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在日本被奉為「國技」,是日本人特別喜歡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

其實,在術康君看來就是2個穿褲衩得胖子在比賽摔跤嘛

兜襠布、赤裸上身,在直徑4.55米的圓形土俵中進行角逐,巨人相撞,戲劇性十足。

開場中
看出了一絲和諧

一直很納悶,同樣是胖為什麼他們會如此靈活,扭打、撐架、前拱……各種翻騰,甚至是劈叉,他們也很在行。

比賽很激烈。靠推力、撲力,底盤力量非常足

多麼靈活的「胖紙」

與摔跤手們全身精瘦、倒三角的身材相比,相撲手可真的是贅肉滿全身。膀大腰圓,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是不是有一點可愛。

粉嫩的「胖紙」

01 相撲手的體脂率

術康君目測下,相撲手的體脂率應該在40以上吧,是純靠體重在跟對手PK吧。

隨堂小知識

體脂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體脂率通常在30以上算肥胖。

普通人的體脂率

看圖,相撲手體脂率40%是肯定有的(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樣)

然鵝……事實往往是用來打臉的。

相撲手的體脂率通常在25%左右!(50kg的妹妹體脂率也這麼多)

創造了日本相撲史上最多連勝紀錄的超級大橫綱(橫綱,相撲手最高等級) 160kg的白鵬,體脂率25%。

而有著「最瘦相撲」之稱的隆の山俊太郎體脂率居然只有8%!

左:隆の山俊太郎

02 他們為什麼看起來那麼「胖」

嘿,人家不叫胖,叫壯!

因為體重是相撲手實力之一,想想如果比賽時候,300多斤的對手衝過來,如果沒有與他相當的體重,很有可能直接被撞出去了,力量再大都沒用。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相撲手,那是有要求的:

年齡在15-23周歲,完成國家義務教育,體重75kg以上,身高不得低於173cm。

通常相撲手的體重在150kg左右。所以,他們必須讓自己變重。

CCTV-9有一期節目叫《異於常人——肥胖症》,比較了普通胖子和相撲手的「胖」。

一個相撲手的肌肉並不比肌肉男少,只是被皮下脂肪掩蓋了肌肉而已。

普通肥宅胖子

由於攝入能量過多,缺少運動,脂肪堆積在皮下、內臟,嚴重影響器官正常運行,並造成骨骼關節的負擔。

相撲手

肌肉多,皮下脂肪較多,內臟脂肪少,體脂率低,塊頭大。他們的肌肉量、體重、柔韌性、心肺功能更符合相撲這項比賽的要求。

03 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狂吃+特定運動

相撲手通過吃大量食物、規律的作息,再配合高強度特定專業運動訓練,讓絕大部分的脂肪都堆積在皮下,跟肥宅胖子是不一樣滴。

輕盈如他們

他們每天天亮開始(凌晨4-5點)進行空腹運動,相撲基本動作、舉重、硬拉、對抗……等等一直訓練到中午11點,持續約6小時。

每天都進行的重頭訓練
每天都進行的重頭訓練

這樣空腹訓練下來,相撲手飢餓極強,會吃下更多食物,他們的體重也就這麼「撐」出來了。

相撲手每天只吃2頓,每頓的量遠遠超過常人。他們每天要吃約20000大卡熱量的食物,是普通小女生的10倍!

快吃快長

比如日本非常有名的特色火鍋CHANKONABE(力士什錦火鍋),把各種肉類(牛肉、雞肉、魚肉)、豆製品以及蔬菜一起燉,通常是一桌人吃一鍋,而相撲手是一人吃一鍋

吃完了,接下來午睡2-3個小時。這種快速進食和睡前進食是增加體重的最好方式。

以盆計的食物

下午起床繼續訓練,訓練完了再繼續吃,吃完了再休息睡覺。每天訓練的間隙,還會吃幾塊芝士蛋糕和幾根熱狗,加加餐~

如此巨大的食量和運動下,他們身體儲存能量、消耗脂肪的方式也在不斷改變,以適應他們幾百斤體重的需求。

沒有體重高限的相撲比賽,其實是體重、力量、技巧的綜合比拼,「保重」是他們能夠在賽場夠穩如泰山,秒殺對方非常重要的實力。

術康營養師溫馨提示

體脂率不是越低越好,通常情況下男生體脂率在15%-18%,女生體脂率在20%-22%比較好。

適量且營養均衡的飲食配合科學有效運動,才能更好的控制各項健康指標。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