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个疑问「日本要屏幕有屏幕、要零件有零件、要摄像头有摄像头,为什么无法生产出畅销的手机呢?为什么还不如小米等中国厂商做的好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有很大错误,日本的零部件在整个手机供应链中仅有那么几家在特定领域有优势比如索尼CMOS,比如村田,东芝的存储也算不错,高端屏幕没有,更别说SoC,操作系统了,根本不是要零件有零件,不对,忘了arm被软银收了。

日本在手机产业链上没有那么重要

以公认的代表高端的iPhone为例,看看这个BOM列表列一共列出了三家日本公司东芝,阿尔卑斯电子,和村田,加上camera部分的SONY一共有四家,吹日本产业链要先搞清楚实际情况。

雁行理论

为什么日本没有知名手机,其实你仔细想想日本根本就是错过了一个时代,互联网时代缺席,消费电子行业大衰退。日本的消费电子如日中天的时候,可能美国都不放在眼里,后来韩国的电子产品开始在国际上扬名立万,现在是中国,然而日本从来没有把韩国和中国当作竞争对手。在很长时间内日本都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亚洲的领头羊,并推出了一个影响很大的「雁行理论

简单说就是,日本是雁头,第二梯队是亚洲四小龙,然后才是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产业成熟的时候技术和产业会发生转移,转向更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始终维持在产业的最上游。这个模型在2000年之前一直都是成立的,然而随著中国经济的起飞,这雁行理论已经成为笑话了。

我们再看看手机行业,手机的门槛高吗?不高,你看罗锤子,贾跃亭都可以做,手机的技术含量高吗?其实很高,只是产业分工使得手机的进入门槛很低而已。手机是全球化的,看看iPhone的全球供应商分布,日本占多少?

日本的雁行理论放在2000年之前的亚洲成立,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还有雁行理论的话,那雁头绝对是美国,Android/IOS是美国的,高通是美国的,日本手机软硬体的两大核心在美国手中。对于日本手机来说它跟韩国、中国其实是在一个起跑线上,论成本又竞争不过中、韩,日本产业转移扶持起来的三星已经发展壮大完全可以跟日本掰手腕了。

雁行理论早以被推翻了,然而却活在日本人的心中,日本的高傲仅限于亚洲,对欧美又喜欢点头哈腰。软银引入iPhone后迅速崛起,日本最大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拒绝了苹果搞的很被动,引进三星Galaxy系列来对抗iPhone,结果日本消费者不认可三星,导致在全球都很火的Galaxy 2等机型销量惨淡。现在看看IDC统计的2018年第三季日本和全球市场的手机销量排行的区别,全球排行榜是一家韩国公司三家中国公司,日本则是四家日本公司。

日本还停留在「中华酷联」时代

为什么在国际市场已经毫无竞争力的日本手机在日本市场还卖的不错呢?因为运营商力挺呀,日本是一个运营商主导的市场,除了霸道的苹果喜欢谈这谈那的条件,其它厂商都讨好运营商。当初苹果是与NTT DoCoMo没谈拢,当时全球有两大运营商拒绝iPhone,另外一家是中国移动,中移动很多都是学的NTT DoCoMo。日本手机品牌的手机都是日本运营商深度定制的,阻碍了手机品牌的创新,或者说日本的手机品牌只想著如何讨好运营商赚钱而没有考虑怎么做好手机,就像原来的中华酷联一样。

日本手机现在不仅核心技术缺乏,交互理解落后,甚至设计都不值一提,大翻盖手机就不说了,就去年底SONY发布的Xperia XZ1,确认不是抄袭的几年前的小米3?世界早以进入全面屏时代,日本还停留在小米3时代。(补充:抄袭小米3是我拿来讽刺索尼的,要是较真的话自己看看小米3之前的诺记和SONY,确实是一个风格,但是相似程度有多高?再看看Xperia XZ1和米3的相似程度有多高)

个人公众号链接

日本要屏幕有屏幕、要零件有零件、要摄像头有摄像头,为什么无法生产出畅销的手机呢?

mp.weixin.qq.com
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