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武皓東

圖 片:東方IC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4月30日下午,一則重磅消息傳出:中國工程院公佈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來自企業的共有114位,其中包括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以及騰訊旗下微衆銀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楊強等民營企業家和高管。

 

由於此次出現在名單上的企業界人士不僅涵蓋了“BAT”等互聯網和製造業的頭部民營企業,在評選方向和標準上也更聚焦對新興領域、交叉學科以及創新的關注,充分傳遞出國家對民營企業以及技術型企業家和高管的高度重視,對民營企業而言顯然是一個里程碑事件。也正因如此,儘管這則“官宣”發生在五一小長假前的最後一天,但依舊憑藉背後暗含的重要信號迅速刷爆全網。


注意!世界正在爲這種人讓路

 

科學技術無疑是推動時代和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而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自帶賦能“異稟”的技術先鋒。


“在每一次技術革命中,任何夢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爲所有成功者都是實幹家,一個產業早期領導者選定的商業模式對這個產業幾乎是決定性的。”吳軍在《浪潮之巔》中這樣總結。

 

如果把時間軸壓縮到近半個世紀來觀察,身爲時代親歷者的我們對這句話會更有感觸。隨着全球技術革新步伐的加快,技術型企業家和高管對人類社會正呈現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以及推動力:

比爾·蓋茨創立的微軟公司對計算機在全球的普及方面功勳卓著,極大促進了人類的信息化發展;


作爲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和生活方式;


在率領亞馬遜成爲顛覆實體零售的鼻祖後,傑夫·貝索斯近年來開始佈局太空載人大戰;


從網絡支付、電動汽車、可持續能源到太空探索,埃隆·馬斯克不斷將兒時“幫助人類”的夢想變成現實;


馬克·扎克伯格和傑克·多西,其各自創辦的臉書和推特所打造的線上社交體系開創了互聯網新時代……


 

在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技術型管理者的帶領下,通過模式創新、技術進步和產品顛覆推動時代發展及社會變革的例子同樣比比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任正非創辦的華爲。


作爲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華爲在基礎網絡設施、知識產權、制定業界通訊標準、推進通訊技術發展等方面都做出過突出貢獻,目前已成爲5G引領者。

 

再以此次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的民營企業家和高管爲例來看:

王傳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傳福,創業24年,如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3年排名全球第一,其在2006年研發出的核心技術“中國芯”打破國際巨頭對IGBT的技術壟斷,極大推動了我國電動車的快速發展。


目前,比亞迪全球累計申請專利數量超過2.2萬項,其中已被授權專利約1.4萬項,成爲中國智能製造的重要力量。

  李彥宏,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彥宏擁有深厚的技術背景,曾牽頭設計開發了全球首個網絡實時金融信息系統,其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


2010年起,李彥宏主導百度佈局人工智能領域,從百度大腦、無人車到大數據引擎等,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與製造、汽車、教育、金融、生活服務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目前,百度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已經超過3000項,超越谷歌、微軟、IBM等巨頭,成爲AI技術工程化的實力推進者。

王堅,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王堅可以說是人機交互第一人,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時深受比爾蓋茨信任。加入阿里巴巴後,王堅提出“阿里雲”概念,帶領團隊從去掉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和EMC存儲設備着手,使阿里巴巴擁有了獨立自主的計算機網絡技術。


2014年,阿里雲成爲我國首家爲境外企業提供雲計算的公司。如今的阿里雲在致力於讓計算和人工智能成爲普惠科技的同時,也憑藉自身領先的科技能力服務着製造、金融、政務、交通、醫療、電信、能源等衆多領域,並一舉超越谷歌和IBM,緊隨亞馬遜、微軟之後,成爲全球排名第三的雲計算公司。

 

可以看出,產業的變革使得中國的技術型企業家/高管的核心能力從“獲利”逐步迭代成顛覆式創新能力,在技術與產業之間,他們是最稀缺的力量,其重塑產業和行業格局的能力也不斷助推着中國在國際舞臺擁有日益強大的話語權。


美國《時代週刊》文章指出,中國羣體創新勢力的崛起,以及自上而下的人工智能熱潮,這種在科技上表現出的巨大潛力讓國外對手感到焦慮。“事實上,當下的中國已經令硅谷失眠。”《時代週刊》評論道。

 

一個明顯可見的趨勢是,在洶涌澎湃的科技浪潮下,隨着人工智能時代全面到來,當互聯網成爲基礎設施,具備技術基因和創新能力的技術專家無疑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新企業的團隊架構正越來越多地顯示出“技術型創始人+ 業務型員工”的特質。


 企業家候選院士背後:

用“硬創新”解鎖未來已成共識

 

衆所周知,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引領着我國科技戰略方向,掌握着國家重大核心技術的決策和開發,決定着國家科技實力的未來,是國家在科技決策方面最重要的智囊團。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國企中產生兩院院士,是我國一直以來的慣例。

 

但與此同時,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作爲創業就業、技術創新、國家創收的重要主體和來源,以及創造中國奇蹟不可或缺的力量,撐起中國經濟半壁江山的民營企業中儘管不乏頂尖科技人才,出現在兩院院士名單中的“民”字頭企業家卻寥寥無幾,只有中星微集團創始人鄧中翰,華大基因聯合創人楊煥明及以嶺藥業創始人吳以嶺等。

 

也正因如此,中國工程院此次院士增選無疑將成爲“企業家院士荒”的分水嶺,而這早在幾個月前已有跡可循。

 

2018年11月1日,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6大舉措,並擲地有聲地指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表明黨中央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和鮮明態度。

 

一個月後,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公開表示,將積極吸納長期奮鬥在民企科研一線、符合條件、德才兼備的英才進入院士隊伍。李曉紅強調,工程院對民企科技人員永遠不設“捲簾門”“玻璃門”“天花板”。

 

今年1月6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科技部將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體制靈活、市場敏感度高等特點加快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1月15日,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時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三分之一,政府要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規範健康發展,形成廣泛的商業化運用。

 

把這些重要新聞連貫起來,不難發現其背後的邏輯:在“技術治國”理念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下,中國的騰飛將極大依靠“硬創新”,這是解鎖未來的“密匙”。


硬創新是指企業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等高精尖科技領域的科研實力、市場地位和競爭力,而在創新意識和奮鬥精神上具備天然優勢的科技型民營企業,與國家理念及戰略高度契合,勢必將成爲硬創新的重要載體,爲中國躋身科技大國和製造強國提供強有力支撐。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今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推舉特別關注民營企業中的人才,來自企業的候選人有114位,較2017年的90位增加了24位。這既顯示出國家對技術型企業家/高管的高度認可,也借鑑了美國工程院破除論文、職稱、學歷和獎項的固化標準,向蓋茨、喬布斯等爲人類和整個社會創造極大價值的企業家授予院士的做法,這種重新界定“什麼是科學家”的探索,展示出開放的胸懷、國際化視野下的大國氣魄。

蓋茨、喬布斯也曾被美國工程院授予院士

無創新,不發展。我們有充足理由相信,在政策紅利、舉措落地和創新氛圍的多重利好下,民營企業創新的潛力和積極性必將得到極大增強和釋放,將有更多新一代中國企業家往技術型企業方向發展,站在技術最前沿,用魄力和情懷引領國家科研進步和技術水平的提升。


民企新機遇下,這些領域將大放異彩

 

從多位民營企業家入選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名單可以看出,基於硬科技的“硬創新”已成東風撲面而來,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在國家政策紅利下,企業家和創業者都需要對此有所準備,積極迎接漫長的“春天”。

 

具體而言,下面這些領域將在硬創新時代更具前景。

 

1、5G


領跑企業:華爲

 

德勤去年8月發佈的報告指出,隨着人工智能、物聯網和AR等技術的發展,全球經濟已走到另一個關鍵時刻。而這種經濟增長的催化劑來自無線通信技術的新標準——5G。


與此前的2G、3G、4G不同,5G是一種新的無線通信接口協議,可以爲智能手機提供更好能力和更高性能,大大擴展網絡效應,形成強大的經濟引擎,對企業、消費者和國家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國防部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韓美日處於5G第一梯隊。報告指出,無線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中國繼續領先,以5G爲代表的未來網絡有可能進一步向中國傾斜。 

2、人工智能 


領跑企業:百度阿里巴巴

 

今天,人工智能在全球已進入飛速發展階段,並被廣泛應用到交通、零售、家居、醫療、金融、教育、物流、安防等諸多領域,社會正在從“互聯網+”向“人工智能+”轉型。未來,人工智能將對更多領域產生顛覆式影響,進而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

 

3、芯片

 

領跑企業:華爲,百度,阿里巴巴

 

去年,全球四大通訊設備供應商之一的中興遭遇美國出口禁令事件深深刺痛了國人的心,也引發了大範圍對“缺芯”之痛的討論和反思。突破“缺芯”困境,走上一條高端芯片國產自主可控替代化的發展之路,成爲中國半導體行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我國涌現出衆多企業彰顯“芯力量”,其中以華爲、百度、阿里巴巴等爲代表,受到外界廣泛關注。由於高端芯片屬於高投入產業,投資週期長,風險大,這個領域的終極贏家,將是擁有雄厚研發力量和充裕資金,並有足夠耐心低調前行的企業。

 

4、航空航天 


領跑企業:藍箭航天,星際榮耀,零壹空間

 

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報告連續提到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這一國家戰略之下,幾年時間裏,隨着相關配套細則的落地、高端研發人才的引進和大量資本的涌入,民營航天業日漸繁榮。


2018年10月,民營火箭“朱雀一號”發射升空,成爲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民營運載火箭。


隨着商業航天的解凍,以及貝索斯、馬斯克等人搶灘佈局太空探索帶來的商機啓示,以藍箭航天、星際榮耀、零壹空間等爲代表的民營航天企業正在崛起。

 

5、新能源


領跑企業:協鑫,比亞迪,寧德時代,天合光能

 

我國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國,隨着全球氣候變暖,石油資源的日益枯竭,新型能源的開發尤顯迫切,國家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對新能源進行扶持。本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加氫等設施建設,氫能產業鏈有望成爲新能源中的新風口。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原央視主持人、著名互聯網投資人張泉靈這句話曾引發無數創業者的共鳴,道出了人們唯恐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銷聲匿跡的焦慮。


事實上,唯一的不變就是“變”。既然創新迭出,顛覆無處不在,適時看準風向,積極佈局,無疑是不讓自己掉隊的不二法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