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认为南方人更会吃,更擅长吃,也更愿意花钱吃!我堂姐在江苏江阴的一个镇上做小生意,她每天的午餐起码4、5个菜,有肉、有红烧鱼、有炒青菜、有狮子头、还有大虾呢,看得我只羡慕流口水!

2014年国庆节期间,我回到老家江苏江阴青阳镇的小姨家,国庆节当天中午,一张大圆桌子上摆满了菜,有梭子蟹、大虾、红烧鱼、鸡肉炖白萝卜、红烧排骨、红烧肉、猪肉烧千张、狮子头等等,我跟著表姐一起去的菜市场买菜,那一年梭子蟹大丰收,15元一斤,我表姐买梭子蟹将近200元,买大虾将近100元,买其它菜百十元,一顿饭的菜估计350元,买回家自己做的菜,一桌子菜相当的丰盛,看到老家人这样吃,我感到汗颜。

因为我每天早上喝一碗牛肉汤,中午吃一碗捞面条,晚餐炒2个菜,喝白面汤,吃蒸馍,几乎生活中每天都如此,比起江苏江阴老家亲戚的饮食,我差远了。

坐标河南洛阳,中原人也算北方人吧,就是喜欢吃一碗面条,天天吃饭都很简单,也不舍得在吃上多花钱。

我或许不能代表整个中原人,但是我在河南生活了30多年了,绝大多数的亲朋好友,生活上的饮食都是比较简单的,尤其是夏天的午餐就简单的极致,切点黄瓜丝,捣点大蒜做成蒜汁,然后放进食盐和香油,煮面条过凉水后,捞面条到碗里,浇上蒜汁,放进黄瓜丝,就觉得吃的很不错了。

很多北方人不会吃鱼,不会做鱼,尤其不会吃和做海产品,比起南方人吃的差的太远了!


从秦岭,陕西,四川,广西一线往东,内蒙,山西,河南,福建,湖南没去,其它地方都去过了,去的最多的是黑龙江,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江西,在湖北长到18岁,家在上海,因工作原因,大大小小的吃饭地点,场面见识了不少。总体而言,各有特设,但更喜欢南方菜。黑龙江哈尔滨,马迭尔旅馆的西餐,我们家就没有喜欢的,秋林公司的干豆腐是比较喜欢的特色菜,香肠的味道还真不咋地。大连的海鲜不错,尤其喜欢海胆。北京,喜欢阳坊涮肉配小二(锅头),海碗居的炒红果(山楂)味道好极了,老北京炸酱面真心不喜欢,在北京吃过几次新疆地方驻京办的菜,羊肉串不错,仿膳饭庄的菜不错。青岛的菜不错的,单县羊肉汤美美的。九江地方小,江西菜味道真好,或许好多菜与家乡湖北的菜差不错,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味道。安徽的毛豆腐,上过舌尖,我在绩溪吃的,不喜欢;臭鳜鱼味道不错,在屯溪老街吃的菜都喜欢,陈淑芳烧坊的酒上过舌尖,我们家喜欢买回来蒸鱼,蒸鸡鸭,吃口上佳。江浙沪菜比较精致,白吃不厌,上海的拌面绝对比武汉的热干面好吃。广东的粤菜,大酒店的就不用说了,味道非常好,尤其喜欢广州黄埔区往东靠近增城,珠江边榕树头下的露天美食摊档,广州人说那里是广州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湛江的沙虫,白切雷州狗,在佛山吃的干锅三文鱼腩,广州酒家的五仁月饼味道都非常好,现在在上海吃饭,先喝汤的习惯也是在广东那边养成的,广州去广西梧州,在肇庆高速公路口小吃摊吃的红烧脆皖鱼和牛肉,十年了味道也忘不了,脆皖鱼肉熟了,鱼刺死劲拉都拉不下来,当地人说脆皖鱼上市前一个月养在急流中,喂食绿豆才能长成这样;广西梧州的冰泉豆浆,桂林的米粉,三花酒,江鱼都是好味道,在梧州的蛤蚧酒据说功能强大,没尝过,有人本来请我吃穿山甲的,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重庆小面喜欢的,虽然油,火锅好吃但辣的有点吃不消,在西南铝业所在的小镇上,有一种麻椒娃辣的我不敢下筷子。说说武汉,家乡菜都喜欢,唯有武汉人的好面子,商务餐总是剩的多,浪费,还有就是纸碗,我不能容忍,所以越来越不喜欢到小吃店,越来越感到在武汉生活无所适从。去年到今年到西安多次,西安的小吃还没重样,西北工业大学靠近大唐西市的会议中心对面弄堂里,竟然吃到了地道的湖北菜,以后西安还要多去,我们组织的秘书处在西安,给我创造了吃西安美食的机会。


感觉是看个人吧。

家中有勤劳的,就多整些菜。懒的人,就一日三餐米粉或馒头配点菜。

当然,在我家是不可能的,我家婆家就是一日三餐都是白米饭。说真的真吃不下,特别是夏天。

说说我吧,我每天最重视早餐,尽量不重复的做,营养均衡点。中午反倒随便点,粗粮加蔬菜为主。夜晚吃饭,但有汤。

闽南人喜欢喝粥,粉面什么的也有,都是轮流吃,不会三餐都一样。

听说有的地方,早上煮一大锅饭或蒸馒头,然后吃一天。这样我真的会受不了。

米饭,咸饭,煲仔饭,粥,稀饭,包子,馒头,面包,肠粉,意粉,乌冬,河粉,面线,米粉,面,夀司,汤圆,小米粥,糖水,各种炖汤,哈哈,不要问我为什么那么多,只因为,我叫吃货。

自己做,尽量卖相普通,但是吃得安心开心。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关于吃,那更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无一不能装进中国人的餐盘,把一切原材料加工成可以入口的美味,仿佛是国人天生的技能。

但是,什么是会吃?却没有一个让所有吃货认同的衡量标准。

在中国的历史上,华夏文明始于中原大地,而中原,在现代的地理位置划分上则属于北方,那会南方的众多省份还被称为蛮荒之地,说起吃,北方则当仁不让。

就拿答主所在的山东来说,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崭露头角,史料记载,那会的厨师以家畜、家禽、野味和海鲜为原料来制作美味。在西周、秦汉时期,鲁国都城曲阜和齐国都城临淄,都是相当繁华的城市,饮食行业盛极一时,名厨辈出。

而孔子则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这也可以看做是当时北方人的一种会吃。

但是随著历史的发展,北方多战乱,南方则比较稳定,所以,经济重心慢慢往南方发展,而吃,在南方也更加呈现的花样众多而精致,北方则显得更加粗犷。不过,现在的饮食交流,由于交通的便利性,经常在一个城市可以吃到全国的美味,还是以答主所在的济南为例,不论是八大菜系还是各地的名小吃,都可以寻到他们的影子,而更是有很多人,来到济南,吃大餐首先要吃的就是鲁菜,而吃小吃,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煎饼,这些人,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答主都觉得他们是会吃之人。

但是,所有的吃,离开了它的发源地,由于原材料的不同,以及需要照顾当地人的味觉体验,已经多多少少与原本的味道有所区别。


必然是南方人会吃。只要看看八大菜系,除了鲁菜,其它菜系全在南方。

八大菜系除了鲁菜,还有川菜(四川)、粤菜(广东)、苏菜(江苏)、闽菜(福建)、浙菜(浙江)、湘菜(湖南)、徽菜(徽州),均是南方菜。

除了八大菜系,影响较大的还有,赣菜(江西)、鄂菜(湖北)、本帮菜(上海)、客家菜等地方特色菜系。

北方的有东北菜、京菜(北京)、津菜(天津)、豫菜(河南)、冀菜(河北)。但是说白了,北方菜中除了京菜、津菜(还是源于鲁菜),其它菜的特色全是烩菜,烩菜……还有陕西、山西人的特色是面食??

南方人吃的比较精致。菜案之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美绝伦,比较多元化。南方植被覆盖,物种丰富,不同地域差异也比较大,决定了食材也丰富多样,可以因地制宜,做出不同风格的精美食物来。即便是寻常家庭,每顿也要做出不同的几菜几汤来。客观条件上,这是北方所远远不能比的。

如果说北方人是吃货,那一定是指吃的多,用的碗大,吃的不讲究,要不为啥北方出壮汉呢,哈哈哈??


我觉的我在南北都生活过的人回答比较接地气点吧。当然是南方人更会吃了,咋们抛开那些高大上的菜系,聊聊市井上的。

比如我之前生活在河北的一个经济强市,去农贸市场买菜也是经常去的,鱼类的话,好像就是四大家鱼,其中还是以鲫鱼为主,海鲜品种也不多,虾、螃蟹、皮皮虾,海螺无非就这几样。当然大点的批发类市场品种当然会丰富点。所以物产没南方丰富,自然也造成了北方人在吃的方面,比较吃亏。

比如有一次在农贸市场上碰到了,新鲜上市的竹笋,作为南方人的我自然不能错过,这个季节的美食。可很多当地人,并不喜欢买。甚至还有人问我竹笋的做法。还有一个例子,是在东北的时候,不过有十几年了。单位一起开伙,那时候还有人不知道芋头是什么东西的。

其次,北方的小吃种类少的可怜,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很少。肉夹馍、煎饼、炕土豆、烤冷面,传遍了全国。但是能让人吃一口,就能记起某个地方的东西确实不多。相反南方小吃就多很多了,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有灯罩糕,白蛇烧饼,鱼面,瘦肉丸 松糕,九层糕,还有很多没法打名称的,最重要的是,这些小吃很少能在别的城市里找到类似的。

总结来说,南方物产丰富,对食材的二次加工方法也多,比如蔬菜能嗮成各种菜干,鱼也能嗮成各种咸鱼和鲞,肉也能制作成各种腊肉。小吃丰富,不带重样的。


首先这个问题肯定是南方人提出的,最近总有一些在南方落魄的人,跑到网上找优越感,真正吃了苦发了财,有文化有素质的南方人是不会这么干的,因为他们知道这里面有政策的原因,有国家发展的需要。但是既然话题抛出来了,那我就想简单聊一聊。一般说到吃,都说这个菜系那个菜系,我想换个角度谈谈。吃文化需要的是传承和习俗,比如羊肉,内蒙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都不错,但新疆的更好吃,因为新疆那几个民族自古就是巴依老爷传统,载歌载舞,花天酒地,蒙古那边主要是打仗,自然就是战饭了。而羊肉离开了西北和内蒙,越往里走,羊肉的质地越差,由于食材的变化,导致就需要大量的调料和厨艺来弥补,陕西离的近,那就稍微加工一下变成羊肉泡馍,再往里走就需要炒出红油,来点十三香了,这一点放在海鲜和蔬菜上也适用,特别是海鲜,在沿海城市做法很简单,有的直接就是煮一下或者生吃。而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不是菜行天下,是要使劲吃饭的,靠的是主食,而北方主食的食材是明显优于南方的,无论米面还是杂粮,营养和口感肯定是北方的好,所以古代的北方人很多就不吃菜,东北的大米口感无敌,河北人山东人的大饼就是一个字,香,山西人的馒头不加糖吃著就是甜的,陕西人的面条放点辣椒用油一泼,耋就行了。南方就不同了,稻米营养不够,加上口味也不好,那就需要菜来填补营养,最差也要把米饭炒一下,没有菜是难以下咽的。另外,我还想为鲁菜正个名,鲁菜不是山东菜,那是皇家菜,也可以说是儒家菜,官家菜,并且从秦始皇开始,就封禅泰山了,鲁菜就行天下了,不光北方,你去南方不吃辣椒的地,也都是鲁菜的做法。并且老祖宗的聪明才智相当牛逼,鲁菜不光刀工火候,更是营养搭配合理,至于味道,民间的鲁菜自然差很多,但是你去北京等大城市,专业的鲁菜馆菜品相当贵,特别是日本人没有发明味精之前,鲁菜通过吊汤产生的味道那是无法复制的,所以成了天下菜。鲁菜还有一个小兄弟,那就是淮扬菜,是明清时期江南富庶后,大户人家的私房菜,很多发明创造,也是高级鲁菜师傅到私人厨房发明的,并且目的也是为了等皇帝下江南的时候用,平时也是退休的官员和官商吃的,后来才流传到民间,所以说江南不产糖,但菜是甜的,因为那时候的皇帝和高官轻易还到不了产糖的地,只好把糖请到江南来了。粤菜靠的是食材,厨艺是客家人从内地带过去的,是广东福建富庶之后又回传内地的,流行一共也没几十年。再有就是其他的什么辣椒菜系,我就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辣椒没有传入中国之前,怎么吃饭的问题?说了很多,主要还是想告诉那些地域黑,无论南方北方,都是中国,大家都是中国人,南方有的地方富了,那是全国人民去建设的,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投入,还有大量内地的矿产资源,说个不好听的,没有国家政策,光那些石油煤炭金银铜铁都让你倾家荡产。所以,再不要搞这些事了,尊重别人的文化习俗,理解别人的痛苦难处,多关心多帮助,少讽刺少挖苦,社会会更和谐的!


什么叫会吃不会吃?会吃应该是把相同的食材,通过烹饪做得更入味,而不是每顿饭做几个菜。每顿饭做几个菜应属于生活水平方面的问题,跟会不会吃没什么关系。即使每顿饭都做10个菜但不好吃,这能叫会吃吗?什么是好吃呢?谈到好吃,是帝王将相、富商缙绅更有发言权呢?还是贩夫走卒、下里巴人更有发言权呢?显然是前者,后者连饭都吃不饱,何谈好吃不好吃?既然做得好吃才算会吃,就不能不提到四大菜系。

第一、鲁菜。鲁菜是最早成系统的菜系,也是唯一自发型菜系。即然是自发吗!当然就无可借鉴,自己开发出来的菜系。既然自己能开发出一个菜系,怎么能不会吃呢?所以,美食的本源就在北方,北方人当然比南方人会吃了。

第二、淮扬菜。扬州虽然地理位置处于南方,但饮食习惯兼融南北。由于地处京杭大运河,所以,京菜对淮扬菜的影响勿庸置疑。而且,南方菜的酸、辣、甜的原素,对淮扬菜影响很小。淮扬菜以咸鲜为主,北方原素更多。

第三、川菜。是典型的百姓菜,重油、重辣,对食材和做工的要求都不高,物美价廉。但有地域限制,虽然风靡全国,但也只是年轻人的喜爱,北方老年人一般吃不惯。

第四、粤菜。受食材限制而且口味清淡。粤菜讲究不时不吃,内陆省份不靠海,所以,要吃到时令海鲜价格不菲,最常吃到的往往是小吃。虽然说食在广州,但粤菜在全国的餐饮市场占比最低。

通过以上分析,鲁菜和淮扬菜对烹饪的要求最高,烹饪技法也最多,菜式也最丰富。川菜基本是百菜一味,就是麻辣。粤菜属于小众菜系,好多人根本没吃过,更谈不到会不会吃了。从菜品的烹饪和丰富程度来看,无疑北方人更会吃。北方有满汉全席、国宴用的是淮扬菜,北方人会吃是勿庸置疑的。你听说过哪个皇帝吃川菜吗?哪次国宴用粤菜吗?什么好吃,无疑他们更有发言权,因为,他们吃的我们都没吃过。既然说北方人更会吃,为什么北方人不觉得,因为贫穷限制了你。鲁菜是菜品中的贵族,从食材到烹饪要求都很高,所以价格就很贵,普通人根本吃不起。真正的鲁菜师傅都不好找,普通的鲁菜馆做的鲁菜都是低端的,还不一定正宗。川菜因为物美价廉、作工要求不高,所以被广泛接受。北方人不是不会吃,而是吃不起。相比从前,北方的美食是退步了,而不是进步了。北方人平常吃的是鲁菜吗?是淮扬菜吗?不是,是家常菜。南方人每顿做4、5个菜,北方人就炖一个大白菜,你当然认为南方人会吃。其实,与其说南方人会吃,不如说南方人有钱。北方人有钱肯定比南方人会吃,毕竟,北方菜系比南方菜系高级得多。


在祖国的大地上,哪里都有会吃的,哪里都有会穿的。只要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个个都会吃,也个个都会穿。

我个认认为,什么叫会吃?凡是自己觉得合自已的口味,吃得开心,吃得欢心,吃得舒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等,就叫做会吃。同样,什么叫做会穿?自己觉得穿得合身舒适保暖,又不刺激别人眼球而是吸引别人眼光的,就叫会穿。

吃得好主要靠自己的身体来评价,穿得好既要靠自己的身体,也要靠别人的眼光来评价。


什么叫「会吃」,是指吃得量大还是品种多呢,指代不清。若单指胃口好吃得多,或许从整体上来说北方人胜过南方人,若从品种上来说南方人超过北方人。相对而言北方人在「吃」的方面略显单调,但是在量的方面绝对足够,北方饭店的菜肴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如果二个南方人第一次去北方,在饭店用餐若不知情点中盘规格的,一个菜足够也。反之,二个北方人第一次去南方,点了五个菜还不多吃。品种方面北方就大大不如南方,用流行语来说,广东人什么不敢吃。南方各个不同地域菜肴的丰富程度往往使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难以想像,而且特别讲究色、香、味,相比北方特点的炖菜,简直天地之别。简之,北方人注重「量」不讲究「味」,南方人讲究「味」和「品种」不注重「量」。谁会吃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