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四女同舟時,曾一時委決不下自己該要誰。

小昭走、殷離死、趙敏消失,他答應娶周芷若。但那時他自己承認:若能娶趙敏為妻,長自和她相伴,那纔是生平至福。他也自己承認:我心中真正所愛,竟是那個無惡不作、陰毒狡猾的小妖女。

而他的未婚妻周芷若,在他心中則是:

「似你這等溫柔斯文、端莊賢淑的賢妻,哪會做錯甚麼事?」

沒做錯什麼事的賢妻,在婚禮上拋下了。

無惡不作的小妖女,拉著他跑了。說是為了謝遜,然而書裏也說了:張無忌此刻心中甚感喜樂,除了掛念謝遜安危之外,反覺比之將要與周芷若拜堂成親那時更加平安舒暢。

內心深處,他是早想走的。

若故事到此為止,不過是又一個張翠山找到了殷素素、令狐沖愛上了任聖姑、呆郭靖找到了俏黃蓉。個性解放,尋找自由,找到真愛,多好。

妙在張無忌沒出息,後頭還有個反轉。

屠獅大會,張無忌聽說周芷若嫁了宋青書,崩潰了:五雷轟頂,獃獃站著,眼中瞧出來一片白茫茫地,耳中聽到無數雜亂的聲音,卻半點不知旁人在說些甚麼。

此後他去救宋青書、求周芷若時,聽周芷若若有若無地說了句「倘若我問心有愧呢」,回去被趙敏點破:

「你救了宋青書的性命,現今又後悔了,是不是?」

能讓救死扶傷用心仁善的張無忌後悔,可見張無忌這下子,又重新愛上了周芷若。所以他此後低徊惆悵,實難自已。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這自然是古今至理。

所以周芷若令張無忌動心的,怕就是得而復失?

但是不是也因為:周芷若從一個溫柔斯文、端莊賢淑的賢妻,變成了一朵頭都不回的刺玫瑰?

2001年的《Social Psychology and Human Sexuality: Essential Readings》,提到過個觀點:

男性性行為更多被賦予個人享樂與男子氣概,女性性行為則更多追求承諾與認可。

對一般男性而言,尋找一個溫柔斯文的賢妻(周芷若),是為了家庭;尋找一個迷人的小妖女(趙敏),是為了快樂。

傳統女性則是被社會造就的(這一點波伏娃向來愛強調)。許多女性並不是天生喜歡逆來順受,更多是做出社會希望她們擺的樣子。比如,周芷若明明就機變狡黠,但一向裝成小白兔。

2006年的《Psychology and emotion》提到,兩性之間,由於負責生育的是女性,所以女性會要求更多的安全感,而且需要反覆確認。

越是刻意顯示傳統溫柔斯文一面的姑娘,越傾向用這份姿態將男性帶往自己的家庭中,卻也在暗示:

男性應當更多負責任。

有些人渴望愛情裏有點儀式感,通過禮物、歡聚、浪漫情景之類,骨子裡是為了反覆確認,獲得安全感。自然也有人是為了增加沉沒成本。「你付出得越多,就越不敢撒手了。」

這大概就是周芷若先前的算計?

但當張無忌離開她時,反而覺得平安喜樂:因為不必再擔負這些責任了。

張無忌喜歡趙敏,真是因為她無惡不作、陰毒狡猾麼?自然不是的。

趙敏與小昭、殷離與周芷若的區別度,恰在於她獨立自信。

心理上來說,人喜歡自信的人,是因為與之在一起有安全感,不會感到人身依附的壓力;以及,讓一個特別自強的人愛上自己,特別有成就感。在靈蛇島,趙敏哭著承認自己看張無忌抱殷離時覺得吃醋了,張無忌心頭那個甜喲。

周芷若先前,基本是小鳥依人樣子。在大都,周芷若可是一副等著張無忌得天下,自己好沾光的表情,結果新婦素手裂紅裳,老公跟人跑了。她在屠獅大會女王歸來時,就完全變了:

獨立自信冷傲。很酷。而且一身本事打得天下英雄莫能當:雖然是投機取巧,但至少是表面的當時第一。

張無忌對她的態度,也立刻就轉變了。

以前說過:

張無忌喜歡過的女孩子,代表著不同的階段。

青春期沒見過什麼美人,看個朱九真就直了眼。

孤苦伶仃沒人理,殷離給他送吃的就感激。

洞窟裏絕望,小昭對他一直好,他就很感動。

周芷若是個名門高第青梅竹馬,典型的拿得出去的未來老婆。普通人覺得最完美。

但趙敏,那是一個跟自己對著乾的刺玫瑰,更過癮啊!愛上了。

等周芷若從棄婦變成另一朵刺玫瑰,卻又來一句問心有愧時,他就低徊惆悵,實難自已了。

到最後,張無忌要天天給趙敏畫眉時,算是個比較理想的平衡狀態。以趙敏的酷,也不會說出任盈盈那句「跟大馬猴栓在一起了」的笑話。

最後怎麼能走得長久?伏低做小當丫鬟、溫柔賢淑當賢妻,都未必有用。當然,也不是鼓勵說,用刺玫瑰姿態去釣著人。

俗氣點說:無論男女,各自保留獨立空間,爭點兒氣,也許反而能獲得更真誠的愛呢。

刻薄點說:張無忌這類的,都是賤骨頭……………………

都帶著趙敏跑了,為何還是捨不得周芷若? 公眾號 第1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