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西遊》第42章:

上一期講到了孫悟空從五行山下出來,拜唐僧爲師,一開始倆人的感情相當好。唐僧越發覺得自己撿了個寶,而孫悟空也因唐僧救了他,又給他縫虎皮裙,而欣喜萬分。

可是隨後出現的六個毛賊挑撥了師徒之間的關係,孫悟空覺得這太正常,況且這也是因爲自己六根不淨,觀音菩薩刻意派來的毛賊。而唐僧卻總在擔心孫悟空連累了他,還試圖以不要他做徒弟威脅,結果沒想到,孫悟空一怒之下跑了……

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絕對毀掉你的三觀!

《這不是西遊》第四卷《收徒歷程》第4章(總第42章):

大唐高僧標榜的唐僧,爲了釋放自身的小邪惡對孫悟空連說四次謊話

一、單純的孫悟空

爲什麼說這一切都在觀音菩薩的預料之中呢?

就有點像你被領導安插到我的部門,我指派了個師徒帶徒弟,其實一直監視你這個有前科的人。結果你這個徒弟比師父還牛,不把師父放在眼裏,這時候觀音菩薩不出來給個下馬威,以後還怎麼管?

所以孫悟空之前的一切行爲都在觀音菩薩監視之下,爲了確保孫悟空還會回來。觀音菩薩還專門送了一張從元朝穿越到大唐來的一副畫像“圯橋進履”,以此來勸導孫悟空。

果然,孫悟空中計,心神不寧地從東海出來,往唐僧所在地翻跟頭,剛飛到雲頂就見到了觀音菩薩:

菩薩道:“孫悟空,你怎麼不受教誨,不保唐僧,來此處何干?”

觀音菩薩這是明知故問,她都知道孫悟空不受教誨的事了,又怎麼會不知道孫悟空爲什麼來這裏?

慌得個行者在雲端裏施禮道:“向蒙菩薩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我才子閃了他一閃,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薩道:“趕早去,莫錯過了念頭”

觀音菩薩知道孫悟空不受教誨的事,也就說明她已經跟唐僧見過面了,而且還指定了相應的對策。所以纔會讓孫悟空快回去,千萬別錯過了西天取經的念頭,不然,他要戴不上緊箍兒,我菩薩都拿他沒法哦……

而孫悟空也確實單純的可愛,沒有聽出觀音菩薩的話中有話,但凡他城府高一些,也就不會輕易相信菩薩。而會考慮,菩薩怎麼知道我不受教誨,菩薩怎麼知道我不保唐僧?

要麼觀音菩薩一直在暗中觀察,要麼就是菩薩已經先我一步到唐僧處佈下了陷阱……

二、老練的唐僧

相對於孫悟空的單純,這個唐僧就老練的多了:

雖然唐僧趕走孫悟空後自己也後悔,覺得不該用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孫悟空,或許是曾經訓斥徒弟習慣了,畢竟是大唐高僧嘛。

可是自己許下的諾,還得西天取經,於是一個人悽悽慘慘地往西走,這可把暗中觀察的觀音菩薩難受壞了。

於是觀音菩薩變作一個老者前來問唐僧,你是幹嘛的?

唐僧回答是:

“弟子乃東土大唐奉聖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經者。”

這也是唐僧的爲人處世之道,也透露出他的大智慧,這句話包含好幾條信息:

我自稱弟子,這是謙稱;我是大唐來的,那是強國;我是奉旨來的,你不能攔我;我要去西天,這是御定的;我還要見活佛,我可是觀音菩薩選的取經人哦……

後來唐僧不管到哪裏都是這一套說辭,一般的人聽到這番言論,自然是誠惶誠恐的,生怕得罪唐僧。

當然觀音菩薩變作的老者可不吃這套的,而是要贈送他衣帽,此時唐僧表現仍然心灰意冷,覺得自己確實刻薄了,孫悟空不會回來:

“承老母盛賜;但只是我徒弟已走了,不敢領受。”

觀音菩薩一看唐僧這麼慫,馬上告訴他了祕訣:

“……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唸此咒,他再不敢行兇,也再不敢去了。”

而唐僧聽完這個話後,表現卻是“低頭拜謝”!

這個唐僧城府頗深,老人過來,他先自誇,老人送他衣帽,他也不拜謝,等送他這個緊箍咒之後,他卻低頭就謝,毫無廢話!

由此可見他也是一個狠人,不問咒語的後果,不問孫悟空能不能承受的住,不問這是否有違教義,而是等觀音菩薩一走,路也不走了,直接坐在路邊狂練唸咒:

“唸的爛熟,牢記心胸!”

三、出家人也打誑語

孫悟空終於回來了,直接問唐僧,師父怎麼還不走路,在這裏幹嘛啊?

結果唐僧第一次口出誑語:

“……動也不敢動,只管在此等你。”

這個唐僧啊,城府頗深,明明當時自己悄悄上路了,這裏又說一動不動在等孫悟空,高,實在是高!

孫悟空單純啊,還跟唐僧展示自己筋斗雲多麼厲害,自己又怎麼到東海龍王處喝茶……而唐僧心思不在這裏,他想的是怎麼騙孫悟空戴上緊箍兒,所以很快就第二次口出誑語:

“我略略的言語重了些兒,你就怪我……像我這樣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餓。你也過意不去呀!”

這個唐僧啊,剛纔還暗暗自責自己言語重了些,現在看孫悟空回來了,變成了略略重了些。這還不算,還騙孫悟空說自己在忍飢挨餓,這就搞笑了,以前沒有孫悟空,自己就不會從包袱裏拿吃的?

你以爲包袱裏沒有吃的,那你就錯了,因爲孫悟空說去化齋,唐僧當然不同意,說了第三句誑語:

“不用化齋,我那包袱裏,還有些乾糧,是劉太保母親送的……”

看了沒,自己懶到寧可捱餓,也不願意自己去翻包袱,說到底還是騙單純的孫悟空上當!

但凡孫悟空有一點點心機,自然就發現唐僧話中的漏洞,可惜他沒有聽出來,還真去翻行禮,這一翻就翻出了衣帽,唐僧一看孫悟空上當,馬上第四句誑語出來了:

“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由此可見,孫悟空也確實是一心向佛的,不然的話,唐僧這樣說話對他就沒吸引力。可惜本想學唸經,本想學行禮,可惜學會了腦袋疼……

四、心狠手辣的取經人

唐僧一看孫悟空戴上了帽子,乾糧立馬不吃了,忙不迭的開始唸咒,孫悟空疼的直喊“頭痛!頭痛!”可惜唐僧不理會那一套:

“那師父不住的又唸了幾遍,把個行者痛得打滾!”

但畢竟不知道緊箍兒到底開度有多大,緊度又有多大,唐僧擔心緊箍兒會繃斷,所以暫停了一下,這可不是因爲孫悟空疼痛哦!

孫悟空一看頭不痛了,馬上拿出金箍棒要撬緊箍兒,唐僧一看這可不行,馬上又念起來。

孫悟空這才知道,原來是這個和尚在作怪啊:

“莫念!莫念!念動我就痛了!這是怎麼說?”

唐僧一看時機成熟,馬上一副領導的模樣:

“你今番可聽我教誨了?”行者道“聽教了!”“你再可無禮了?”行者道“不敢了!”

唐僧的嘴臉特別像當初如來佛祖把三個箍給觀音菩薩時說的話:

“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面對這麼惡毒的法寶,孫悟空終於服軟了,願意保唐僧取經,唐僧這才滿意了:

“既如此,伏待我上馬去也!”

這譜擺的相當諷刺,以前不都是自己上馬的嗎?

其實這就是孫悟空的選擇,選擇了進入編制,進入體制,當然就受到體制內的制裁。不管你多麼牛叉,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誰讓你是我手下的,還治不了你了?

而在孫悟空戴緊箍兒這件事上,我們看不到觀音菩薩的慈悲胸懷,也看不到唐僧的仁心,看到的只有孫悟空的憤恨:

“他怎麼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

這件事上,唐僧連說四次謊話,確實不符大唐高僧的身份,也爲後來趕走孫悟空埋下了伏筆……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只針對小說中的人物,不喜勿噴)

前情回顧:孫悟空根本沒打死毛賊,這都是觀音菩薩陷害,並在龍宮另中一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