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善知识师长的引导,内在的觉性智慧得靠自己实践启发。在华严中善财童子作为修行者的代表,不断提升,在第十二参自在主身边修学完毕,遵从教导,往参下一参辩具足居士,一路随顺思惟所学之法,正念观察。

  一个修行人很重要的心路历程,当具备先决内在条件。一有宏观,从修行面来看,应具备什么资粮条件,自己先下判断。为何进佛门?进来要做什么?佛法是什么?要觉悟什么?要如何觉悟?

  在这地方先肯定,第一步先整理清楚。学习了十二参,在每一参,我们有没有变化,有没有进步,我们进步到哪里了?二有微观,要修一个法门,有没有找到自己所要修的法门?

  佛法是什么?觉悟是什么?查辞典,就懂了,可是感受不到。第一个要先找觉悟是什么?就是自己的法门,就是下手处。觉悟是什么不重要,如何觉悟比较重要。这时对觉悟是什么,或如何觉悟,就成你的疑情,把它带起来。

  想办法,我要如何觉悟?一直带在身上,功夫用得强烈,到处都会找这个答案,外面一切境界,跑到你的心里来。那时不是觉悟是什么的答案,也不是如何觉悟的这一个语言文字的问题,而是那个东西在某一个状况之下溜进你的心坎里头,溜进你的心坎里的那个感觉,那才是你要的。

  开悟,证得,是指那一刹那。自己去感受。当在寻找跟进去的一刹那,你的生命品质完全不同。但是,要想有溜进的感觉,必须要有前面捕捉的心里的酝酿的时期,不能用思维逻辑的部分,粗糙的,你会放下。

  你会守住,那个时候就是这个境界,使用感受的方法,进入比较精细微细的领域里,就是般若的直观智慧,很微细,超过一般思维逻辑推理。随顺思惟,正念观察,下面这段内容就讲这个时候。

  随顺思维善知识教,是总说。这个方法按照印度人的区分法,叫檀催法,喜欢吃,就好好吃,会吃,懂得吃。与对治的瑜伽法不同,八关斋戒是对治法,因为贪吃,对治吃。没有用瑜伽对治,除各种法门都懂,善知识教的,你都用反面修。

  依止善知识,只有随顺思维,他怎么教,你就怎么做,照着他的方法,一分不增,一分不减,这点掌握才是会修行;掌握不住,一定失败。

  师父要我做就做,平等地去做,百分之七十的人没有办法,依善知识观察,一般人会选择他自己想要的。如吃素,吃得家里意见纷飞,在家人弄得不清楚,不懂得有障碍时,要开缘,随缘。

  在早期要经常明细这部分,心性调整过程中要常与善知识保持联系,不会偏差,查辞典的东西就不要问了。随顺思维,正念观察,非常重要,做起来很难。每一句可能都是不同的法门,在整理的时候,要区分出来。不同法门不要混在一起,否则没法修。尤其初学的,这正是用功的地方!(海云师演华严,圆明心要笔记13.1)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正能量,智慧识人性!相遇皆有缘,生命大欢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