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首先要說一點,英美聯軍若是想打柏林,將是很容易的,可以用輕而易舉來形容。在巴頓將軍執意要先行攻打柏林時,被美國總統強硬攔下。因為只要英美聯軍抵達柏林城下,守城的德軍就會投降,這在後來的紐倫堡軍事審判中,己經從德軍軍官中得到證實。而關於這一點,美國總統和丘吉爾當時己經知曉,但面對幾乎是唾手可得的戰果,英美聯軍為何要放棄呢?

這裡就關係到一個最要緊的辭彙,政治。

當時的美英首腦們己經意識到了,如果二戰結束,那美英將馬上和蘇聯由朋友變為敵人。並且這種敵對關係很可能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就是說,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未結束,美英己經在為未來考慮了。

英美兩國都知道,蘇聯是個強大的對手,特別是二戰後將是共產主義的高發期,美英將很難對付蘇聯。這一點從後來的「鐵幕演說」和持續四十年的冷戰,都說明瞭這一點。

攻佔柏林對蘇軍來說將是一場硬仗,而這正可以藉此消耗蘇軍的有生力量。

英美首腦將柏林戰役交給了蘇聯,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觀。而斯大林也並非沒有想到這一點,但美英承諾自己去打日本領土。於是蘇軍用近一百人的傷亡佔領了柏林,而英美用兩顆原子彈佔領了曰本。


不是讓給,是有意的為之,因為當時駐守柏林的仍有100多萬德軍精銳的部隊!要想拿下柏林必將付出慘痛打代價,而當時英美比較珍惜士兵的生命,因此才選擇讓蘇聯紅軍攻打柏林!因為蘇聯不怎麼珍惜士兵的生命,蘇聯通過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纔拿下柏林,而英美卻坐收漁翁之利!之後德國並不由有蘇聯完全佔領,而是由美 英 法和蘇聯共同佔領。佔領後美國瘋狂的尋找德國的科學家,而蘇聯卻只拉他們的裝備!美國尋找了近百位的各領域的頂級科學家。這纔是最大的財富!蘇聯攻打柏林用了18天 卻死亡了38萬人!

丘吉爾認為蘇聯經歷了德國多年的戰爭,應該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即使拿下柏林也是強弩之末,所以盟軍在坐收漁利的同時又能做出修整,一旦二戰結束,立馬開始對蘇作戰,消滅不同的意識形態國家

三巨頭

蘇聯得到了這個信息,於是他們決定用一場戰役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使美英尤其英國不敢輕舉妄動。於是也便有了柏林大拼殺。蘇聯方面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等名將悉數上陣,動用了多達250萬的兵力也不按常規的套路大打,沒有套路就是直接進攻,坦克大炮 飛機開路 一路轟一路轟,終於把蘇聯紅旗插到了議會大廈!

當時美國的艾聖豪威爾稱進攻柏林會讓美軍付出十萬人死亡的代價嗎,因此決定讓給蘇聯!

而且英美本來打算消滅德國之後就去攻打蘇聯,因此也想借這個機會看一看蘇聯軍隊的戰鬥力!

事實上,蘇聯軍隊用自己的能力證明瞭自己,讓英美放棄了進攻蘇聯的念頭!

所以為什麼是蘇聯來攻打柏林,就是是這樣的!


艾森豪威爾並沒有這麼好心,他也不想把這個機會讓給蘇聯,只是奈於現實。當時英美聯軍的先頭部隊離柏林還有400多公里,中間還隔著哈爾茨山脈。此時的德軍西線方面已經處於崩潰狀態,如果這時集中兵力去進攻柏林,整個西線的戰局將會動彈不得,而去攻打西線戰鬥意志低沉的德軍,遇到的阻力將會比較小。儘管如此,美軍仍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超過一萬人的士兵陣亡,德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如果去打柏林,柏林是德國最後的堡壘,是德軍政治經濟中心,希特勒也沒想過要投降,最後一定會死磕,攻打柏林必定是一場血戰。艾森豪威爾已經預計過,攻下柏林將會付出超過二十萬人的生命。為了將士生命著想,也應該讓蘇聯先去啃這個硬骨頭,等他啃完後再來分一杯羹。

再說蘇聯,德國入侵蘇聯,對蘇聯造成巨大的傷亡,紅軍士兵對德國人恨得咬牙切齒,斯大林是不會允許有人跟他搶這個率先攻佔柏林的機會的,如果英美一定要搶,難保會發生衝突,而此時的美國還有求於蘇聯,那就是歐洲戰場結束後,讓蘇聯出兵日本,到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讓給斯大林。蘇軍的速度也很快,集結了250萬的部隊進攻柏林,最後付出了30萬人的代價才把紅旗插到柏林上空。

美國人也沒有白白的讓蘇聯搶佔這個先機,暗地裡實施了一個計劃,搶先把德國的頂尖科學家,圖紙資料什麼全都私下裡轉運出來了,像馮布勞恩,德國V1,V2導彈的設計者,後來美國人阿波羅計劃登月也是做了很大貢獻。最後的結局就是美國人得到了一流的德國科學家,蘇聯得到了武器設備,還有一些二流科學家,所以美國比蘇聯更早的研發原子彈。


柏林戰役地圖,交戰區域面積很大,不是僅僅柏林城區攻防戰

是老艾克已經意識到了 死人太多!根據最新的柏林戰役統計數字,整個柏林戰役包括外圍戰 蘇軍一共傷亡了100萬人,其中柏林攻城戰 死了50萬人!而不是先前統計的蘇軍死亡36萬人!

作為軍事家和政治家(後來的總統),艾森豪威爾五星上將對於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和裝備的先進性有充分的瞭解,因為從北非 巴頓將軍與隆美爾交手→登陸義大利→諾曼底登陸戰→阿登戰役,這一路打下來 德國「條頓騎士」的優良作風給老艾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根據對柏林的各種各樣偵察手段表明,德軍誓死保衛柏林的決心非常堅定!擁有100萬的部隊和幾乎相同數量的 市民武裝,並且先進的技術裝備更是密度極高、堅固的永備性工事前所未有!

著名的「動物園防空塔」扼守通往國會大廈的咽喉,蘇軍進攻國會大廈的時候招致了 塔上128㎜高射炮的持續一個小時的射擊,傷亡超過了3000人,損失坦克十餘輛,可見德軍火力之強悍,戰鬥之血腥!

正因為對於德軍的瞭解和對柏林防禦的畏懼,老艾克說服了 巴頓和蒙哥馬利等職業軍人要攻佔柏林的想法,放棄進攻柏林,而轉入攻取德軍防禦薄弱的地方,老艾克作為政治家已經想到了消滅德國法西斯以後,或許用不了幾年就要與蘇聯爭奪歐洲的主導權,甚至出現嚴重的軍事對峙,而德國必然是軍事對峙的最前線,現在奪取德國大片國土,將來與蘇聯討價還價的本錢就多了!

後來擺拍的蘇軍攻克國會大廈揮旗的照片

另外,蘇聯確實對打敗德國法西斯貢獻極大!衛國戰爭初期莫斯科差一點就被德國攻克,而把攻取柏林的機會給了蘇聯也是讓他們出口惡氣!把這個榮譽給蘇聯也算是送他們一個人情,於情於理都說的過去。

根據戰後對德國的處置,其首都柏林將有 美蘇英法 共同分區佔領,也就是說不論誰攻克柏林,將來都是四國佔領,不能獨吞!既然是這樣也就沒有必要去刻意為了攻城而拚命!偷偷摸摸的 弄一些納粹黃金、藝術品,甚至是科學家,要比死人好的多??

所以,作為歐洲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也就將攻取柏林的機會給了蘇聯,一句話:不觸這個黴頭!該拿該撿的便宜還是要得的!


盟軍兵臨柏林城下,在距柏林13公里的地方實行了包圍,面對防守嚴密,誓與城池共存亡的德國人,盟軍統帥豪威爾一直不下達攻城任務。身負血海深仇的蘇聯紅軍雖然看出了豪威爾的用意,戰鬥民族的精神,讓他們毫無畏懼,攻城雪恨。

柏林城一共三到防線,第一道防禦在柏林城外九公里,有裝備精良的裝甲兵團七個師,共一萬三千輛裝甲車,加上特種作戰部隊,擁有各類世界最先進的重武器,是德國王牌中的王牌。希特勒在第一防禦佈下70萬部隊,孤注一擲。第二道防禦在柏林四門環城佈局了50萬人,所有防空武器全部參加戰鬥,最後一道防線是60萬特種女兵和77萬民兵,以樓房街道為掩體,整個柏林城全民皆兵,成了一個彈藥庫,死亡之城。

盟軍的最高統帥豪威爾,看到德軍的同歸於盡戰法,明白要付出的代價。這個代價讓盟軍退縮了。只能有勇敢的蘇聯紅軍來完成。【世界戰爭史】載,在功破德軍第一道防禦時,蘇聯紅軍死傷124萬,幾乎全軍覆沒,蘇聯付出如此慘烈的代價,怎肯罷休,蘇聯紅徹底被激怒了,在休整兩個星期後,蘇聯援軍全部到達,五天內攻破所有防禦,佔領柏林城。蘇聯雖然拿下柏林,也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最大傷亡戰例。

據【柏林戰後調查】報道,柏林作戰中,蘇聯紅軍的真正傷亡,一直沒有公開,根據戰後統計,蘇軍傷亡263萬。為什麼蘇聯紅軍攻破柏林,瘋狂奸虐德國女人?蘇軍面對德國人的拚死抵抗,面對惡意發動侵略戰爭的德國納粹,蘇軍人的血流成河,怎麼能不仇恨。蘇軍帶回了德國18至25歲的女大學生169萬,德國科學家全被蘇聯帶走,也提升了蘇聯科技的飛速發展,蘇聯雖然在柏林戰鬥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得到了有價值的社會動力,德國科學家也促進了蘇聯的發展。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首先說明的是,英美盟軍不是把攻打柏林的機會讓給蘇聯,而是一種政治選擇,作為打敗納粹德國,結束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誰都希望能夠參與,以便名垂青史,流芳萬世。連著名的巴頓將軍都說過,他的坦克部隊距離柏林只有90公里,不進軍將是一場歷史性錯誤。然而羅斯福在死前,命令美軍止步柏林城外,把攻打柏林的任務留給了蘇聯人。

原因無非以下兩點,一,即便英美盟軍攻入柏林,也是和蘇軍東西對進,一起攻入,而由於德國對蘇聯的極端厭惡的態度,致使德軍主力都在防禦蘇軍一邊,解放柏林,蘇軍的意義將遠遠大於英美盟軍,誰願意費了半天勁只當個配角呢?還要死很多人,更無法面對國內人民的質疑,所以,從政治上講,美國的選擇沒錯。

二,無論誰拿下柏林,都無法改變雅爾塔會議關於戰後德國的處置和世界的走向等已經決定的問題,在一個不存在利益衝突的事件中,美國向來是最務實的,不用死人,也能獲得所有政治利益,我幹嘛讓國民去送死,難道我恨自己的國民活著?美國二戰以來的作為有目共睹,不會因為一場戰役的缺失而失去榮譽感,而務實纔是最大的收穫。


柏林戰役時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人類歷史上的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希特勒為了防守柏林佈置了100萬的正規軍,另外還有數量相等的民兵,如此數量龐大的隊伍,前蘇聯紅軍在英勇無畏的犧牲的勇氣之下,仍然付出了100萬的傷亡,纔拿下了柏林城。當時這個傷亡數字麥克阿瑟曾經對羅斯福或者說杜魯門總統說過,麥克阿瑟曾經對杜魯門總統說如果想要拿下日本的本州島,你必須得批准我100萬美軍的傷亡總數量,杜魯門總統當時嚇了一跳。閉口不提派軍隊登陸日本本州島的作戰要求。

二戰已經快要結束了,這個時候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是絕對不可能付出太大的傷亡,因此把這種喫力不討好的工作留給前蘇聯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此外,關於這座柏林城當時的話按照人們的說法,柏林城的上的廢墟瓦礫需要柏林人花費20年的時間纔能夠清理乾淨。這麼龐大的一塊兒區域如果英國與美國方面把他給佔領了,將來的重建工作肯定是落在了美國人或者是英國人的頭上。這個時候,附帶帶著柏林地區的一大片的土地都要歸英國與美國人來一起重建,這是怎樣的一種財政上的負擔。

其次,這個時候如果英國或者美國拿下了柏林城,那麼美國人將會在戰略進攻的節點上掌握主動權,前蘇聯是一種極其不安定的狀態此時此刻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雲已經開始籠罩了起來。秋姐的鐵幕演講更是讓前蘇聯與美國過早地進入了對峙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再拿下一個柏林城那麼二者之間的平衡將會打破,戰爭發生的前提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實力差距達到最大值,什麼時候是最大值。前蘇聯經歷過史詩般的衛國戰爭之後,整個國內可以說是百分大星滿目瘡,而此時的英國與美國雖然經歷過德國人的騷擾與襲擊,但是實力仍在,底蘊人仍在,這個時候美國人在佔領的柏林成,並以此為據點向前蘇聯發動攻勢的話,前蘇聯可以說是撓頭苦想都沒有辦法去應對,因此,巴爾幹半島還是柏林成前蘇聯一定要把它拿下來。並且擺出了一副你不給我,咱倆就立刻幹仗的一種態勢,美國人與英國人此時此刻,更重要的一點是如何重建歐洲他真的沒什麼太大的精力去和前蘇聯較真。因此就讓二者之間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也是兩個國家之間的高層,相互之間默許的一件事情。這好像朝鮮戰爭,斯大林沒有。正面的,明面的派出前蘇聯軍隊去迎擊美國的軍隊一樣的道理。

此外,希特勒這個時候一直抱有一種幻想,就是能夠提前的跟盟軍的高層見面,並且達成談判,美國方面肯定是希望這麼做的,但是英國方面絕對不允許。英國打了這麼多年跟沒跟德國人結下的,可以說是血海深仇,這個時候絕不允許出現談判,導致德國的戰犯逃過一劫。前蘇聯人也不會允許美國人與德國人進行談判,這個時候。如果讓英國人去做攻下柏林這件事情,估計柏林城會在希特勒的帶領之下向萌新投降,並且立刻向前蘇聯人進行反擊,這個時候,英國人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到還不如把這件好事讓給前蘇聯人,反正前蘇聯人做事就是一個絕,惡人需要惡人磨。

而且,前蘇聯人對於德國人的恨不比英國人淺,他的千萬大軍走出前蘇聯國界線不是到歐洲來旅遊一趟的,他是要一件戰利品的什麼戰利品兩樣東西,第一個是德國柏林的國會大廈,第二個就是希特勒的項上人頭,沒有,這兩樣東西前蘇聯的大軍是不會撤軍的,斯大林也不會認同這樣的二戰結局的。美國方面則是一直期盼著前蘇聯對日本宣戰可以減少在太平洋上的戰爭損失,這個時候萬萬不可以得罪前蘇聯,這是美國高層的一種共識。


三個原因:

一,英美已經勝券在握,不那麼稀罕入主柏林的榮耀,哪怕巴頓想打,也約束他停止。畢竟入主好聽,但代價是屍橫遍野。在勝利在望的當兒,艾森豪威爾不想多帶回二三十萬條裹屍袋,士兵也不止一次抱怨戰爭狂人巴頓是血膽老爹了,嘟囔說士兵的血,老爹的膽。「當然,不希望巴頓的集團軍獲此殊榮也在政治陰謀之一,不然下屆選舉,巴頓是完全強有力的對手」

而英國代表蒙哥馬利有想打的理由,但手頭物質那是相當匱乏,總不好意思讓老美接濟糧秣讓自己去報轟炸倫敦的前日仇怨吧。

二,蘇聯咽不下被人欺上門來的惡氣,誓死血債血還。所以英美樂得讓毛熊送人頭。

三,戰爭還沒結束,美國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的,還有鬼子沒打啊。

冤有頭債有主,德國欺負你,你蘇聯出頭。鬼子偷襲我珍珠港,我去煽他耳光。還有老美也不傻,在拱手相讓柏林的事情上,老美打得相對斯文,很多德軍主動投降,一下子打到了柏林城外,俄熊咬牙血戰,每一處要塞都完全摧毀,結果處處受阻。回頭一看:靠,美國佬到柏林搶頭功了!我們的仇,豈能假手於人?

於是雙方進行了談判,斯大林要求美國佬不要進攻了。而美國佬說沒問題,但日本歸美國收拾。

事實上,斯大林出兵東北,將八十萬日本關東軍按地上摩擦,讓美國佬也大跌眼鏡,後來立馬吆喝長驅直入的蘇軍原地休息,駐足的楚河漢界就是三八線,由一個從沒去過亞洲的美國小軍官半小時內劃出來的勢力範圍,美國佬就拿著那份草案匆匆將斯大林的部隊阻礙在那兒直到今天。

綜上所述,美軍拱讓柏林,促成原因是多方面協商的結果,所以蘇聯人在朝鮮問題與日本問題也就網開一面了。

只是有些遺憾,第三顆原子彈應該投到東京才對。


謝謝悟空邀請。盟軍把進攻柏林的機會讓給蘇軍,有三個原因。

第一,蘇軍和盟軍幾乎是同時攻入德國本土,但是相對來講,東線基本都是平原,很適合蘇軍機械化部隊的展開和推進,蘇軍會很快到達柏林城下,但西線不同,西線盟軍還要渡河作戰,地形結構決定了如果盟軍非要搶在蘇軍之前拿下柏林的話,那盟軍就必須不惜血本持續進攻,這樣的進攻會增大傷亡。而且即便盟軍全力進攻,也不一定就能提前拿下柏林,因為盟軍面前,還有近二百萬德軍。

第二,希特勒在柏林部署超過一百萬正規軍,還有大量的黨衛軍,納粹激進分子也拿起武器準備投入作戰,可以說,盟軍要拿下柏林,將要付出非常大的傷亡,艾森豪威爾不願意為了拿下柏林死這麼多人,雖然丘吉爾極力要求盟軍拿下柏林,但此時的大英帝國已經是江河日下,元氣大傷,早已沒有了昔日的輝煌,杜魯門不買丘吉爾的帳,丘吉爾也沒辦法。

第三,三巨頭之間的角力,二戰後期,五百萬盟軍中,英軍只佔到1/4,這樣的實力決定了丘吉爾沒有太多的話語權,此時三巨頭的角力主要是斯大林和杜魯門之間在進行,斯大林認為,蘇聯是二戰中受德國摧殘最嚴重的國家,所以攻取柏林的榮譽必須讓蘇軍擁有,杜魯門此時已經接受了艾森豪威爾的建議,所以乾脆把進攻柏林的機會讓給蘇聯,做個順水人情,杜魯門這樣考慮是有原因的,因為美國是個死不起人的國家,杜魯門剛剛接任總統,而且美國人民本來就不看好這個保單上撿便宜的前副總統,如果不是羅斯福病逝,杜魯門很難當選為總統,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前線美軍傷亡過大,他的總統寶座能不能坐得穩都夠嗆。


感謝邀請。

攻佔柏林的機會實際上是談不上讓的。

政治方面,柏林會戰前三個月的雅爾塔會議,關於佔領德國的問題,蘇美已經達成協議,包括柏林在內的大片地區都屬於蘇聯佔領區,英美不可能去打下柏林,然後再交給蘇聯。

軍事方面,歐洲戰場上,雖然第二戰場已經開闢,雖然英美組織了200多萬軍隊登陸,但是跟德軍作戰的主力依然是蘇軍。在東線作戰的都是德軍主力,但是蘇軍依然依然取得節節勝利。而在西線,德軍幾乎都放棄了抵抗,但是即便是這樣,幾個月前,面對二流德軍,英美聯軍的「市場花園行動」中依然被揍得灰頭土臉。

蘇軍發起柏林會戰,戰役前後只持續了16天,柏林就被蘇軍攻下了。為了這場會戰,雙方總共投入了將近300萬的軍隊。德國集中了100萬軍隊固守柏林,而戰役結束後,蘇軍傷亡高達30萬。如果換做英美聯軍,都不知道會是什麼結果。

在軍事指揮上,英美因為利益的分歧,在戰略制定方面經常發生分歧,根本達不到很有效的統一指揮。更不用說像組織柏林會戰這麼龐大而殘酷的戰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