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即蘇東坡,北宋最著名的詞人,所作之詞多爲豪放派風格,因其爲人坦蕩坦曠達,善於因緣自適。即便是他遭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烏臺詩案,他也能很快調節自己的情緒,隨遇而安。

  烏臺詩案其實根本就是有人故意歪曲誣陷蘇軾,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因蘇軾反對新法,而他在文壇地位太過耀眼,影響力太大,對新政的推行不利,便被誣陷貶職了。公元1080年二月,蘇軾被貶到黃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市,任團練副使,一個小職稱。

  初貶黃州,生活都很困難,再加上精神上的壓力,起初蘇軾也曾寫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裏狂言醒可怕”這樣惴惴不安的詩句。但當生活安頓下來以後,親朋舊友的關心,樵夫野老的幫助,州郡長官的禮遇以及山川美景的吸引,蘇軾漸漸走出陰霾,看透一切,隨遇而安。

  公元1082年三月,正值春季,四十六歲的蘇軾外出遊玩,來到了距黃州不遠的蘄[qí]水縣(今湖北浠水縣)清泉寺。這裏景色很美,寺廟下臨蘭溪,溪水出於箬竹山,向西流淌着,溪邊盛開着美麗的蘭花。

  蘇軾有感而發,創作了《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詞的上闋描寫了清泉寺幽雅的環境和美麗的風景,山下的小溪潺潺流淌,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彷彿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

  詞的下闋轉而抒情,蘇軾看着這春的生機,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這是詞人不服老的宣言,是對生活和未來的追求,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寫出如此催人自強的詞作,也只有蘇軾才能做到了。

  蘇軾曠達樂觀、因緣自適、熱愛生活的性格,是他之所以受到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