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绿舒 慈济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PanSci专栏

过去我们只知道全球暖化会导致降雨的模式改变,绵绵细雨减少,滂沱大雨增加。最近发表的一项进行了十年的研究发现,不只是全球暖化改变降雨的模式,空气污染对降雨的模式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十年中,马里兰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研究团队,分析经过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的一个联邦监测站(上图)的云后,发现:

空气中的烟尘(soot)及悬浮微粒(aerosol),会抑制较低层的云(low-lying cloud)降雨。较低层的云主要由微细的水滴构成,当空气中烟尘及悬浮微粒很多的时候,大部分的这些微细的颗粒都没有水滴附著,由于低层云降雨需要小水滴「聚沙成塔」,当小水滴持续维持在小水滴的状态时,降雨就不会发生;这个现象尤其在湿度低的时候更明显。

但是上层的云是由冰晶(上层)与水滴(下层)构成,当低层的云被垂直气流带到上层时,这些水滴会附著在冰晶上,使冰晶越来越大;当冰晶长大到无法悬浮在空中时,就会降落到地面—成为滂沱大雨。

研究团队同时也发现,空气中的烟尘及悬浮微粒可使滂沱大雨的机率增加50%,同时也让绵绵细雨的机率降低50%。

研究团队希望能经由观测其他地方(如北京)的云,更进一步地确认空气污染与降雨模式之间的关连。

参考资料:

1. Science News. 2011/11. Dirty air fosters

precipitation extrem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