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脈影像經絡,洞察文娛風潮

  今日(3月20日),由《中國電影報道》出品的脫口秀節目《鸚鵡話外音》開播兩週年。節目由影評人、編劇史航“主持”,每週一20:10在電影頻道播出,圍繞每週上映的熱門電影和熱門電影話題展開5分鐘的評論。

  對於觀衆來說,這檔節目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可以領教到專欄作者史航犀利、率性的點評;另一方面,可以作爲一份可信度高的觀影指南。史航在節目中從不藏着掖着,就像節目的口號“鸚鵡話外音,每週都交心”一樣,他對電影的態度一直愛憎分明,是不是值得買票,他每次都能給到確切答案。

  節目開播不久,就有位老導演找史航“興師問罪”,只因在節目中,評論了一部不推薦觀衆去看的“遺憾的電影”。5分鐘的節目看似容易,實際上史航和欄目組遭遇過不少困擾、頂住了壓力,也在不斷地探索。

  做一檔有價值的脫口秀節目

  史航在微博上一直以犀利和毒舌著稱,對待影視作品他有觀點、有立場,當然也有能得到絕大多數網友認同的審美和鑑賞力。儘管他喜歡且擅長輸出尖銳觀點,但在電視節目裏要比在網絡上困難得多。更何況,在2017年節目開播之前,電視上基本找不到一檔像樣的影評脫口秀,《鸚鵡話外音》不但開創先河,更是摸着石頭過河。

  史航覺得做這件事是在切割自己的時間,他每週至少要看兩部院線電影,碰到熱門檔期看得更多,一年就是一百多部。

  史航和欄目組一直努力在有限的時間裏把節目做的更好看、更有價值。縱觀《鸚鵡話外音》走過的兩年,會發現有一些調整和變化。

  首先是調整角度和邏輯。談論電影時史航喜歡羅列細節,這個習慣在微博個人空間上無傷大雅,在電視節目裏面對觀衆並不合適——評論電影不能劇透是一個常識。

  節目開播前幾期史航從細微處不斷調整自己的表達,智慧地繞開劇情,但又用觀衆能理解角度和話語做闡述。

  其次是對內容版塊的調整。就算只有五分鐘,節目還是儘量分出版塊,力求能更好的突出節目特色,爲觀衆服務。“鸚鵡心上人”曾是一個推薦、點評人物的小版塊,頗受觀衆喜歡,後來替換成了“鸚鵡寒暑表”,就是不斷探索的改變。

  史航迴應說:“決定誇一部分人就先歇會兒,因爲第一沒有多值得誇,第二如果只是夸人的話,可能《鸚鵡話外音》的色調也太單一,但是要說夸人的詞,我是肯定沒有用盡。”

  做一個跟觀衆同進退的影評人

  《鸚鵡話外音》雖然主打的是史航感性且犀利的點評,但史航同時也希望節目能給觀衆選擇電影帶來有價值的建議。他想通過節目讓觀衆儘量避開爛片,把電影票錢打進好電影的賬戶。

  史航談到他做這檔節目的初心,仍然可以底氣十足地說,他想“做一個跟所有的觀衆能夠同進退的影評人”,正如他經常在節目最後說的那句話,“那些我真看過的電影,那些我真喜歡的電影,那些我真心感到遺憾的電影,我都會拿來與你們交心。”

  史航總能用充滿智慧的角度、辛辣的語言把他不喜歡的電影批得體無完膚,比如批評《絕世高手》時,痛斥盧正雨像是來面試的年輕人彙報他的閱讀範圍;批評《李茶的姑媽》時,直指電影藐視觀衆、藐視人性、甚至藐視喜劇邏輯,是動手動腳的爬行,沒能站着掙錢。如此犀利、大膽,將《鸚鵡話外音》打造成了電視上最毒舌的影評脫口秀。

  當然對有些影片,史航“恨不得拿50分鐘來替它推廣”,但最後它的票房還是不盡如人意,史航覺得遺憾,“無論像《黃金時代》、像《明月幾時有》、像《老獸》、像《妖貓傳》,很多片子其實你盡心了,但總覺得還沒儘夠力。”

  史航的毒舌,給他和節目組都帶來不小的壓力。經常會有電影主創或片方找到他、也找到欄目組“打招呼”,希望他能爲電影說兩句好話,其中不乏他圈中的熟人、好友、偶像。甚至有不少人因爲他對電影的差評通過不同渠道來“興師問罪”。

  但《中國電影報道》節目組和史航頂住了這些壓力,始終堅持在節目裏說真話,並堅持自己辛辣點評的風格。他的堅持賦予了節目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收穫了觀衆的信賴和認可,《鸚鵡話外音》成爲觀衆不可多得的觀影指南。

  兩週年不是節目的句號,而是新的起點,相信接下來《鸚鵡話外音》會越來越好。

  【文/孤大肥】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