响他的人生。去了解人,是怎么生活过来。我想我是把我的做人融入在演戏里头了。

  

  高锟

  (1933.11.4—2018.9.23)

  科学家、2009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光纤之父”。

  

  师胜杰

  (1953.4—2018.9.28)

  相声演员

  平生壮志三更梦,万里西风一雁哀。

  

  臧天朔

  (1964.3.6—2018.9.28)

  歌手

  生命最后时刻,臧天朔拒绝任何人的探视。听说他把手机微信全删了。这让人联想起《朋友》里的那句歌词——“如果你有新的,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利昂·莱德曼

  (Leon Lederman,

  1922.7.15—2018.10.3)

  物理学家、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莱德曼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开玩笑地说:“我没有更早得到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不能决定为了什么发现而授予我诺贝尔奖”。莱德曼以毕生精力从事高能物理实验,做出了多项发现,许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直到此时,他已经66岁了,还活跃在实验研究的前沿上。

  

  方闻

  (1930—2018.10.3)

  学者

  他为中国艺术史倾其一生。

  

  乔健

  (1935—2018.10.7)

  人类学家

  “我并不曾将自己永远关在冷门里,也常常和冷门外的同学接触,但反而感到寂寞。我曾独自奔波于山地,却与万物同有欣欣向荣之感。”

  

  李咏

  (1968.5.3—2018.10.25)

  主持人

  下期节目,永不再见。

  

  李希凡

  (1927.12.11—2018.10.29)

  文艺理论家

  今天,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烟云,我们可以从李希凡的传奇故事里,窥见上世纪的知识分子在时代大潮中的文化求索和命运沉浮,观测到建国初期中国文艺批评的历史风云,见证新中国文学艺术是如何在激烈的思想论争、理论交锋中发展和前进。

  

  王光英

  (1919.8—2018.10.29)

  企业家、社会活动家

  基辛格曾先后三次光临光大公司。在一次与王光英的谈话中,基辛格问:你的公司将怎样开展中美经济交往?王光英答:凡有利于中美友好的,我都做,凡不利于中美友好的,我都不做。基辛格当即说道,那么,今后你要我办事,我不要你的钱。王光英也随即说道,为了中美友好,今后你要我办事,我也不要你的钱。

  

  金庸

  (1924.3.10—2018.10.30)

  报人、作家

  一个人永远活不成书中人物的样子,但只要阅读,就像那么过了一次。这种浪漫,是金庸给他所有读者的礼物。金庸,留给每个华人一座真正的精神梦工厂。

  

  邹文怀

  (1927.10.8日—2018.11.2)

  电影事业家、制片人

  成龙说:邹文怀先生对我来说,是老板、前辈、师长,对于华语电影来说,他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蓝洁瑛

  (1963.4.27—20181.11.3)

  演员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斯坦 · 李

  (Stan Lee,1922.12.28—2018.11.12)

  美国漫画创作者、演员、编剧

  如果说金庸的一生建立了中国的武侠江湖,那斯坦· 李这辈子则打造了美国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漫威宇宙。

  

  程开甲

  (1918.8.3—2018.11.17)

  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中国核司令,有他在,中国人就有这口气!

  

  萧逸

  (1935.6.4—2018.11.19)

  作家

  萧逸充分利用儒释道思想和天人合一的理论,阐释武功的境界,代表人与自然的协调,加深了武侠的深度,由于萧逸本身的文学修养较高,在写作时对于人性的发掘,也超过了当时一般的武侠小说作家.

  

  关愚谦

  (1931—2018.11.22)

  作家

  关愚谦的人生三部曲《浪》、《情》、《缘》,反映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丰富多彩的一生和个人的心灵成长史。

  

  纳尔多 · 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

  1941.3.16—2018.11.26)

  意大利导演

  贝托鲁奇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准来拍摄剧情长片的西方导演,也是第一位获得允许进入故宫实地拍摄的西方导演,其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乔治· 布什

  (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1924.6.12—2018.11.30)

  美国前总统

  老布什是最后一位参加过二战的美国总统,当时他作为轰炸机飞行员,被授予了飞行十字勋章。老布什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他于1974年主持美国驻华联络处工作,长达13个月,曾两次见到毛泽东主席。老布什夫妇当时认真学习过中文,还喜欢骑车畅游老北京。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内,老布什把他同中国历届领导人的合影照片摆在突出位置,还有他喜爱的“飞鸽”自行车。

  

  张首晟

  (1963—2018.12.1)

  美国华裔物理学家

  杨振宁:对张首晟来说,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二月河

  (1945.11.3—2018.12.15)

  作家

  面对反腐风暴下的官场百态,二月河曾说,“现在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阿摩司· 奥兹

  (Amos Oz,1939.5.4—2018.12.28)

  以色列作家

  有一粒砂糖的爱,人心就不再是荒芜的沙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