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建芳,首發於公眾號:新經銷

快消品B2B興起於2014年,截止2018年,不少快消品B2B已經成了先烈。所以不少業內人士開始唱衰快消品B2B,認為快消品B2B抑或是商業偽邏輯,甚至叫囂著會像幾年前的「團購」 、「020」一樣的曇花一現。

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在我看來,於快消品而言,B2B帶來的變革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場由科技推動的T2B2C的革命,隨著參與者越來越多,快消品供應連的每一個結點都會被鏈接,被賦予更加細分、明確的使命和價值,共建生態,成為共建數字生態的共同體。

為什麼會這麼說?在科技推動下,快消品B2B的目標是什麼?作為快消品分銷最為重要的經銷商,他們的轉型的路又在何方呢?

一、快消品B2B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1、整體商業的變遷:由數字技術推動的工業革命

過去幾十年、十幾年才會演變的商業模式,如今已經縮短到每年、甚至幾個月,這和快消品相關而誕生的不止一個兩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一方面得益於技術的推動,另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巨頭已經完成了前期的數據沉澱,他們擁有更好的行業洞察力、更低的試錯成本。反觀體量巨大的快消品經銷體系,大體還停留在坐商、行商的階段。

不管是什麼樣的商業形式演變,供應鏈和物流都在其中相互支撐、共同發展,比如B2C的「商城+快遞」的模式,「外賣+即時配送」的模式,而B2B的模式則一定會和基於同城配送的物流協同發展。

2、互聯網的發展:已經逐漸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升級

隨著C端紅利的減少,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開始滲透2B行業,創新顛覆,比如快消品B2B中的阿里巴巴零售通、京東新通路等都在強勢加碼,加速對行業的技術輸出。

因此,T2B2C是產業進化的必然,只有通過科技、信息技術改造好B端,才能真正服務好C端。未來影響與創造全新C端用戶體驗,一定是依賴於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集成技術創新。

3、快消品的商業局面:藉助智慧供應鏈共同體全方位服務於消費者

快消品B2B的目標,是要在大到全國、全球,小到每個縣市區鎮形成智慧供應鏈,通過智慧型供應鏈把恰當的商品,放置在恰當的場景,在恰當的時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何謂智慧供應鏈?智慧供應鏈就是可以感知和預測用戶的需求、興趣,從而指導產業鏈端的選品、定製、定價、庫存;中游端的分銷、倉儲、配送;下游端的零售、促銷和配送。

如何實現智慧供應鏈?「連接、數字化(可視化)運營、決策」是其關鍵能力,這些關鍵性的能力不僅可以連接供應鏈中的所有參與者(品牌商、供應商、倉配、店鋪、外勤人員、配送人員、消費者),還能連接設備(分揀設備、搬運設備、車輛),實現自動化作業能力,所有環節的信息可以實時傳遞,互通有無,每一方的參與者都能實時掌握。

數字化(可視化)運營可以量化合理貨量、合理價格、倉儲節點數量、入倉位置,甚至是用戶喜好等,這些自動化的作業最終會指導企業經營。

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合理的商品結構

高效的營銷

高效的庫存

時效性要求

較低的供應鏈成本:倉儲、配送

基於智慧供應鏈的邏輯,鏈中的參與者會進一步分工:倉配一體化。

倉配是整體智慧供應鏈的基礎支撐體系。不管商業模式如何更替,倉配是支撐智慧供應鏈核心關鍵,因此,倉配職能的剝離是其必然趨勢,不是會抑或不會,是一定會,倉配的剝離只是時間問題。沒有敏捷的倉配體系,就不能創造全新的用戶體驗,繼而也不會有所謂的「智慧供應鏈」。

二、統倉統配不是規模化的倉配

在過去的幾年,不少地方經銷商嘗試轉型倉配平臺,提供倉配服務。在實踐過程中,不僅碰到了很多問題,對於未來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更加迷茫。從本質上來分析,轉型倉配的過程中,平臺沒有產生新的能力,同時訂單分揀、倉儲配送能力相比傳統倉配(經銷商的倉配)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加上前期的重投入,同樣的效率反而成本增加了。

單從倉配來講,不少轉型經銷商沒有到達「流量與成本」的平衡點。如下圖:

以上是解答當下倉配平臺處於尷尬境地的原因。

另外,在我看來,轉型做倉配服務不能簡單理解成為物流商,如果你理解為物流商或者物流平臺,那不叫轉型升級,充其量是跨行業,做另外一個生意,生意的邏輯跟傳統物流沒有太大的區別。轉型區統倉統配平臺,我更願意稱之為城市本地化服務企業或者說區域性平臺。倉配作為商業的基礎設施,將和供應鏈協同發展,並且深度融合。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1)高效的營銷體系

線上營銷和線下客情的深度融合。從快消品行業的特性看,我認為線下的客勤和經銷商一樣都不會消失,只是做的事情大不相同,效率大不相同。以前是做推銷、做陳列,以賣為目標;以後做營銷、做顧問,以服務為目標。更為詳細的闡述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共享業務員能否取代經銷商業務員,成為品牌實現深度分銷的利器?」

2)精細的運營體系

不僅零售終端需要分門別類的精細化運營,特通渠道更是要如此。特通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線下社交化營銷的最佳場景。

因此,如果區域經銷商只是用著傳統的思路做著「統倉統配」的活,相信是很難取得勝利的。

我經歷過多個區域的快消品商業企業的轉型,特別要強調一個誤區。很多區域中的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過度看重實體壁壘,而忽視技術的重要性,租了倉庫覺得需要WMS,就買個WMS;覆蓋網點多了,發現還要再買TMS來支撐;發現人員不好管,再買外勤軟體來管;還想吸引流量,只好再部署OMS訂貨系統。

美名其曰:不能讓軟體成了企業的約束。這就是要傳統的方式做「統倉統配」,不用說連接企業了,在企業內部就形成了多個信息孤島,其實這本身就是企業最大的約束。

三、經銷商不轉型行不行?

無論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企業未來都必須要有強大的運營能力,因為消費需求在多元化,市場不斷被細分。這就意味著經銷商原來的經營場景會被不斷的細分,換句話說,對於單一品項來說,訂單的密度和數量都會不斷降低,因此經銷商如果繼續用原來的經營方式會越來越難。

事實上,對於傳統經銷商來說,未來可選擇的道路並不多。

1、剝離倉配職能,專註於產品的銷售推廣,賺商品的利潤;

2、轉型服務,以倉配為載體,為品牌商或區域供應商提供名倉配、營銷等服務,賺服務的利潤。

那麼,傳統經銷商不轉型行不行?

借用格位斯·麥克阿瑟的一句老兵不死,只是逐漸調零」。未來快消品的更新速度可以用光速來形容,如果你不能通過低成本高效率的配送遍佈城鄉的零售終端,自然就沒有辦法低成本的接近客戶。如果你不瞭解你的客戶,自然無法做好銷售推廣工作。你擁有的經銷權只是品牌商賦予的,這將很快成為過去式,未來呢?不轉型或盲目轉型,只有死得慢與快的差別。

隨著供應鏈的數字化進程,技術支撐下的倉配體系(同城物流+即時配送)擁有越來越高的效率、越來越低的運營成本和邊際成本,以及越來越深入的場景滲透,商業還是那份商業,只是換了舞臺,但未來的舞臺上是否有你,取決於你現在抉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