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項羽殺宋義,信陵君殺晉鄙不是濫殺無辜!

根據百度百科:濫殺無辜是指亂殺清白無罪的人。宋義和晉鄙是不是清白無罪,肯定不是。我們先說宋義:

宋義:楚國令尹出身,不要小看,令尹是楚國最大的,類似於後來的丞相,按說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但是這為老兄,卻是個典型的政客。

項梁戰死後,宋義藉機上位,成為楚王熊心壓制項羽的工具,被封為「卿子冠軍」,領軍援助趙國,從而一躍成為項羽領導。

宋義一來無軍事才能,二來無軍隊人脈,能做到這個位子純粹是熊心權力鬥爭的一點小心機,作為權力老手,宋義自然心知肚明,如果他真夠真心執行救趙計劃,藉此收攬人心,積累聲望,也許不會引來殺身之禍。但是宋義根本就不想著救趙國,而是希望借秦國趙國兩虎相爭漁翁得利,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其實愚蠢透頂。趙國的實力遠遜秦國,不救趙國,淪陷只是時間問題,趙國一旦淪陷,其他諸侯國都會接二連三成為待宰羔羊,而政客出身的宋義畏懼真刀真槍的爭鬥,以各種理由推諉,延遲進軍速度,還在途中大擺宴席,送兒子到齊國做國相。

大敵當前,卻在謀私利,這種行為已經構成了死罪,也正是這種行為,給了項羽殺他的機會,後世劉邦曾以此為藉口聲討項羽,說他背信棄義殺卿子冠軍,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趙國危在旦夕,如果不是項羽當機立斷,扭轉乾坤,在鉅鹿擊敗秦軍,奠定天下格局,以劉邦的實力遲早會死在秦軍的鐵蹄下。

信陵君殺晉鄙,更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件事情來自於著名的「竊符救趙」,長平之戰後,趙國岌岌可危,為了救趙國還有姐姐,信陵君說動魏王發兵救助趙國,但是兵發了一半,魏王礙於秦國的強大後悔了,猶豫不決,信陵君採用候生之計,利用魏王的寵妃把兵符偷出來,責令大將軍晉鄙出兵,晉鄙半信半疑,緊要關頭,隨從朱亥用大鎚打死晉鄙,信陵君領兵出征,最終救了趙國。

比起宋義,晉鄙死的有點冤枉,畢竟他只是忠實執行魏王的命令。

那信陵君是不是就是濫殺無辜,我認為依然不是,信陵君救趙國,是天下大義,趙國亡,天下危,魏國也難獨善其身,放過晉鄙一個,天下蒼生蒙難,孰輕孰重?

也許有人會說:為了天下蒼生,就能犧牲一個無辜的人。我想說他們不無辜,宋義晉鄙都知道他們這樣做的後果。

作為手握神器的大將軍,置天下蒼生於不顧,必不容於天地之間。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無論是項羽還是信陵君,他們都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我是日慕鄉關,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奪權,本就是雷霆行動,須採用霹靂手段。

這麼說吧,就算宋義和晉鄙是行善積德的大好人,也得死。

歷史正如滾滾的洪流,它淹沒應該淹沒的,摧毀應該摧毀的,不喜不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