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舞是漢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潮汕地區。英歌舞主要表演形式為大型 集體舞 ,舞者雙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對擊,動作健壯有力,節奏強烈。舞后還有歌舞小戲,稱「 英歌 後棚」。英歌舞屬漢族廣場情緒舞蹈, 廣東汕尾市 , 陸豐市 ,汕頭市和普寧市是英歌舞最盛行的縣市,根據民間藝人的口耳輩傳和一些佐證資料的介紹, 潮陽英歌 源溯明代。英歌舞的表演獨具魅力,它以剛勁、雄渾、粗獷、奔放的舞姿,構成了磅礴、威武、強壯、豪邁的氣勢,給人以力與美的震撼。

最經典的作品是《三打祝家莊》,改編自小說《水滸傳》的情節,一百單八將以一種粗獷而又有力的舞蹈動作,為我們再現梁山好漢當年的英姿颯爽,雖然對於其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但潮人普遍認同第一個說法:及時雨說,是用於求雨,也是崇敬《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松江,因為他的稱號就叫做及時雨。雖然其作品最出名的是《三打祝家莊》和《攻打大名府》,這使得我們更加愛認為其正是源自於小說《水滸傳》,究竟是《水滸傳》造就了英歌舞?還是英歌舞造就了《水滸傳》?我們不得而知,最重要的是展現了對英雄人物的無限崇拜和追求。

看一本《水滸傳》,再欣賞一段英歌舞,不失為一種真正享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