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爲中國歷史上第一任皇帝,秦始皇的一生堪稱傳奇,連陵墓都修成了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他將奇珍異寶可勁兒的往陵墓搬,還修建龐大的兵馬俑守護着自己,與世隔絕2000多年後,我們方從他的陵墓一角窺探到秦朝的強大。

秦始皇帶着永生的夢想長眠於巨量的奇珍異寶中,最令世人矚目當屬兵馬俑,而兵馬俑中最豪華的則是龐然巨物銅車馬,而銅車馬中最讓人驚歎的必定是銅車馬上的銅傘,因爲它的設計實在精妙到了極致。

我們先來看看銅車馬的全貌——

秦陵銅車馬目前出土兩乘,前面的叫高車,後面的叫安車。這兩乘大型車馬埋在土坑時一片散亂,青銅器文物修復專家用了近8年的時間,才讓它完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銅車馬全車都是由銅打造,按秦始皇御用車隊二分之一的比例縮小製成。從戰馬、車手、繮繩、箭箙、弓弩等,均逼真精美,車蓋以及車輿內外還彩繪着精美的紋樣,車上的金銀飾品加一塊兒重量達到14公斤,可見這套車駕級別不低。

其中一隻馬的頭上有高達22釐米的纛(發音爲dào),纛是秦軍隊裏的大旗,它的存在象徵着帝王座駕,也就是說,這套銅車馬是秦始皇的專乘車駕。

古代帝王出行時,爲了遮陽和避塵便設計了一種大傘作爲遮擋物,後來演變成儀仗必備的物品。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這柄傘,其作用主要也是爲了遮陽和避塵,但如果去博物館聽過講解,就會明白這柄傘其實很不簡單。

這柄傘頂端與傘蓋連接處,是一個青銅製大齒輪,齒輪與傘骨連接,能均勻承載銅製傘蓋壓力。雖然整體沒有金銀器那麼顯眼,看上去普普通通,卻含有極爲低調的黑科技。不僅設計精巧,能自由拆卸,而且暗藏玄機。

如果單看傘槓與傘座連接關係圖,很難想像這竟然是2000年的技術,各種機關、卡槽都如此精細嚴密,太不可思議了。

傘座、傘柄之間是自鎖式閉鎖結構,傘座包括了活鉸、曲柄銷式閉鎖,有暗槽,可以鎖死,也可以輕鬆打開;爲了穩固傘柄,傘柄還有扣鎖杆,杆上的活釦就好比今天的活動插銷,可以固定傘柄中部,防止車馬行進時颳風傘柄折斷。

日常使用時,不固定的連接使銅傘方便取出,將尖端插入土中,就能讓秦始皇在野外舒舒服服的賞景了。休息夠了回到車上,銅傘就挪回底座,通過推拉控制傘柄在十字底座上靈活滑動,太陽往哪兒曬,我就往哪兒檔,隨時能將傘蓋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再就是重要的自衛功能,若是遇見刺客襲擊,關鍵時刻這柄傘拆開就是一套武器。傘柄中空,可內藏利劍,而青銅傘蓋便是盾!秦始皇先後出巡五次,巡行路上定是危險萬分,作爲國家重點保護對象,防止刺客暗殺的工作當然要做的足足的。

爲秦始皇駕車的車伕也不是一般人,應該是個武將,車上還有懸掛的銅弩,以及盛放弩箭的盛箭器。若是秦始皇本人必須左手傘柄、右手傘蓋來防禦敵人,那定是遇見人命關大的大事件了吧。

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車子多是木質的,出土時已經腐朽,而秦始皇銅車馬讓我們得以看到秦朝御用車駕的真實模樣,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形體最大、年代最早的。不論是從研究古代車馬制度,還是研究雕刻藝術、冶煉技術等,秦始皇銅車馬都有着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