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死的冤不冤?太上皇李隆基晚年有沒有想楊貴妃?

歷史上有很多觀點說,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都是由楊玉環造成的,我感覺這個是特別冤枉的。

萬國來朝的大唐,就算是衰敗了,要找原因,也不能歸結於一個小女子身上。算是在這個女人貌如天仙,堪稱禍國殃民。但是,堂堂的大唐帝國,名臣武將層出不窮,都不能拯救大唐的命運,卻將責任推到楊玉環身上,特別無恥。

楊玉環因何而死?

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城被攻陷,唐玄宗李隆基帶著楊玉環一路逃亡,在逃到著名的馬嵬坡的時候,帶兵的將軍和下面的士兵,怨氣很大,亂刀砍死了楊國忠父子,並且要求處死楊玉環。

國家大事,關乎一個小女子嗎?為什麼不砍死李隆基?

可是,唐玄宗李隆基為了自己的小命,答應了,下令賜死楊玉環。最後是高力士下手,將楊玉環縊死在佛堂,可憐佛門清凈之地,就這樣糟蹋了。

當然,也有說法是楊玉環自縊身亡,那就更顯悽慘了。

唐玄宗李隆基,再回到長安城之後,已經被當上了太上皇。手裡邊沒兵沒權,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楊貴妃,想起了楊玉環。

也許,這個時候的李隆基感到了愧疚,感到了不安。總之,李隆基先是偷偷的找人去祭奠楊玉環,後來又想要給楊玉環改葬,結果堂堂的唐玄宗李隆基連這都辦不到,只能偷偷的派人將楊玉環埋葬在其它地方。

李隆基將楊玉環留下來的香囊貼身收藏,還專門找人畫了楊玉環的畫像,掛在牆上看。

只可惜死者已矣,一切都已經不能挽回,這又何必呢?

楊玉環背負禍國殃民的罵名,因為李隆基冤死了,李隆基的懷念、思念、悼念又算什麼呢?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回到興慶宮後,簡直處處都有楊貴妃的影子啊,玄宗每天就陷入到對貴妃無盡的思念之中了。

玄宗看到當年的一架玉磬,這是玄宗特地用藍田玉給貴妃做的,原來楊貴妃不僅能歌善舞,還擅長擊磬,玄宗「顧之悽然,不忍置於前」,就派人送到倉庫裏去了。

有一天,有一個樂工給唐玄宗敬獻了一方頭巾。樂工說:他曾經在玄宗面前彈琵琶,一陣風把貴妃的領巾吹落在他的頭巾上,過了一會才掉下來,之後他覺得頭巾異香撲鼻,香氣經久不散,就把頭巾收藏了。如今把這方頭巾獻給皇帝做個紀念。玄宗接過頭巾,不禁落淚,說:這是瑞龍腦的香氣啊,是天寶末年交趾進貢的,一共就10顆,都賜給貴妃了。

無休止的思念和愧疚,唐玄宗向兒子提出想重新安葬楊貴妃,以慰貴妃在天之靈。禮部侍郎李揆出面反對,他說:「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一句話點醒了唐玄宗。肅宗本人正是馬嵬之變的後臺,現在要改葬楊貴妃,不就意味著給馬嵬之變翻案。

玄宗只好偷偷派一個宦官去重新安葬貴妃,哪知道貴妃屍體早已腐爛,只剩了一個香囊。看到香囊,玄宗痛徹心扉。


說起李隆基大家都有點陌生,說是唐玄宗大家都知道。685年9月8日李隆基出生,武則天之孫。唐玄宗是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也是唐朝最繁榮昌盛時期的皇帝。

李隆基外表英俊瀟灑,做事果斷,不含糊。會琴棋書畫,音律最為精通。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最心愛的兩個女人,一個武惠妃和楊玉環楊貴妃。這主題和武惠妃沒有太多關係,這裡不多提了。

楊貴妃是武惠妃的媳婦。武惠妃死後。唐玄宗李隆基把楊貴妃霸佔。違背禮儀道德,,楊玉環同樣有一個愛好音樂,擅長歌舞。更令唐玄宗喜愛。

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攜帶楊貴妃出逃。逃到馬嵬坡,隨行的將士發生叛變,逼迫李隆基縊死楊貴妃。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李隆基唐玄宗是最愛楊貴妃的。感情用得深,即使正常人也是會想起的。

唐玄宗對楊貴妃一直念念不忘,對楊貴妃之死更是耿耿於懷。多次派人祭奠楊貴妃。並為其改葬遷墳。

玄宗相思成災,上碧落下黃泉滿世界找。終於找到了,一番溫存之後還許下諾言: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遠為連理枝。

玄宗把楊貴妃的香囊珍藏在衣袖裡。又讓畫工畫了貴妃的肖像,張掛於別殿,朝夕視之而欷歔焉。

唐玄宗孤獨終老,整天鬱鬱寡歡,茶不思飯不想。最後因此去世,享年78歲。

兩人愛情收到許多詩人歌頌。也備受世人提起。翻拍電視。


謝謝小祕邀請。一代帝王李隆基對死去的楊貴妃,平心而論是愛恨交加、一言難盡。前期的李隆基與楊貴妃,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舞蹈家,珠聯璧合,成就了一代帝妃的娛樂楷模。為了楊貴妃喫荔枝,李隆基不惜千萬裏派人奔赴二廣地區去採摘,真正是「三千寵愛集一身」。為了自己,李隆基也容忍了楊貴妃表兄楊國忠的治國無能,最終卻眼巴巴的目睹大唐天平因「安史之亂」傾斜而二手一攤。在逃難到陝西馬嵬坡時,李隆基也只能咬咬牙賜楊貴妃一紗巾自盡。雖然楊貴妃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但她的確影響和破壞了大唐政治力量的平衡。因此,楊貴妃的死,談不上無辜。像楊貴妃這樣的國色天香,天生是愛情尤物,一旦被李隆基相中成了「比翼鳥」、「連理枝」,則需要

整個天下來奉養她。為了她,李隆基生生丟掉了皇位,失去了對大唐的控制。由愛轉恨,無時無刻不在李隆基的心頭纏繞。

當然有的,思念貴妃是玄宗晚年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玄宗深知,楊貴妃個人對政治並沒有什麼興趣,這場震蕩四海的安史之亂的滔天責任主要並不在她。貴妃在馬嵬驛被逼死之後,玄宗對楊貴妃還是充滿眷愛,而且始終忘懷不了貴妃。

唐玄宗並不願意楊貴妃死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直接威脅到了京城長安的安危,在這個至關緊要的時刻,玄宗指揮失誤,逼著哥舒翰去打了一場必敗的戰鬥,導致潼關失守。潼關天險是叩開長安的大門,此地落入叛軍之手後,京城十萬火急,玄宗不得不考慮退路了。而安祿山反叛的口號就是要誅奸臣楊國忠,楊國忠早就在地勢險要的蜀地有了自己的安排,因此君臣決定皇帝退居蜀地。六月十三日夜,在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帶領數千禁軍的保護下,玄宗帶著楊貴妃姐妹、皇太子和部分公主皇孫們祕密逃出長安。

六月十四日,玄宗一行人行至馬嵬驛時,當時人困馬飢,連玄宗都喫不上飯,何況普通將士們。叛軍壓境、皇帝落荒而逃,面對如此慘境,對宰相楊國忠長期以來專權誤國的憤怒,這時在又累又餓的將領和兵士們內心中被激發起來了,楊國忠和家人被嘩變的軍士以謀反罪名殺死。在羣情激奮的環境下,玄宗只好默認了這個事實。

但這時軍隊包圍著馬嵬驛還不退散,矛頭直接指向了楊貴妃。禁軍首領陳玄禮說得更直接:「楊國忠謀反,貴妃不宜留在身邊了,請您割捨對貴妃的恩情讓她正法!」憤怒的玄宗回答道,「我自己會處理!」,言下之意是不用你們管,但這時六軍軍情沸騰,另一個大臣又來勸玄宗早下決斷,玄宗反駁道,楊國忠謀反,貴妃在深宮怎麼會知道?這時高力士對作困獸斗的玄宗直接把局勢給挑明瞭:「貴妃確實沒有罪,但將士殺死了楊國忠,貴妃在您的身邊,將士們怎麼能自安?處置了貴妃,將士們安心了,那您也能安全了」。就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玄宗被迫賜死了楊貴妃。貴妃被迫自殺後,屍體被草草葬在馬嵬驛附近的一個黃土坡下。

玄宗在流亡路上對貴妃的追念

玄宗在馬嵬驛被六軍和羣臣逼得親自賜死愛妃後,體會到了眾叛的滋味,接著皇太子李亨帶領太子團隊脫離玄宗北上靈武,又讓玄宗嘗到了親離的味道。李亨雖然才智遠不如其父,但他這一步確實沒有錯,組織政治軍事力量平定叛亂、興復李唐是順應人心之舉,年邁的玄宗早已失去了政治生命力和積極進取心,一味奉行逃亡主義了。

悽惶的玄宗在赴蜀的路上,開始了對自己多年來所作所為的反思,他雖然後來下了罪己詔,並且對平叛有自己的安排處置,但此時皇太子李亨早已在靈武自立為帝,玄宗為了大局被迫接受了這個現實,他自此以後就失去了自己作為皇帝的政治權勢了。

玄宗一路上可以說嘗盡了人生百味,但他也沒有停止對多年伴侶楊貴妃的思念。宋朝人編的《楊太真外傳》裏傳說,楊貴妃剛死,玄宗就讓高力士端著荔枝去祭祀她的亡魂,這個肯定是不可信的,當時憤怒的六軍逼死貴妃、誅殺諸楊,正是羣情激昂的時候,玄宗怎麼可能會去火上澆油。但白居易在《長恨歌》裏寫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這一句當有史實依據,玄宗在去往蜀地的路上,因為悼念楊貴妃而譜了一首樂曲《雨霖鈴》。

玄宗回到長安後改葬貴妃引起的政治風波

玄宗到了蜀地之後,在發生了先是太子即位、然後皇帝傳位這種奇聞後,被迫當了太上皇。應該說玄宗還是很有大局觀的,他基本默認了這個事實,再沒有對軍國大政插手過,避免了皇室內鬥,也有利於平叛局勢的穩定。玄宗在蜀地呆了一年二個多月,由於蜀地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又遠離戰亂,雖然內有小規模的叛變,但總的來說玄宗這段時間過得還是非常安定平靜的。

肅宗至德二年,唐朝軍隊相繼從叛軍手裡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兩京,這是一個具備重大政治意義的勝利。因此,唐肅宗決定迎回在蜀地的太上皇玄宗。由於玄宗享國四十餘年,政治影響力深厚,俗話說「虎老餘威在」,因此肅宗對父親懷有深深的猜忌之心。太上皇的鑾駕剛到鳳翔,玄宗身邊的六百禁衛就被逼卸甲收掉武器而且就地解散,父子之間的猜忌可見一斑。

玄宗回京後,父子倆經過一番父慈子孝的表演後,太上皇最終在高力士、陳玄禮和玉真公主等人的陪伴下,被安置於玄宗潛邸興慶宮,玄宗在這裡度過了兩年多還算平靜安逸的生活。

玄宗此時最忘懷不了的就是楊貴妃,因此他不僅派遣宦官去祭奠貴妃,而且打算以官方名義為楊貴妃隆重改葬。但這事遭到了禮部侍郎的堅決反對,禮部侍郎實際上也代表了當時羣臣的意見,他們認為,如果官方改葬楊貴妃會引起當時參與馬嵬之變眾人的疑慮和憂懼,這件事是不可行的。也確實如此,官方改葬貴妃的話,那肅宗支持的馬嵬之變以及參與馬嵬之變之人誅殺楊氏家族的合理性就等於遭受到了挑戰。面對這種政治局勢,玄宗無奈,只能以私人名義派宦官為貴妃改葬。當時貴妃身邊還留著一個香囊,宦官將其帶回獻給玄宗,玄宗淚流滿面。

夾雜著對貴妃的思念,玄宗在遺恨無窮之中去世

回到長安的玄宗由於失去了政治權勢,自然過起了清靜無為的生活,人一閑下來就難免懷舊,宮中到底都是楊貴妃的影子。

楊貴妃生前最擅長擊磬,太常藝人和梨園弟子都比不上她。玄宗為了愛妃特意製作了一架玉磬,這架玉磬用藍田之玉雕琢而成,上面裝飾滿了金翠珠鈿,還鑄造了一對兩百斤重的金獅子作為腳座,可謂珍貴異常。這座玉磬有幸逃過戰亂,如今人亡器在,玄宗看到後心酸不已,不忍心放到眼前,於是讓人送到太常寺倉庫收藏起來。

玄宗又曾經召回楊貴妃喜歡的舞女謝阿蠻,謝阿蠻為玄宗獻舞之後,拿出一個金環給玄宗,說這是楊貴妃以前贈送給她的。玄宗看到貴妃舊物之後,老淚縱橫痛哭不已,引起了對貴妃的無限思念。

由於改葬貴妃不成,玄宗後來讓畫師王文鬱為楊貴妃畫了一副像,懸掛在宮中,玄宗朝夕看望。玄宗還為貴妃畫像題了這樣的贊語:

萬物去來,陰陽反覆。百歲光陰,宛如轉轂。悲樂疾苦,橫夭相續。盛衰榮悴,俱為不足。憶昔宮中,爾顏類玉。助內躬蠶,傾輸素服。有是德美,獨無五福。生平雅容,清縑半幅。

玄宗在這裡盛讚楊貴妃的美麗與品德,反應了他對貴妃的基本評價,玄宗從沒覺得貴妃是所謂的禍國奸妃,反而認為她有內助美德。

玄宗在興慶宮度過了兩年多還算悠閑的生活後,由於史思明再度叛變和洛陽的失守,唐肅宗面臨的政治局勢緊張起來。肅宗為了防範太上皇,於是默認李輔國把玄宗幽禁到太極宮甘露殿,而且把玄宗身邊的高力士、陳玄禮等人都調走了,玄宗在這種高壓的政治環境下,積鬱成疾,帶著對國家和祖宗的悔恨,帶著對楊貴妃的愧疚,帶著對失去權柄的抑鬱,帶著對不能見到叛變平息的遺憾,五十年太平天子唐玄宗最終抱恨而終。


肯定是有想起的!越是孤獨寂寞的老人越會想美好的過去!


想起過。唐玄宗為太上皇時,向唐肅宗李亨提出想重新安葬楊貴妃,並派宦官專門尋找,但唐肅宗不理會此事,且把唐玄宗軟禁,唐玄宗整日閉居深宮,也就無可奈何此事了。


他在想在天比翼鳥,在地連理枝


不是想沒想過,而是時時在想,為了這個女人,灰都扒了,能不想嗎


傳說想過,並差使去馬嵬坡看了,找到一隻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