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OR LIFE? 對於波音來說,這是個問題。

  作者|朱國順

  在埃塞航墜機事件剛剛發生後,我在上一期《新民週刊》中首先提出,極有可能是舊機型與新發動機之間不匹配,造成了737MAX8接連發生事故。逐漸揭開的真相,正在不斷證實這樣一個判斷。

  那麼,有着這樣一個明顯缺陷的飛機,是怎樣通過了一系列審覈關口,一路無阻地交付了四五百架,並且在印尼空難後還未引起足夠重視,最終又導致了埃塞航事故的呢?

  波音還做錯了什麼?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波音還犯下的錯誤,是因爲它是波音。

  據《華爾街日報》17日報道,美國交通部已對波音737MAX系列客機如何通過安全審批展開調查。矛頭直指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和波音公司本身。

  波音在美國的地位無人能比。這不僅體現在它每股400美元左右的股價上,也體現在國防部代理部長是它原來的副總上。不誇張地說,波音是美國實體經濟中最有競爭力的公司,不折不扣的“美國寶貝”。

  盛名之下,危機也在悄悄地滋生,那就是對波音盲目信任帶來的監管失控。FAA自我標榜以嚴格嚴謹著稱,別國飛機要拿FAA適航證,不說比登天難,至少要被扒掉幾層皮。但是當FAA遇上“美國寶貝”波音,除了“情人眼裏出西施”之外,難免有“癩痢頭兒子自家好”的心態。且不說美國大公司聞名世界的遊說能力,就說對經濟、就業的貢獻,就不能不讓FAA“投鼠忌器”。金融業裏有“大而不能倒”,波音則常常“大而不敢查”。

  波音737MAX的誕生,在於空客320neo的出現。737與320是“基友”兼“冤家”,性能相近、市場相近、售量相近。新一代320neo的出現,是因爲有了LEAP-1A那樣的新一代發動機,可以提高15%左右的效率。LEAP-1A比前一代CFM56直徑粗20多釐米,對於以CFM56爲目標發動機設計的320來說,換發動機沒什麼問題。但是當737也順應趨勢準備選用新一代LEAP-1B發動機時,問題就來了。

  在上週文章裏我已經講過,737是以更早一代普拉特·惠特尼公司JT8D發動機爲目標發動機設計的,機翼離地近,選用CFM56已經十分喫力,要把短艙口“踩扁”才能確保有合理離地距離。選用更粗壯了20多釐米的LEAP-1B,實在是勉爲其難,只能通過前移發動機掛架和調整發動機角度等一系列“補漏”方法,來盡力讓737用上新一代發動機。爲了防止這些調整造成飛機可能的仰頭失速,於是又用上了傳感器和防失速系統來幫助自動壓低機頭。

  從波音角度來說,這樣處理是用最少花費得到更高效益,利潤最高。但是對於監管部門FAA來說,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面前:這種調整是否足夠安全以及這是衍生機型還是新的機型?

  以上市公司和美國人的特性,波音當然認爲這是安全的並且是衍生機型。衍生機型不需要太多額外培訓,可以節省大量費用,讓737MAX與320neo比有競爭力。這個時候,監管機構的立場就十分重要。但是,面對“大而不敢查”的波音, FAA有多少判斷能力呢?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爲了幫助737趕上落後於320的9個月進度,FAA甚至讓波音自己的工程師承擔應由FAA進行的檢查。以至於有媒體在提及這個細節時,用了“帶血的FAA”這樣的字眼。

  有大量信息表明,737MAX經過這麼多的改進後,波音並沒有特別說明這些改進帶來的變化,以及具有的“自動低頭”的特性,併爲此進行過必要的、足夠的培訓。這不能不說是盛名之下的波音“致命的錯誤”。

  顯然,這一切得到了FAA的背書同意,這也是FAA越來越多被捲入漩渦中去的原因。

  對這一切最好的註解是,在埃塞航空難後,美國交通部長進行了一次“事先張揚”的乘坐737MAX8旅行。這生動地解讀了“大而不能查”的內涵,當然也被視作是政客的一次拙劣表演,頗有幾分“上樑不正下樑歪”的諷刺。

  MONEY OR LIFE? 對於波音來說,這是個問題。

  轉載請在評論區留言,獲得授權!

  轉載時,須註明作者、出處和微信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