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八岁登基的时候,孝庄老祖母告诫他要多听少说,从百官的奏折中学习朝政,可是奏折又不是全部可以相信的,于是皇家有「粘杆处」(后来发展成血滴子,属于皇家特务组织),康熙把百官的奏折与各级督抚及亲信密折奏告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由由南书房大臣给出建议,自己最后乾纲独断,这种中央集权的运作程序终其一生。

胤衽做了四十年的太子,东宫在朝堂内外形成了气候,这种气候影响到国家的战略和政略,处理这种风雨需要高超的把控力。玄烨将八阿哥单独审理出关于太子贪腐的奏折给南书房大臣张廷玉看,张廷玉当机立断冒著天下大不韪当著皇帝的面烧掉了奏折,这是一种对于帝王心思炉火纯青的把握,康熙释怀了聊起了张廷玉儿子的病情并且派御医看望,张廷玉对此洞若观火。

胤衽终究被废了太子之位,康熙给大臣们的说法是太子失德,随后要求二品以上的官员举荐自己认为合适的太子人选,南书房负责居中协调形成条陈主持举荐事宜,这场政治选秀点燃了八爷党的野心,胤祀在朝中拥有一个好名声,江南的盐茶重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有了物质基础收买人心事半功倍,南书房领班大臣佟国维力主联名上折,这种操作方法直接将名为不高的大臣给被代表了。张廷玉与马齐作为南书房大臣没有参与联名上折而是单独上折,太傅王掞义不容辞支持废太子胤衽,邬思道说服了四王爷胤禛顺应形势支持胤衽。两种截然不同的奏折到了康熙面前,他开始考虑朝局的风向标了,这个时候佟国维向他举荐自己侄儿隆科多担任步军衙门统领(俗称九门提督),这是一个宿卫京师的关键职位掌管两万军队,玄烨联想到佟国维支持胤祀,这种联想情势是可怕的,康熙开始怀疑胤祀结党营私包藏不臣之心了。

事情明朗了,八爷党与冷面王胤禛不是一路人,佟国维与张廷玉和马齐也不是朋党,自己让群臣举荐太子人选卷起千堆雪,剩下的就由张廷玉们来堆砌台阶了,胤衽复了太子之位。


康熙不提前受益群臣是当时众多原因造成的:

第一康熙之所以重新选用废太子,是因为当时康熙年事已高,有能力的阿哥又非常之多,康熙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摆平阿哥们的夺嫡之争了,无论选那个阿哥当太子,都会让落选著失望,古话说的好,穷则生变,当时夺嫡已进入白热话,正应了这句话。

第二暮年的康熙,他不想因为废立新太子的争端,在历史留下轼子的骂名,他想做一个千古留名的皇帝,有争议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第三康熙想通过此次废立太子的事情去试探大臣和阿哥们的见第和眼光,看看有没有能够看透他心思的阿哥和大臣,以备选用接班人和辅助接班人的大臣。

综合以上才有了这一出。


康熙废太子不久,就授意群臣推举新太子。这一步有康熙对此前变起肘腋处置匆忙的弥补考虑,还有想听取天下臣心人心对这处置的看法,更有群臣对阿哥争权的站队伍的政治考量。

张廷臣自立折独举废太子,绝大部分官员推举八阿哥。

八阿哥如此结交官望,大有架空康熙之举,招了帝忌,且有嫌疑加害太子。康熙帝枪打出头鸟,贬抑八爷党,不使一家独大,仍旧推举废太子当太子,一可以再加考察,二可平抑八爷党势力,三可打击朝廷朋党,四可使其它阿哥们有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这就是康熙的帝王之术了, 就好比康熙登基时,需要大臣再三请求, 这也是所谓的驭人之术。


帝王之术,驭人之术,皇帝要是啥话都往外捅,那这皇帝也死的快了,不然也不会叫自己寡人和朕了!


君臣之道,驭人之术。


康熙要看清臣子们的真面目


怕继续设圈套坑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