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味中藥,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雜糧,它葯食同源,即可入葯又可當飯喫!小編常年生活在南方,每到春夏之際天氣非常濕熱,常利用紅豆薏米來煲粥喝祛除體內的濕氣。中醫中薏米紅豆是祛除濕氣的黃金組合。

中醫認為薏米有利水滲透濕,性燥除濕。健脾益胃,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癌腫等。

中藥炒制機理是要使其性味改變,更適合用者。生薏米性寒,炒制薏米的目的是為減輕薏米的寒性使其更平和。更有利於腸胃的吸收。如果直接食用則會傷脾,脾主水司,脾是負責運化水濕的,脾傷了則水濕更加揮發不出去,食用反而會導致濕氣更重。比如有的人比較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療脾虛泄瀉,經常煮薏米湯喝,卻不見療效,這是因為用的生薏米性偏涼。因此薏米在煲粥前一定先要炒熟。

薏米的炒制方法很簡單,將薏米的雜質及壞薏米去掉,倒入鍋內,不用放油,開小火不停的翻炒,待到薏米局部變成金黃色嘗一下熟了就行了。整個時間大約10分鐘左右。

薏米祛濕的最佳組合是於紅豆同煮,這裡的紅豆要選赤小豆,而不是食用紅豆。兩者同煮具有相互輔佐的功效。是祛濕健脾的佳品,祛濕健脾效果更好。具有健脾胃,清熱祛濕,利水消腫,利尿,減肥,美容,補心,增強腎功能的功效。


在《本草綱目》裏提到薏米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清熱止瀉等功效。但是很多人自己在家煮薏米紅豆粥,濕氣不降,反而更重了是什麼情況呢?因為最好的去濕氣剋星,並不是白薏米而是紅薏米,為什麼呢?白薏米性屬寒涼,傷脾傷胃,另外,薏米不用文火炒熟根本起不到去濕的效果!另外除了薏米還有非常棒的祛濕神物,那就是芡實,下面就給大家普及一下我們平常祛濕的幾個誤區: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養生鏗鏘談」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跟我留言諮詢!


  濕氣入侵身體是一種很不容易被人發現的一種疾病,準確說他是疾病爆發之前的隱疾,很多時候會不被重視,尤其在南方氣候比較潮濕的地方,很多人都會有濕氣太重的癥狀,今天小編教大家薏米兩種喫法,可以有效去除濕氣。

  薏米是入脾的,可以健脾除濕。按藥材的性味,中醫裏的祛濕葯,或是辛香溫燥,或是甘淡滲利。辛香溫燥的如陳皮,可以燥濕化痰,這就好比架起火把水烘乾。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濕除得快,壞處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壺燒乾。

  薏米則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一般性屬寒涼,和作為果實、種子及質重的藥物多為沉降葯,沉降則能滲利。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葯。

  正如《本草正》裏說:「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相比燥濕,薏米的特點就是滲濕、安全。最重要的是,濕邪表現各異,應對它們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薏米在祛濕除濕上應用更為廣泛。

  薏米祛濕最好是用炒薏米泡水或者煮湯喝。炒薏米是取凈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中藥的泡製方法裏,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凈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

  簡單說下這個香氣。根據中藥炒製程度的不同,一般分為把葯炒黃、炒焦和炒炭。而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葯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鬱的作用。

  喫薏米的注意事項薏米營養價值豐富,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喫的食物,那麼喫薏米的注意事項都有哪些呢?

  喫薏米應注意哪些?

  1、因為薏米會使身體冷虛,虛寒體制不適宜長期服用,所以懷孕婦女及正值經期的婦女應該避免食用。

  2、薏米所含的醣類黏性較高,所以喫太多可能會妨礙消化。

  3、薏米雖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畢竟只是一種保健食品,不能當作藥品。所以有高血脂癥狀的患者,還是要找醫生治療,千萬不可以自行食用薏米來治療。

  薏米可以祛濕嗎?相信通過以上內容的介紹,大家已經有所瞭解。由以上內容可知,薏米具有比較好的祛濕效果,如果大家有食慾不振、夜間睡覺流口水或者大便糖稀的時候可以喫薏米祛濕。

  那些還被濕氣困擾出現食慾不振,皮膚起疹子的朋友們,趕快看過來,一起多為自己煮點薏米,不但可以有效祛除濕氣還能做出美味來。


身體有濕氣的時候大家首先會想到說,煮薏米紅豆粥,卻不知道方法不對,白費不說,身體還會出現其他癥狀!因為薏米有寒性,正確的方法是把薏米進行炒制,去除寒性後才能做到祛濕利尿,還不傷脾胃


薏米性寒味甘,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薏米因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作為病中或病後體弱患者的補益食品,經常食用薏米食品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

正因為薏米性寒,所以對於一些脾胃虛弱的人羣來說,會加重脾胃的不適,故而應炒熟後再行食用。炒制方法如下,將薏米放入鐵鍋內,不放油,用小火,待到薏米局部變成金黃色,嘗嘗熟了就行了。整個過程大概20分鐘。注意炒制過程中要不停翻炒,不然很容易炒糊。


薏仁米確實對祛除濕氣有作用,但是需要分清楚水煮的和炒熟的作用是略微不同的,水煮的薏仁米偏向於對滋潤皮膚和利水排水的多一些,而炒的微黃的薏仁米則對健脾祛濕的效果更好一些,所以身體濕氣重我還是推薦用微火把薏仁米炒制微黃然後放涼,然後泡水喝或煮湯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