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念田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世人往往將秦始皇帝和漢武帝並稱,將二人視爲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爲的皇帝。秦始皇的主要功績是蕩平六國,一統天下,漢武帝同樣銳意進取,極大地開拓了漢朝疆域,對今天中國疆域有着重要影響。那麼漢武帝時期的漢帝國究竟擴充了多少疆域呢?

漢景帝時期的漢朝疆域和諸侯勢力

01 對抗匈奴,掃清邊患,溝通西域

漢武帝一朝最重要的軍事成就是出擊匈奴,肅清北部邊疆。漢高祖劉邦曾經御駕親征,卻遭遇了匈奴大軍圍困,不得已只能賄賂匈奴單于的閼氏以求脫身。自此以後,漢帝國對於匈奴便一直委曲求全,忍辱負重。直到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對匈奴發動了三次具有決定性的戰役,解除了匈奴對邊境的威脅,極大地擴充了北部邊疆。

元朔二年(前127年),車騎將軍衛青率軍沿着黃河北岸出發,對河套地區的匈奴部衆發動突然襲擊,奪取了富饒的河套地區。黃河在中華大地上拐了一個“幾”字形的大彎,河流像一個套子一樣流過,在今寧夏、陝西和內蒙古相接地區形成了一個肥沃的“塞上江南”,漢朝得到此地後便在這裏屯田養馬,成爲了抗擊匈奴的重要基地。

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地區示意圖

元狩二年(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從隴西出發,深入匈奴境內千餘里,匈奴渾邪王率領部衆四萬多人投降。漢帝國在新佔領的河西走廊地區設立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成爲了漢帝國向西域探索的重要通道。

當時漢朝將玉門關以西的廣袤區域稱爲西域,這裏散佈着三十六小國。爲了配合對匈奴的戰爭,漢武帝先後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企圖聯合西域大月氏、烏孫等國,共同抗擊匈奴,開啓了中原王朝和西域諸國的交流,爲後來漢王朝完全控制西域奠定了基礎。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十萬騎兵,從東西兩路夾擊匈奴。衛青大軍越過大漠,挺進千餘里,大破匈奴主力。霍去病大軍則孤軍深入,長驅直入,擊斃、俘虜匈奴部衆七萬多人,封狼居胥山。自此,匈奴元氣大傷,不斷西遷,失去了對漠南地區的控制。

02 擴充東北疆域

漢初,燕人衛滿在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政權,表面上對漢朝表示臣屬,但天高皇帝遠,保持着很大的獨立性。至衛右渠時,兩方矛盾進一步升級。元封二年(前109),遼東東部都尉與衛氏政權發生衝突,遭到攻殺,漢武帝遂徵調全國囚徒罪犯充軍進攻衛氏政權。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夏,衛右渠被部下所殺,衛氏政權就此滅亡。朝廷將衛氏政權故地和遼東東郡的一部分劃分爲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確立了漢帝國在該地的控制。

四郡示意圖

03 平定南方

漢武帝在位期間,高度重視對南部地區的控制和經營。

秦末大亂期間,秦國南征兵團滯留嶺南,首領趙佗自立爲王,建立了南越國。漢初,南越國內附漢廷,卻還保持着高度的獨立性。武帝時,南越內部反對漢朝的勢力企圖割據嶺南,對抗漢朝。元鼎五年(前112年),漢武帝下令水陸兩路大軍南攻南越。次年春,漢軍即攻破番禺(今廣東廣州),滅南越國,中央朝廷在這裏設立了海南、蒼梧、交趾等九個郡。

東南地區,越族分爲東甌和閩越兩部。建元三年(前138),東甌遭到閩越進攻而向漢朝求救,漢武帝立刻發兵,逼退閩越,東甌部衆遷居江淮地區。此後,閩越又兩度進攻,最終爲漢朝降服,其部衆也遷居江淮地區。

漢帝國的西南地區分散生活着一些少數民族部落和小國,當時被稱爲“西南夷”。漢武帝對此一手以大軍相壓,一手又用懷柔手段,逼迫夜郎歸附。此後,漢武帝又徵發刑徒和巴蜀兵,徹底征服了西南地區,逼迫滇王投降,卻又授予他王印,讓他因俗管理當地。

漢武帝時期的漢朝疆域擴張

總而言之,漢武帝在位期間,漢帝國兼用軍事、外交等多重手段,恩威並施,剛柔並濟,極大地擴充了漢帝國的疆域。經過漢武帝數十年的銳意進取、苦心經營,漢帝國的聲威和勢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峯,也爲今天中國的廣袤疆域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段義孚:《神州:歷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