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評『2017年十五大外語佳片』和『2017年十大外語最爛片』BY 卡西里

影音點評傳送門:2017年十五大外語佳片

 

 

---------諸多電影爆雷,斟酌觀看,以上影音版,以下文字版---------

我的2017年外語年度十五大佳片:1.異星入境 2.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3.銀翼殺手2049 4.顛父人生 5.派特森 6.老師有問題 7.她的危險遊戲 8.極地追擊 9.猩球崛起終極決戰 10.羅根 11.畢業風暴 12.拆彈少年 13.海邊的曼徹斯特 14.可可夜總會 15.美國製造

值得一看:母親!、逃出絕命鎮、(諾粉必看)敦克爾克大行動

----------------------------------以下詳述------------------------------------


沒有《敦克爾克大行動》。


配樂異常之搶近乎吵,整部電影乾脆都你配樂高潮段落重播重播重播好了反正三條線的最後是一條線往高潮飛奔而去。《敦克爾克大行動》是諾蘭本色的一次完美展現,作為一部演給諾蘭粉看的電影來說相當稱職,對一件史實的理解用非常個人的方式呈現出來,但這究竟是敦克爾克還是發生在哪裡的戰役似乎沒差,戰爭之於戰役,戰役之於戰爭,敦克爾克有個性嗎存疑,我(觀眾)沒能在這部電影佔有一席之地,這是專屬諾蘭自己,和諾粉的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可以讓你更了解諾蘭。

如果今天角度是『見電影見導演』,那《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年第一名。所以確實喜歡不來《敦克爾克大行動》,有一種高潮我是理解到的而不是體驗到的,你就是搞事情。不然,奧斯卡見真章(?),好啦,其實奧斯卡也不怎樣。
 

 

關於《逃出絕命鎮》和《母親》

《逃出絕命鎮》和《母親》是名單外推薦的兩部電影,至於為什麼他們沒在名單上?

《逃出絕命鎮》創意十足嘲諷高級,恰恰因為這樣讓它剔除在我名單之外,黑人朋友替這部電影鼓掌沒有問題,白人朋友替它喝的彩越大聲鼓的掌越大力這部電影就越令人不寒而慄細思極恐,身為黃種人的我只想退避三舍,因為想到它拿獎的害怕就跟怕它進我名單是同一個心思你懂嗎?奧斯卡你有種就給獎看看(抖)讓全世界笑笑你們多麼虛偽如電影所演繹的,這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勝利,他在得獎或不得獎的心態上可說是無敵了。

《母親》無疑因外顯的瘋狂,但它演一件事實則在演另一件事的本事可說是已經發揮到極致,極致到相當簡單易懂的程度,無法忽視導演阿倫諾夫斯基的才華,但到頭來既然如此簡單,與其再跟我顯擺你很有才華這件事,我更傾向你可以把時間花在更讓我五體投地或有話可說,別的project上,《母親!》十秒就說完了不是?!

如果『見電影見導演』的項目《敦克爾克大行動》是第一名,『見電影見才華』和『完美寓言』的項目,《母親!》是2017年第一名。『用電影打臉奧斯卡』的項目,《逃出絕命鎮》是2017年第一名。

 

正式進入排名,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5.《美國製造》

先不管湯姆克魯斯那我覺得普通也沒特別糟的《神鬼傳奇》,2017年他另一部作品《美國製造》相當穩健,真人真事改編一介環球航空飛行員巴里希爾的傳奇一生,段落分明地表現巴里人生各階段的起落和職涯轉換,容易顯得沉悶的文戲段落偶有笑料調節,巴里運毒事業蒸蒸日上於是越發跋扈的形象鮮明,錢滿到家裡塞不下銀行裝不下,太形象了。

嚴肅的運毒話題以及刀口上過生活這兩個容易引發道德指謫和心驚害怕的橋段都以幽默帶有點瘋狂的方式表現,巴里人生的落幕竟也不令人傷感,調性詼諧,活潑可愛,近年不錯的傳記電影,挺厲害了。

 

 

14.《可可夜總會》

皮克斯、迪士尼、夢工廠都有自己的本事,各自在動畫這塊產業尋求突破,令我佩服的是他們每每還是能夠找到相當有創意的切入點,不管是今年迪士尼公主系的《海洋奇緣》或夢工廠催逼大家多生小孩的《寶貝老闆》或皮克斯的《可可夜總會》都擁有一定程度的創新。

而當中《可可夜總會》絕對是衝擊2018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大熱,正片比賣相欠佳的預告好看非常多,雖然它終究在『夢想和家庭』兩個抉擇中落入俗套,走向相當狗血的那套感動標配但怎麼著?我還是哭成狗阿,就還是很吃這套阿!但劇情的框架也註定《可可夜總會》還沒能成為皮克斯動畫突破的經典之作,但已經在各種表現都達上乘。

 

 

13.《海邊的曼徹斯特》

說實話直觀和情感上我並不喜歡《海邊的曼徹斯特》,但它那麼平淡、冷冽、靜默地述說了一個本該撕心裂肺的傷心故事,李錢德勒的心,李錢德勒的沉悶,和當季一樣,無奈剷雪再剷雪也鏟不盡的陰霾,時時刻刻都有再也好不起來的感覺。

《海邊的曼徹斯特》值得反覆觀看,無語問青天悲傷無法自持的憋屈,太令人難過,慢性自殺式的自我凌虐,於事無補卻無止盡的耽溺其中,此般境遇,除了憋屈還是憋屈,李錢德勒憋屈,觀眾如我也憋屈,無處傾瀉。同情。

然後李錢德勒和前妻的一席話,亮點,炸點。

 

 

12.《拆彈少年》

無辜之人之死,是反戰最大的理由。《拆彈少年》的切入點是兩方敵對身份的軍官和戰俘,這個切入點本可能是殘暴的揭幕,但最終見證的是人道關懷與仇敵的和解,以人為本終究凌駕於政治、國別、種族、大義之上。

透過戰爭學習自省和原諒從來都很需要,佈滿地雷的海岸炸毀無數無辜人可憐人的身軀,二戰過去卻不保證歷史不會重演,《拆彈少年》是橄欖枝,你遞出來,我收起來,下一個下次的時候,會否我遞出來,你願意收起來。

 

 

11.《畢業風暴》

整部電影都圍繞在一位望女成鳳的父親羅密歐,為了讓女兒通過畢業會考四處奔走利用人際網絡和關係,過程讓我們看見社會潛規則運作的脈絡與現貌。

比起點出通過考試是人生勝利的門票這點,我更特別關注羅密歐天人交戰是否要關說,面對「不誠實」這件打破自己謹守到現在不願墮落的標準,他最後的選擇指出時代,指出國家,指出社會的普遍性,放諸四海皆準不是新鮮,終究當最後幾個人也淪陷的時候,我害怕。

所以《畢業風暴》的結局,太輕率天真。

 

 

10.《羅根》

福斯影業今年最令我讚賞,也最勇敢的一個選擇,雖然同年福斯影業年末的另一個「勇敢」發揮在《東方列車謀殺案》異常悲劇。

我對《羅根》的喜愛絕對很大程度受到大叔羅莉組合的影響,羅根和少女的逃亡之旅還有片中幾個橋段都太有電玩《最後生還者》的即視感了,完全沒法抵抗這組合這萌點啊!

不是超英迷,沒見過金鋼狼還是X戰警系列作品,但憑印象和膝蓋想都知道《羅根》絕對和超英電影太不相同,金鋼狼和X教授境遇如此淒涼軟弱沒有光彩和威風,英雄電影這樣玩?金鋼狼老了衰了頹了逃了最後死了還葬的一點都不體面,英雄電影這樣玩?贏了。

福斯這把賭對,另一把賭爛。

今年確實開始對超英電影刮目相看,拜託繼續保持這個節奏好嗎。

 

 

9.《猩球崛起3

我從來對商業規格電影的標準很低,所以出現佳作的時候總會更讓我驚嘆。

《羅根》和《猩球崛起3》是2017年最了不起的兩部商業大作規格,卻能做到走心的英雄角色電影。《猩球崛起3》和《羅根》在2017年的系列收尾和出世是美麗的巧合,兩部電影本質上最打動我的是他們選擇主角落幕的方式,再者是英雄遲暮沿途的風景,不管是西部風範抑或是叢林野地,或是依然必須有的血戰沙場之壯闊,都襯托英雄最後一次英勇的抵禦,這絲毫不特別形塑出悲壯的王者之死,羅根和凱撒啊,我想哭。

 

 

8.《極地追擊》

名單內特別神奇的一部電影,抱著以為是懸疑電影的態度進場,在電影結束的時候發現是如此簡單到讓我錯愕的劇情,沒有懸疑,沒有尋常見的高潮,沒有複雜的轉折,這麼簡單的劇情一般而言我會覺得無比無聊有啥好拍,但神奇就神奇在這麼無趣的情節竟令我感到津津有味,立意深刻,神奇啊神奇!

一個重點是《極地追擊》貌似是導演泰勒謝里丹的處女作,喔~那就有點厲害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故事把玩的這麼厲害,怎麼辦到的教我。

 

 

7.《她的危險遊戲》

2017年除《攻敵必救》外另一部精采萬分的女性獨角戲電影,導演保羅范霍文繼形塑《第六感追緝令》凱薩琳一角後,又創造一令人捉摸不定的女性角色米歇爾,一場精采剖析複雜女性心理的電影。

一定要提的是,我敬仰伊莎貝雨蓓的演出,表白伊莎貝雨蓓,這麼一個不走尋常路,無法表現尋常反應,毫沒可探外顯情緒的角色,想到現在都不曉得該怎麼演呢?此角色之高難居我2017年電影最難演角色之冠,太高難了。

《她的危險遊戲》給了觀眾一個不扁平卻矛盾扭曲,究竟是女性或只作為一個人對世界的抵禦反抗,再次表白伊莎貝雨蓓,愛他。

 

 

6.《老師有問題》

校園題材近年首屈一指的佳作,一個有問題的老師,利用自己老師身份的權勢對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做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一場在學校裏醞釀也在學校外醞釀想把問題老師拉下來的角力對抗,期間讓觀眾看見的權利結構,教育場之弊端,老師家長學生三種角色的關係,校方與老師校方與家長的關係等,這部電影精采絕倫,針砭時弊,以小見大。

事實是有問題的從來不是電影中有問題的老師,而是整個教育場,誰說不黑不髒如政治呢?萌萌,這才是你們真正需要守護的,洗亮你們的眼睛看世界好嗎。

 

 

5.《派特森》

電影向來分有後勁和沒印象,前者當下看覺得不怎麼樣但隨時間過去發酵,後者當下很滿足很爽但隨時間過去消失,《派特森》明顯屬於前者,越陳越香。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多好的一句話,但試問何謂苟且?何謂詩?何謂遠方?《派特森》之了得在於他讓一切有共存的空間,自己和世界共存的空間,苟且與詩和遠方共存的空間,優雅美好平淡自然,珍貴的詩集被狗咬壞,派特森依然在隔天清晨六點多分起來,繼續開公交車,繼續寫詩。

偉岸《派特森》,讚嘆《派特森》。

 

 

4.《顛父人生》

感受奇特的電影,反覆咀嚼後越發有味道的《顛父人生》。

身份這個名目常是人際關係中決定事態發展走向的關鍵,《顛父人生》讓一個關心女兒伊內斯卻總顯得笨拙的爸爸溫弗瑞用另一種身分出現在女兒身邊,彼此「身分關係的脫離」反將兩人「真正的關係」拉近,美妙,睿智,幽默,感動。

《顛父人生》是特別奇特的電影,他的溫暖動人看似落於俗套其實非比尋常,很多時候看似尷尬實則雋永美妙,其實真的非常完美了,完美。

 

--------------------------------------------------------------------------------------------------------------------------------------------------------------------------------------------------------------------------

前三名的共通點,悲傷,悲傷,悲傷。不同層面的悲傷。我也不曉得為何總喜歡悲傷。

--------------------------------------------------------------------------------------------------------------------------------------------------------------------------------------------------------------------------

 

3.《銀翼殺手2049

首先是攝影,攝影,攝影。攝影師羅傑狄金斯不拿獎絕對必須跟評審聊一聊,就算撇開劇情撇開所有一切光是這侵潤感官的攝影就已將我俘虜,不誇張。

你很難看到這種商業電影製作規模,呈現出來的竟是一筆文藝范如此爆棚的電影,沒看過前作《銀翼殺手》的我起初完全是衝著對導演丹尼斯维勒弗的敬仰奔去,意想不到的是他能夠一以貫之地用冷調處理感傷,繼《異星入境》再一次打到我。將理性戳點發揮比感性戳點還大威力和震撼力的經驗裡,目前只服丹尼斯维勒弗。

K這個角色之悲催或許能打趣地調侃作工具人,但《銀翼殺手2049》在K身上貫徹的悲催卻是多個面向:人和仿生人差別的思考,人類對情感真偽的分辨,原始記憶和複製記憶之於生命的意義等,這些面向都是深遠而在現實顯得奢侈的思考。

試想我們都是K,這身而為人的悲傷多麼巨大多麼沉重,讓我如K倒下,讓我只想這麼死去。

我流淚,我是一隻單身狗。

我流淚,我依然是一隻單身狗。

我流淚,媽的,原來無論如何,我都是單身狗。
 

 

2.《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三段式成長故事的電影,用不同的演員擔綱一個主角身份,足夠讓我服氣且信服的一部,它表現的人物個體,除了是他自己,還乘載太多身份和時空累積下來的標籤,多的彷彿看見群像。

我看自己,別人看我;我在月光下,月光下的我;我是藍的嗎,你覺得我是藍的亦不是藍的呢?

你曾不曾經想過五歲的自己,和十五歲的自己,和二十五歲的自己,會否不是同一個人呢?就像你掏出年幼的你寫的信,時常取笑,就像你回想年幼的你喜歡的對象,多麼鄙視,我當年瞎了狗眼喜歡上這種對象。

是阿,所以到底五歲的我十五歲的我二十五歲的我,是同一個人嗎?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展現了關於成長,主角夏隆童齡、青少、成人三段成長經驗,構築的是自我同一性的摸索與貫徹,而世界運作的法則讓每個生來就被迫先貼上了標籤的身軀千瘡百孔地哀哭,學著與浪拼搏,學著在莫須有的標籤下存活。人生多辛苦,一方面要煩惱看見自己,一方面又煩惱別人看自己,不管是月光還是浪,究竟是什麼顏色,又究竟被看成是什麼顏色。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也許虛胖也許討巧,但我難忘凱文信心滿滿言之鑿鑿地對成年夏隆說這不是你,我難忘童齡夏隆光裸著上身,月光下的回首。

世界如何待我是一回事,但身而為人,終究我也對不起這個世界。

 

 

1.《異星入境》

2017年,最燒腦的哲學,用科幻的方式演繹了一回,神作這塊匾如果一年只能頒一塊,今年必須給《異星入境》,為什麼這麼好,為什麼這麼棒,為什麼這麼催我熱淚,看看我腐朽的生命,被環形的生命觀必殺。死去。

2017年,必須要長線關注《銀翼殺手2049》和《異星入境》的導演丹尼斯维勒弗,繼李安與克林伊斯威特後放在心尖上的第三位導演,好棒,給你跪。

丹尼斯维勒弗的本事,你想像的你預期會見到的,最終都是始料未及更加高大上的方式讓你沒看見,卻得到了,得到了卻令你怕了懼了想逃了。

都歸類《銀翼殺手2049》和《異星入境》是科幻電影,本質上卻都是哲學,同樣侵入式的攝影,同樣漫漫無邊無盡的配樂,同樣讓人感到渺小無力的悲傷,身而為人的悲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