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燁珺

3月22日,在中信出版集團主辦的信睿論壇上,圍繞着如何防範債務風險、投資者在2019年又有哪些挑戰和機遇等問題,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任澤平,展開了一系列頗具深度的討論。

瑞?達利歐認爲,類似於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實際上已經在歷史上出現過多次,未來也可能發生多次。債務週期一共分爲7個階段:早期、泡沫、頂部、蕭條、和諧的去槓桿、推繩子和正常化。其中,整個週期中最重要的是泡沫階段,在這個階段計算現金流非常關鍵,而新買家進入市場和貨幣政策放鬆是重要信號。

“無論你認爲市場是漲還是跌,無論你認爲形勢是好還是壞,債務都在上升。” 2008年的時候,G20國家全球債務大概84萬億美元左右,到今天全球債務達到了136萬億美元,增長了60%左右。朱民認爲,我們生活在債務陰影的不確定性之下,理解這一點對市場人士來說特別特別重要。2019年對資本市場來說是恐懼和貪婪的臨界點,“基本格局和背景是“高債務、高風險、高波動”。

陳志武提出了對中國債務風險控制的看法。他認爲,世界是靠債務推動發展的。中國和1997年前的亞洲四小龍、印尼、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增長方式是一樣的。一是靠投資帶動增長,二是靠債務融資爲主的投資手段給債務帶來資金的支持。但相比之下,中國企業的外債更少,今天的中國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也比當年的這些國家強很多,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幹預,使得債權方和債務方找到平衡點。

談及中國經濟前景,瑞?達利歐認爲,中國現在有更好的實體經濟的循環,而且經濟增長率、生產率和收入增長率持續高位。朱民也提到,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中國從來沒有經歷過主要的經濟危機,當前來說,主要的挑戰在於理解債務風險。

關於通脹在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達利歐解釋道:“我覺得有兩種通脹,第一個是貨幣通脹,這是由貨幣政策導致的通脹;第二個就是供給不足導致的通脹。”他認爲,現在還沒有看到貨幣通脹,同時也沒有出現因供給不足產生的通脹,近期出現通脹的機會不大。

圍繞“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這一問題,瑞?達利歐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投資者進入中國,在中國市場投資。如果投資者不到中國來投資的話,那就錯過了一些機會。趙令歡認爲投資雖然有風險,但是風險的解決辦法也會有中國特色。

任澤平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第一個判斷是,大約在今年中期,中國經濟將會觸底。第二個判斷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在今年將會否極泰來。他認爲,這些年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是推進較快的。這一輪行情是改革落地加速的改革牛。

談到投資組合的構建,達利歐認爲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平穩且平衡的投資組合,長期來看其實贏利不是重點,應當着眼未來。但很多人在投資的時候往往處於零和狀態,而且經常做出情緒化的投資決策,比如說一般應該抄底,但是很多時候是在高點時買入。達利歐希望能夠減少投資的波動性,也希望《債務危機》能在這方面對投資者有所助益。

正如達利歐在其全球暢銷書《原則》中解釋的那樣,他相信,絕大多數事情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發生的,所以通過研究事物的規律,人們可以理解事物背後的因果關係,並制定妥善應對的原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