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善 果 報

依《十善業道經》錄出

離殺生,得成就十離惱法

一、於諸衆生普施無畏。二、常於衆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爲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衆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離偷盜,得十種可保信法

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佈。七、處衆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離邪行,得四種智所贊法

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三、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離妄語,得八種天所贊法點

一、口常清淨優鉢華香。二、爲諸世間之所信服。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衆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離兩舌,得五種不可壞法

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離惡口,得成就八種淨業

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離綺語,得成就三種決定

一、定爲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離貪慾,得成就五種自在

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離嗔恚,得八種喜悅心法

一、無損惱心。二、無嗔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衆生心。七、身相端嚴,衆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

離邪見,得成就十功德法

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三唯皈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切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輾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舍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未完待續)(摘選自《學佛入門系列之三 居家學佛行儀》)

寺 院 簡 介

重慶市北碚區縉雲山是具有1500多年曆史的佛教聖地,與四川青城山、峨眉山並稱爲“蜀中三大宗教名山”。縉雲山上雲霧繚繞、羣山疊翠深處便是千年古剎縉雲寺。縉雲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後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曾親筆賜名“禪真宮”。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浙江幽谷淨滿禪師入蜀,按其師無見睹禪師指示,“逢縉則上,遇雲則住”,進山重建縉雲寺。萬曆二年(1574年),明神宗皇帝敕賜縉雲寺爲“迦葉道場”,自此,縉雲寺成爲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

1931年,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大師在寺中創辦的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使縉雲寺在整個中國佛教界聞名遐邇,培育了大批佛教人才。太虛大師、法尊法師、正果法師、惟賢法師是縉雲寺自清末民國至今時代幾代高僧的代表人物。太虛大師所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後來發展爲“人間佛教”的思想,如今,“人間佛教”思想經過衆多繼承者的闡揚發揮,越來越受到佛教界廣泛重視。縉雲寺將遵循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現實”的教導,努力開展弘法利生事業,以此報答祖師教誨之恩。

祈願縉雲寺在新時代重現輝煌!

編輯 續慧

圖源 網絡

縉雲寺理念

善心善行,不忘初心

踐行太虛大師“人間佛教思想

學佛先做人,人成則佛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