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文案要做的好,需要緊緊地抓住用戶的痛點。抓住正確的痛點,利用場景化語言,引起共鳴,才能引導用戶自覺積極轉發。而用戶自發形成的傳播聲量,往往能極大地提升宣傳文案的轉化率。

刷屏廣告的底層邏輯:痛點切入、痛點反應、痛點覆盤

最近由姚晨,倪大紅,郭京飛主演的《都挺好》火了。

這部被貓眼評分爲8分的家庭倫理劇,展示了普通人的性格、矛盾,各種撕。看起來不常規,不和諧,有一堆很不正常的人,一身的毛病讓你看到心累,但它把最真實的生活赤裸裸擺給你看。

電視劇播出後,微博,知乎等平臺上了熱搜,話題“蘇明成你怎麼下得了手”更是有5.2億的傳播量。之後的兩天,《都挺好》引起了百度搜索達到了頂峯,同比增長127%。

刷屏廣告的底層邏輯:痛點切入、痛點反應、痛點覆盤

說了這麼多,我想提兩個字“痛點”,這不電視劇很好的抓住了觀衆的痛點——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利很多,而這些似乎我們都無法逃避。每一個家庭都是不等邊形,願每一邊都能安之若素。

在起初的宣傳文案中,以一種口述,生活化的語言方式,很快地把我們拉到了設定的場景中,爲該劇造勢起了不錯的助力。

  • “家裏是虧待了你了,可那也不賴我呀,我這輩子不也是受氣嗎?”
  • “你看你們兩個人搞的,一個讓爸食物中毒,一個永遠不接電話,有這麼做兒女的嗎?”
  • “你嫌棄我是個女孩,你爲什麼生我?你就不配當我媽。”

就像每個人想成爲百萬富翁,不在爲錢煩惱,而現實房貸車貸纏身;就像寫文案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擁有一篇10+,可是至少現在還是個夢。

作爲文案來說,看那些刷屏的廣告是必須的日常。如果你看過,三九感冒靈的《健康本該如此》、《有人偷偷愛着你》,京東的《你不必成功》,馬牌的《因愛成就每一程》,微信的《我微信你》,Timberland的《踢不爛,用一輩子去完成》,陌陌的《別和陌生人說話》……

如此,你便是個合格的文案選手,我們都知道,上面舉出的例子,非常走心,很容易抓住我們的痛點。但究竟這些廣告爲何能抓住痛點,引人眼球呢?又如何引起大衆傳播呢?

本文將從刷屏廣告的共同特徵,來探索下背後的底層邏輯,從痛點切入、痛點反應、痛點覆盤三方面進行分析拆解。

一、 痛點切入

所謂“哪裏癢抓哪裏,哪裏痛在哪裏敷藥”,那如何抓住痛點?

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案例一:德國馬牌的《因愛成就每一程》,文案節選

父親口吻:

“從你跨出了第一步,我只知道我將永遠守護你。

我不想放手,但是我知道必須放手;

我不想轉身,但是我知道必須轉身;

我不想忽視,但是我知道必須忽視;

我不想道別,但是我知道必須道別;

我不想離開,但你終將獨立。”

……

女兒口吻:

“我不會忘記,你就在那裏,陪我出發,陪我歡笑,陪我堅強,陪我前行,你從未遠離……

你扛起了世界,現在,我陪你看世界。”

我們來看看痛點切入:

溫情取材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但是父母與孩子的情感,是最令人感動的。此文案,從孩子的成長到成家的幾個片段,用細膩的手法表現出了父親的隱忍而又霸屏的愛。

可事實我們許多孤身一人在城市打拼、奮鬥,在工作的壓力,房貸、車貸的壓力,複雜的人際關係,無聊的會議,等編織成的大網,扣在我們生活以及所在的天空,我們似乎越來越沒有時間,去陪伴我們的父母家人。

這篇文案看完,你是不是覺得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也要經歷過這些成長過程,而如今長大了,卻缺少了對父母的陪伴……

在城市打拼的我們,最缺少的是什麼?——是對父母的陪伴。

加上文案以父親角度進行闡述,會更容易死挑動用戶情緒。品牌方雖然用了一個較爲普遍的情感素材,但是以一個父親的口吻,更能直接傳遞作爲父母的情感訴求,也能製造我們聆聽訴求的場景。

後半段則是以女兒口吻描述,則爲用戶代言,表達了陪伴父母的訴求,而“陪你看世界”既是陪伴的解決途徑,又很好的植入了品牌的需求,讓品牌和用戶達到了心理上的統一。

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文案要抓住用戶的痛點,營銷大神李叫獸在此前總結了11個常用的用戶痛點切入。

做了個思維導圖,如下,具體的就不多再對圖中涉及名詞作出解釋。

刷屏廣告的底層邏輯:痛點切入、痛點反應、痛點覆盤

上面馬牌的《因愛成就每一程》廣告,利用的是補償自己的心理。

但情感渲染可不能無病呻吟,父母的情感,都是累積在一個個場景之中的。故文案中選取了學自行車,上學,結婚等場景來渲染情感。從而贏得用戶心理認同,然後傳遞一種信號,“陪你看世界”。

潛臺詞就是:開車看世界,需要我的輪胎。So不管是視頻文案還是其他文案,場景化描述很重要!

案例二:耐克最新廣告《不懼瘋狂,只管去做》

在奧斯卡首發的耐克最新廣告,是針對女性用戶的,按照上面11種用戶痛點,這是用了“兩難心理”的痛點心理。通過外界對自己的非議,激發用戶的補償心理,想要爲自己做點什麼,自然而然地引到Nike的廣告語,just do it。

如果我們流露情感,就會被說戲太多;如果我們想和男性對抗,我們就瘋了;如果我們夢想有平等的機會,就是癡心妄想;如果我們站出來爭取什麼,就是精神失常;如果我們太優秀,就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如果我們憤怒,我們就是歇斯底里,不理智,或者就是瘋了。

但一個女人跑馬拉松就是瘋了;女性打拳擊就是瘋了;女性扣籃,瘋了吧;女性戴頭巾比賽……瘋了!都瘋了!

他們想說:“你瘋了?”好啊!向他們展示瘋狂的力量!

這則廣告,爲女性發生,本身十分討巧;另外場景化十足,不僅展示賽場的拼搏,奮鬥,更描述了背後的心酸、堅強乃至瘋狂。

主片的配音也是網球明星小威廉姆斯親自講述,讓人更加真實,熱血沸騰。

另外,耐克在中國市場,還單獨出了海報,視頻,均以蔡宗菊,楊女蔚等現役的運動員,展示了他們面對生活的無奈、辛酸、不甘,同時展現出對夢想的堅持,這樣的劇情的轉折,引人動容。

二、 痛點反應

抓住了痛點,會起什麼反應呢?

——就是傳播。

當抓住什麼樣的痛點,用戶才主動轉發,分享呢?

這裏引用一個概念叫“社交貨幣”——社交貨幣就是:社會中兩個及以上的多個個體,在獲取認同感與聯繫感之前對於知識儲備的消耗。又或者換句話說,就是談資。

革命是80年代的人的談資,小將們通過談人生談理想找到社會認同和歸屬感。英雄聯盟LOL也是一種談資,我的同學們通過英雄與遊戲,產生的大家是兄弟,以後一起玩的感覺,就是對於社交貨幣的消費。

對於品牌方來說,社會歸屬感和與他人的聯繫感,就是社交貨幣所購買來的產品。

心理學把“社交貨幣”心理動機分爲5種,分別是:尋找談資、表達想法、幫助別人、塑造形象、社會比較。

其中,【表達想法】和【塑造形象】,是最容易讓用戶主動分享的2種價值。

這兩種心理動機,陌陌的《別和陌生人說話》系列海報做的是非常成功的:

別和陌生人說話,別做新鮮事,繼續過平常的生活。

膽小一點,別好奇,就玩你會的,離冒險遠遠的。

有些事想想就好,沒必要改變。

待在熟悉的地方,最好待在家裏,聽一樣的音樂,見一樣的人,重複同樣的話題。

心思別太活,夢想要實際,不要什麼都嘗試,就這樣活着吧。

文案抓住了年輕羣體的求新、求變、冒險和好奇心理,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生活興趣不同。結識不同的陌生人,就能進入一段不一樣的生活軌跡,體驗不同的生活,發現過去沒有發現的生活驚喜。這就是陌生人交匯之後碰撞出的火花。

陌陌將品牌slogan定爲:“總有新奇在身邊。”

廣告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對白講述的是一段平庸、無聊、循規蹈矩的生活;畫面裏,呈現激情、豐富多彩、新奇的生活。鼓勵人們能跳出自己日復一日的生活圈,結識新的人,體驗新的生活。

如此也能讓用戶在自己的社交體系中建立鮮明的個人形象,有助於社交傳播。

三、痛點覆盤

喚起了用戶痛點,也爲用戶找到了分享價值,但也不意味着這能引來“刷屏。

其實,我們要這樣的邏輯進行個覆盤的,需要思考以下3個問題:

1. 有沒有真的找到非凡之處

產品和內容的非凡之處包括:有趣的,新穎的,與衆不同的,超過期待的,離奇詭異的,顛覆認知的。

作爲新穎和獨特來說,比如:每次新款蘋果發售之後呢,都會在朋友圈看到在曬開箱圖的場景;在大街上看到一輛豪華超跑時,也會隨手拍拍發到朋友圈。

2. 是否提供方便用戶轉發的道具和方法

當人們獲得某種成就,是非常願意把它展示和炫耀出來的,需要做的就是爲他們提供方便用戶轉發的道具和方法。

而這一點,往往互聯網公司做的是最好的,例如:支付寶在年度會成給用戶生成一個年度賬單,這一年花了多少錢,消費多少,轉賬多少等等。

這些APP經常被人曬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它幫你把你的成就形成一張方便你炫耀和展示的圖片,並且支持你一鍵轉發到朋友圈,有效的提供了方便你轉發的道具和方法。

3. 是否真的製造稀缺性和專屬性

一種東西如果很少很難買到,比較稀缺,或者說是隻有特殊身份的人才能獲得,也就是專屬性,當人們獲得這種東西時,一般都會忍不住發個朋友圈炫耀一番。

例如:把稀缺性用的最好的就是限時限量打折,像唯品會的特賣,淘寶的秒殺,美團網的團購,它們都是利用了稀缺性這個原理。

小米的飢餓營銷更是教科書級別的案例了,小米手機每週二限量供應,這也就是稀缺性;小米忠粉利用特殊碼就可以購買,這也就是專屬性。

小米的壯大,跟它把用戶思維做到極致有莫大的關係的。

總結

刷屏級的廣告,需要找到用戶痛點心理,通過痛點切入、痛點反應、痛點覆盤這樣底層邏輯,再使用場景化語言,引起共鳴,並且爲用戶找到適合分享的價值點。

最後切記:千萬不要自嗨,任何的文案或者廣告都是爲了產品轉化率去的。

作者:柒晨格調,認真做文案,以後可以立牌坊!微信公衆號:晨哥筆記

本文由 @柒晨格調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