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面對“4月1號降準”的傳聞,央行隨即深夜闢謠,這一舉動相當罕見。

就在央行闢謠次日,3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2019年3月製造業PMI數據爲50.5。時隔三個月後,製造業PMI重回榮枯線以上。

PMI是經濟先行指標之一,PMI重回榮枯線以上,固然是春節之後生產恢復所致,但這一數據轉好,不僅增強市場對於經濟向好的預期,也爲央行緊急闢謠降準提供了底氣。

顯然,經濟有所企穩,降準就不必再這麼着急。

這也說明,貨幣政策是寬鬆還是緊縮,是小水滴灌還是大水漫灌,都是視現實經濟環境而定。

一個簡單道理是,經濟環境一旦向好,貨幣大寬鬆的必要性必然大打折扣,大規模刺激房地產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

如果進一步追溯貨幣週期與樓市週期,不難發現,過去每一輪樓市大幅上行,都是在經濟下行週期實現的。而當經濟企穩乃至恢復強勢增長時,樓市往往面臨諸多掣肘。

這背後的道理在於,房地產是穩經濟的重要利器,每當經濟波動之際,就是房地產上馬之時。而當經濟企穩,防範房地產風險的重要性就大過經濟託底,樓市上漲空間自然受到制約。

最近十年的兩次大漲都是如此。

一次是2008-2009年,爲應對金融危機,貨幣全面寬鬆,四萬億大投資開啓,全面房價隨之上揚。另一次是在2015-2016年,爲應對經濟下行危機,央行一年五次降準五次降息,除北上廣深外所有城市都取消限購,新一輪樓市上行週期由此開啓。

所以,經濟的好消息,對於樓市卻未必是好消息。而經濟下行週期的出現,則是房地產持續寬鬆的信號。反之亦然。

這一輪經濟下行週期,主要是通過大規模減稅降費、基建擴張和刺激民營經濟活力來應對。

對於房地產的要求則是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換句話說,房地產不能對經濟形成拖累,所以防範大跌就成爲重中之重。

顯然,只要經濟持續企穩,不僅貨幣寬鬆的力度有所減弱,刺激房地產的必要性同步減弱,房價開啓新一輪大漲的可能性也會減弱。

當然,經濟企穩不會一蹴而就,減稅降費效應有待進一步觀察。基於穩經濟和對衝增值稅繳稅和大量到期的MLF,二季度降準仍是大概率事件,但降息的可能性減弱,大規模刺激樓市的可能性也減弱。

在《2019樓市怎麼走》一文中,凱風君指出,貨幣寬鬆會不會演變成大水漫灌,主要看三大因素:一是美聯儲加息縮表的步伐;二是貿易爭端;三是經濟下行壓力。

如今,美聯儲加息縮表步伐放緩,這相當於打開了中國貨幣政策的空間,降息就有了可能。但貿易爭端有望短期內緩和,而經濟下行壓力也有望企穩,尤其是減稅降費的力度超乎預期,這就對貨幣寬鬆形成反向制約。

所以,目前的樓市復甦,只是寬鬆預期之下的復甦,而不是真正大寬鬆導致的復甦。

如果不放開限購限貸,如果沒有貨幣之水的支撐,樓市顯然難以支撐新一輪大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