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花白,衣衫襤褸,抱着天文攝影器材穿梭在山林裏……因爲現實和夢想的強烈反差,湖北十堰70歲的“追星老漢”吳世英一下子火了。他的照片像表情包一樣在網絡傳播,許多網友形容這位爺爺“腳踩在淤泥裏,把手伸向漫天星辰”。


“追星老漢”吳世英


而在村子裏,吳世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有的村民認爲他是“瘋子”,家徒四壁,卻全國各地亂跑。


在“燒錢”的天文愛好者羣體中,他是一個“奇葩”。他自稱去過30多個省份,見證了9次日食,參加了8次“星空大會”,但每次僅有幾百元經費,只能吃泡麪,露宿街頭,甚至逃火車票。


2017年,他在附近的村小建立了一個小型天文教育基地,將一個天文望遠鏡送到學校,還幫其訂了一份天文雜誌。最近,他想在家搞一個天文觀測站,還想在家背後的山頂建一個天文臺,前者因爲自己不會操作相關設備擱淺了,後者因爲需要龐大資金,被村民笑稱爲“癡人說夢”。


從小癡迷天文

鎮上唯一訂閱雜誌的人 崇拜徐霞客


在盤道村,吳世英稱得上一個傳奇。


吳世英所在的梅鋪鎮盤道村位於十堰市東北部,在秦嶺南坡與大巴山東延餘脈之間,鄂豫兩省交匯處。這裏溝壑縱橫,羣山環繞,從十堰出發,開車需要近3個小時。吳世英家的白色平房橫在半山腰,要跨過一條小溪,爬上林間的陡坡才能到達。


吳世英拿着天文設備 受訪者供圖


14歲時,吳世英上初中,開始從地理書上瞭解到地球、行星以及一些天文現象。那時他每次考地理基本都是滿分,但當時的信息無法滿足他對天文知識的渴求,此後的幾年總是一邊學習,一邊尋找與天文有關的書閱讀。


有一次,他偶然得知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地址,就寫信過去諮詢困擾自己的問題。幾個月後,一位姓唐的專家給他回了信,並推薦幾本專業書。他專門到十堰把書買回來,一本一本地啃。


吳世英初中畢業沒再繼續上學,跟着父母幹農活。19歲那年,他被分配給村大隊放牛,爲了不被村民發現自己放牛時偷偷看書,他總將牛趕到距離村子較遠的地方,然後躲在溝裏看書。有一次看書入了迷,牛跑丟了,好不容易纔找回來。


村裏至今還流傳着一個關於吳世英的笑話。有一次深夜,他爲了看星星,裹着一牀被子坐在河堤上等,結果太困睡着了,整個人摔到河裏。吳世英在種地方面不是強手,但是因爲一些天文知識,對天氣預測非常準確,村民春種秋收遇到很多問題都會諮詢他。


吳世英保存的書籍和雜誌


吳世英的房間有一個皮箱和幾個紙箱,皮箱裏除了能認出封面的《四書五經》《徐霞客遊記》《易經》,以及一本他購於1988年的《簡明天文學詞典》,其它很多是一些沒有封皮、泛黃的天文書籍。幾個紙箱全是《天文愛好者》雜誌,紅星新聞記者翻開其中一箱,發現最早的一本時間是1989年。


吳世英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訂《天文愛好者》雜誌,一直到現在,他收藏的雜誌價格從0.25元、0.6元、10元到現在的12元。吳世英回憶,那時候村民書信較少,但是郵遞員每個月都會給他送書,後來和郵遞員熟了,對方告訴他,一位村民在他的帶動下訂了兩年雜誌,後來沒再堅持,梅鋪鎮就只剩他一個人訂雜誌。


初中時,吳世英的孫女樑心嬌經常到外公家翻書看,她對外公的天文書籍不感興趣,每次都挑選《紅樓夢》《水滸傳》和一些外國名著。初中物理、地理對於她來說很難,她常常向外公請教一些問題,有時候也突發奇想地問:“世上有沒有外星人?”外公總是用宇宙大爆炸、星系、黑洞、蟲洞回覆她,她聽也聽不懂。


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是吳世英最喜歡的人物。徐霞客的一套四本《徐霞客遊記》一直是他的枕邊讀物,至今已經翻了六七遍。以前,他以徐霞客爲榜樣,致力於走遍全國;現在,他常常笑稱:“徐霞客只走了半個中國,而我基本走遍了全國。”


“現代夸父”

“追日”第一站是漠河 經常露宿街頭


吳世英“追日”旅程的第一站是黑龍江省漠河。公開信息顯示,上個世紀的最後一次日全食發生在1997年3月9日,漠河是全食帶上中國境內唯一的城市,也是最佳觀測地點。


吳世英記得,他帶着一隻單筒望遠鏡趕去漠河,和幾千人一起觀測。天空漸暗,忽然全部變黑,人們發出海嘯般的呼喊,然後天空又慢慢變亮。人生第一次看到日全食,讓吳世英興奮不已。


吳世英


隨後,他還順道去了大興安嶺,一路上一邊欣賞北國風光,一邊想着節省開支。據吳世英說,那次來回32天,他花了700元錢,沒住過賓館,要麼住好心人家裏,要麼露宿街頭。


漠河之行讓他對天文現象越發迷戀。


1999年,他到海南的天涯海角看“南方的星空”;


2008年,他到新疆阿勒泰觀看了21世紀第一次日全食;


2009年,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光臨長江流域,他在武漢的漢口江灘和幾萬人一起見證;


2010年,他輾轉千里到雲南大理,觀看了日環食;


2012年,他到福建莆田晉江入海口,看到了海上日環食;


2016年,他第一次出國,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觀看了日全食;


2018年和2019年,他又分別在內蒙古和哈爾濱看了兩次日偏食。


在吳世英印象裏,1999年去海南最爲波折。剛到廣西,他身上就只剩下140元錢,繼續往前快沒錢了,返回家又不甘心。最終,吳世英選擇破釜沉舟,將140元全部用來買了去海南的汽車票。到了海南,他就和當地的乞丐在一起,真有好心人給他5元、10元……


2010年去大理前,吳世英接到電話,得知小孫子因病去世了。當時他正在火車站,心裏猶豫了一下還是踏上了南下的火車。他爲那趟大理之行寫了一首打油詩,其中兩句是”孤身一人到雲南,落淚春城看日環“。後來,他回家第一時間到孫子墳前燒紙,並燒了幾張拍攝的日食照片。


在去雅加達之前,吳世英曾打算到美國,後來因爲辦簽證繁瑣就放棄了。2016年,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他終於踏出國門,一個人在雅加達待了4天。因爲語言不通,加之坐車太貴,他就一個人在街上溜達,最終在城市的河邊找到一戶居民,願意他上視野開闊的二樓觀景。他至今還珍藏着從雅加達帶回來的、關於當天日食報道的報紙。


全國各地的火車票


吳世英有一個藍色小盒子,裏面裝滿了這些年去全國各地的火車票,西寧、武漢、西安、福州、南寧……大多都是硬座和無座。


這些車票要麼是去看天文現象,要麼就是去參加“星空大會”。“星空大會”是天文愛好者觀測星空、天體攝影、展示天文器材等活動的一種聚會。據吳世英講,他到現在總共參加了8次這樣的會議。


《天文愛好者》的編輯蘇晨記得,吳世英每次參加“星空大會”都提前一兩天到達,穿着樸素,但和大家交流熱情,“因爲吳老師講方言,有些話我們聽不懂,但能夠感受到老先生興奮的心情”。


吳世英在“星空大會”發言 受訪者供圖


2018年的兩次活動,蘇晨向承辦方介紹了吳世英的情況,承辦方免費邀請他參加。媒體報道中,吳世英被稱爲“現代夸父”,在其中一場活動中發言,他穿着灰色馬甲,舉着話筒,胸前掛着大會的證件。吳世英介紹,他每次發言都是一個主題,應該在學校普及天文教育。


老吳的夢想

爲學校建教育基地 後山建一個天文臺


趙明是湖北最大的民間天文臺——星光之友天文臺的臺長,2016年和幾個小夥伴投資60餘萬,在十堰鄖西大山裏建了一個天文臺。2017年4月,趙明認識了到天文臺參觀的吳世英,並得知了他的天文夢想。


吳世英家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


在趙明看來,愛好天文的羣體普遍有比較好的教育和經濟條件,吳世英卻是一個例外。他還記得第一次到吳世英家的場景,家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到處破破爛爛,其中一個房間裏擺着用粉色的窗簾蓋着的兩臺天文望遠鏡。“雖然只是入門級的(天文望遠鏡),但是反差特別大。”趙明很震撼。


當天,趙明教吳世英調試好新設備後,吳世英決定把其中一臺送到附近的村小——盤道小學,在那裏建設一個小型天文教育基地。他們把設備搬到學校一間空出來的教室,本打算和學生們一起看星空,但是安裝好已經是晚上,學生也放學了。後來,吳世英又自討腰包爲學校訂閱了《天文愛好者》雜誌。


如今,盤道小學只有20多位學生,3位老師。在張校長看來,村小有時候連音體美一些副課都沒法滿足,天文教育就更是奢侈了,學生們現在看不懂這些雜誌,但可能會爲將來的人生打開一扇窗。


除了在學校建立天文教育基地,吳世英一直有一個建天文臺的夢想。很多年前,他用家裏的優質地在後山山頂換了10多畝地,爲了日後建設天文臺作準備,可是龐大的資金是個大問題,後來退耕還林,山地也變成如今的山林。


吳世英還未完工的天文觀測點


他退而求其次,決定在家裏打造一個小型天文觀測點,工期斷斷續續。10多年過去了,如今這個天文觀測點還是一個水泥臺,牆面砌得歪歪斜斜,鋼筋露在外面。一面他自制的旗幟,也因爲風吹日曬,只剩下半截。


但是吳世英使用天文觀測點的心情已經迫不及待。2018年,他讓趙明幫他買了一套天文觀測點的設備,全新的需要兩三萬,最後吳世英湊了一萬買了一個二手的。吳世英設想,在他建的平臺上搭一個活動棚,放着天文望遠鏡和電腦,電腦的另一頭可以連接投影儀,將觀測拍攝的影像實時呈現在投影儀上。


2018年6月,趙明按照吳世英的想法,教他操作過一遍,但是操作太複雜,吳世英沒搞明白。現在,新設備一直躺在箱子裏,他將一個小的望遠鏡擺在水泥臺上。雖然小,但是路過的村民都會被這個“傢伙”吸引,和吳世英開幾句玩笑。


村民眼中的“瘋子”

家人並不支持 孫女覺得外公很酷


在盤道村大多數村民看來,吳世英是一個“瘋子”,村裏人給他取了一個外號——野驢子。天文對這裏的村民來說太遙遠,“日子過好比啥都重要”。


吳世英家的房子


吳世英家的周圍,村民幾乎已經將平房換成了樓房或新房,他們在房前屋後搭起棚子種植香菇。只有吳世英的房子還是上世紀80年代建的,至今仍然沒能通車。


吳世英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小時候患病,智力有缺陷,沒有勞動力;女兒嫁到隔壁的鎮上;另外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多年,一般只有過年纔回家。十多年前,吳世英的老伴去世,家裏常年是他和大兒子生活。早期時候,除了種地,吳世英跟着工程隊修大壩、修路,後來還做過販賣藥材的生意。


在孫女樑心嬌看來,外公的愛好的確很酷,但也給家庭帶來巨大負擔。吳世英經常外出,不僅讓家裏失去一個勞動力,還需要花費一部分錢。樑心嬌的媽媽是家裏的老二,因爲吳世英常年外出,她不得不和母親擔負起整個家庭。


吳世英在家建的天文觀測點 受訪者供圖


樑心嬌說,他們一家人其實都不支持外公的愛好,但是外公總是有點不顧一切的意思,後來家人也就不說了。


在吳家,只有吳世英的大兒子是他的粉絲。這十幾年,他和父親一起用小斗車,一車一車拉來沙石和水泥,建造天文觀測站;他還會一張一張看父親從全國各地拍攝的照片,一本一本翻父親訂閱的雜誌。


除此以外,他還從父親口中積累了大量地理、天文知識。記者採訪時,他總在一旁聽着,有時插一句,立刻會被父親打斷。他並不在意,還是津津有味地聽着。



紅星新聞記者丨 潘俊文 湖北十堰攝影報道

編輯丨張莉


本文爲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臺留言舉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