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一生倔強,一生清亮。

  作者:樂看世界

  原標題:他被梁啓超稱爲500年來第一偉人,卻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屠夫

  1885年,也就是光緒十一年,在7月27日,有一位七十四歲的老人在福州去世。聞訊,當時的慈禧太后心情竟頗爲複雜。一方面,失去了左膀右臂,是極大的損失,而另一方面,朝堂之上再也沒有如他這般不識時務,敢頂撞自己的人了。

  此人,就是清朝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

  而歷史上,對左宗棠的評價卻是極度的譭譽參半。

  梁啓超對他的評價是“五百年來第一偉人。”在當時清庭腐敗窩囊的統治下,是左宗棠力排衆議,虎口奪食,從虎視眈眈的沙俄手中奪回了新疆,這一度維護了清庭近二十多年的顏面;

  但在回人的眼中,左宗棠卻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人。在剿滅回人叛亂中,左宗棠不顧道義,坑殺了主動投降的回人近七千人,被回人成爲“左屠夫”;

  而在慈禧眼中,左宗棠更是個桀驁不馴,卻又忠於朝廷的矛盾人物。

  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即便歷經百年滄桑,依舊有如此大的爭議呢?

  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作爲晚清的四大重臣之一,左宗棠的命運堪稱傳奇。

  和曾國藩的早年愚鈍不同,左宗棠打小就是鄉裏的“神童”。而其母,更是對左宗棠作出“老三宗棠則有萬裏封侯的希望”的評價。但左宗棠的仕途,卻異常的不順遂。

  二十歲那年,左宗棠爲了儘快考取舉人,走了一條捷徑——賣家產買功名,這樣就可以參加本年度的鄉試科舉。不幸的是,左宗棠的文章雖然頗有見地,但當時清朝的科舉制度,卻極爲死板,對文章的要求必須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因爲太有自己的想法,左宗棠的試卷被斥爲“遺卷”。幸運的是當年是道光皇帝五十大壽,他特命考試官從遺作中挑一些好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左宗棠的作品從五千部中遺作脫穎而出,更是被挑選出來的六部作品之首。

  在鄉試中考取舉人,這是左宗棠在科舉考試中取得的最高成就了。此後,他有三次赴京參加會試,但都紛紛落選。

  此時的左宗棠,雖有才華,但功名一無所獲,腳無立錐之地。更不幸的是,由於家徒四壁,他甚至連書都沒得看,基本的學習慾望都無法滿足。

  我們都說,你只管努力,其他的都交給天意。但是左宗棠,卻偏不信邪。左宗棠覺得,自己是塊金子,缺的只是機會。既然傳統的科舉制度不適合自己,他便反其道而行之,化被動等待爲主動出擊,選擇毛遂自薦。

  其實早在十九歲那年,左宗棠就因爲主動出擊,遇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江蘇布政使賀長齡。賀長齡爲官二品,管轄江蘇的財務和人事,對當時的左宗棠而言是個不折不扣的“大佬”。

  這一年,因爲母親去世,賀長齡回到湖南長沙。而早前,左宗棠就聽過賀長齡,並因其“學術純正,心地光明“而傾羨,一直盼望得見。

  這次,恰逢賀長齡返鄉,這對當時的左宗棠來說,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是,此時的左宗棠身無分文,更沒有功名。兩個人的身份地位,如雲泥之別,再說,賀老已經46歲了,會接見自己這個黃毛小子嗎?這一度是左宗棠心中的揮之不去的疑慮。

  但是,賀長齡不但接見了他,還和左宗棠相談甚歡。由於早期的鑽研,左宗棠對國事和財政分析的鞭闢入裏,這更令賀老驚喜萬分。毛遂自薦的結果,就是左宗棠被賀老收入門下,他讀書難的問題,也因此迎刃而解。

  而在接下來的一年,賀老更是對左宗棠悉心調教。每次左宗棠來還書,賀老“必問其所得,互相考訂,無稍倦厭”。而左宗棠的學識,也就是在賀老輪番的拷問中砥礪成長的。

  一年後,賀長齡離開長沙,離別之際他更是把左宗棠推薦給自己的弟弟,時任長沙城南書院的院長,賀熙齡。

  或許是這次的經歷,更讓左宗棠堅信,是金子,就不應該被動等待。在城南書院,左宗棠從當初的考取功名,開始轉向研究民生的實際問題。同時,他也結交了像羅澤南,丁敘忠這樣的同窗好友。一段時間後,志向遠大的左宗棠,想要尋求更大的發展。恰在此時,機會又悄然而至。

  1836年,醴陵知縣得知大名鼎鼎的兩江總督——陶澍省親將要路過當地,便爲其安排了館舍。爲了討陶澍的歡心,他邀請左宗棠爲陶澍寫幅對聯。爲兩江總督寫對聯,左宗棠眼前一亮,決心再一次主動出擊,但是他該如何抓住這個機會呢?

  經過仔細蒐羅,左宗棠發現,陶澍在任期間,興修順利,治理漕運,頒佈了一列有利於民生的工程。且其祖上在主政期間,也頗受百姓好評。他打算拍拍陶澍的馬屁,於是,便有了那副著名的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左宗棠的苦心經營沒有白費,陶澍一見對聯,大爲歡喜,立即召見了這位才華橫溢的教書先生。而在這之後,左宗棠更是主動“二顧陶澍”,最終與陶澍成爲姻親。左宗棠從一個落魄的舉人,就這樣直接做了兩江總督府的四品幕僚。這一年,左宗棠二十六歲。

  那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幸運的是,左宗棠沒有一昧地被動等待,他從來都知道自己是一塊金子。而他更明白,就算是金子,一昧地等待,最終只能被黃沙掩埋。所以,在不斷沉澱自己的同時,他開始留意每一個可以抓住的機會。

  機會往往留給最有準備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有多少人,在一味準備的過程中,卻丟掉了一閃而逝的機會?

  狂傲自比諸葛亮

  除了推銷自己,左宗棠身上的另一特點,就是狂放,高傲。

  早年的時候,他就常常自比諸葛亮。左宗棠認爲自己的才華就像諸葛亮一樣,他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外號,叫“阿亮”。身邊的人都認爲左宗棠太高傲,不夠謙卑,甚至因此疏遠他。但是這並不影響左宗棠,他甚至越來越自信。

  對別人的溜鬚拍馬,他也喫得沾沾自喜。

  福建人林壽圖曾在左宗棠麾下做幕僚。一日,兩人正在商議要事,外面傳來喜報。林壽圖連忙拍左宗棠的馬屁,“此諸葛所以爲亮也”,意思是說左宗棠就是當今的諸葛亮。這讓左宗棠很是受用,不住地點頭微笑。

  而左宗棠的狂放,不僅僅是在爲人上。在戒律嚴明的清末,圓滑如李鴻章懂得虛與委蛇。但是這一套,左宗棠根本就不對付。

  清末貪腐成風,慈禧太后腳上的一雙襪子,都需要秀娘趕工半月。上樑不正下樑歪,宮中的太監也想着法子貪污。在當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所有升遷回京的官員,都必須向守門太監繳納“宮門費”。甚至連曾國潘,都不得不遵從。

  1881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勞軍歸來。進京面見慈禧時,就被小太監擋在了門外,太監張口便要十四萬的宮門費。

  一生節儉的左宗棠哪裏拿的出來,耿直的他大怒道“我是出入百萬軍中無人可攔之人,如今怎會巴結你這些鼠輩?”說罷,返身轉回去。太監哪裏見過這種陣勢,一時間都懵了。

  最後,因爲數天未見左宗棠,還是慈禧親自過問,此事才得以解決。

  奢靡成風的清朝,偌大帝國只剩下一副殘軀。在那個年代,左宗棠的狂放,更是帝國僅存的燭光。在夜色降臨時,用微光照亮巨人前行的道路。

  最後的倔強,挽回帝國二十年的尊嚴

  通常,我們說一個人倔強,多多少少有點貶義。但是,因爲左宗棠的倔強,晚清整整二十年的顏面得以維護,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1873年,左宗棠以脣槍舌劍,戰勝了政治對手李鴻章關於“海防優於西防”的言論。他奉命西征,奪取被沙俄侵佔的新疆近150萬公里的土地。但是,擺在眼前最大的困難不是敵人,而是資金的問題。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當時的西征,左宗棠粗略算了算,每年需要耗費的銀子需要800萬兩。但是習慣了驕奢的清庭,國庫已然告急,哪裏拿得出這麼多銀子,只能勉強撥出200萬兩銀子。

  一方面是捉襟見肘的資金,另一方面又是頻頻告急的軍事,在如此兩難的情況之下,該找誰借錢呢?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左宗棠反其道而行之,居然找洋人借錢。

  而且利息可不低,年息最高達到了18%,這幾乎是各國銀行每年利息的2倍。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洋人在放高利貸。而且,左宗棠每次貸款的金額動輒得咎就是上百萬兩。這對當時財政緊張的清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情勢之下,兩廣總督勸左宗棠,不能這麼幹。戰打贏了還好說,一旦輸了,貸款賠都賠不起。而且,李鴻章又在虎視眈眈,誰又能保證,他不會趁機落井下石呢?

  這一切,左宗棠難道不知道嗎?他比誰都明白,可是他看的更遠,左宗棠知道西防的意義之重大,不僅僅是爲了那150萬公里,更是爲了震懾周邊一直虎視眈眈的國家。他的倔強,是源於他能真正的審時度勢,西征是必須之舉,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堅持做正確的事,即使別人不會理解。而爲了展現自己的決心,這個已經年入花甲的老人,在出徵的時候,更是讓士兵擡着自己的棺材走在行伍中。在場的士兵,無不動容。最終,左宗棠將沙俄趕出新疆,收回了150萬公里的土地。

  這一次的倔強,左宗棠師出有名,他是爲了國家。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左宗棠一直閃耀着星光。

  他倔強,在別人囿於孔孟那些老一套的時候。科舉中屢屢碰壁的左宗棠反其道而行之,主動推薦自己,結實名流。最終在不惑之年,大器晚成。

  他也倔強地高傲,過份自信,相信自己就是諸葛亮。

  而他最後一次的倔強,更是源於對形勢的正確分析和祖國的一片赤誠,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冒着成爲千古罪人的危險向洋人借款,終爲朝廷奉獻了自己最後的心力。

  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左宗棠的這句話,或許是自己一生最好的寫照。

  *作者簡介:樂看世界,杭州新媒體運營狗一枚。2019年,渴望與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國學一刻,讓文化走進生活,讓國學溫暖你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