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 | 創意行銷 | 輿情數據 | 策略諮詢


鋒芒視點

無論當下社會環境的熱點話題和政策、節目導向如何變遷,綜藝節目製作者始終要保持“綜藝敏感”,在節目模式的“由頭”研發上保持獨立思考,在節目場景設定上推陳出新的同時,在場景內容的設置上應天馬行空地破而後立,而非一味地在固定思維體系內進行重複式內容創作,這樣才能做到中國有綜藝,創新在中國。


鋒芒智庫丨玖肆


情感觀察綜藝加碼,公益助農節目集中覆蓋,同類節目扎堆播出,依然是當下綜藝節目的整體態勢,似乎綜藝節目製作方創新思路總是不約而同聚焦在同一社會現象或者政策之上。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祕書長、副研究員、節目模式研究專家冷凇發表了在《從最大變量到最大增量——融媒體時代短視頻創新發展趨勢 地面媒體內容創新路徑解析》的主題演講,提出了綜藝內容新聞化的觀點,即所有綜藝的創新點,它其實靠的是“新聞點”。

 

新聞點,專業地講就是“新聞由頭”,是新聞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決定新聞價值的重要方面。而在新聞由頭的抓取當中很大程度取決於記者個人的新聞敏感,對應到綜藝行業,綜藝節目製作者應有綜藝敏感,養成“綜藝鼻”是節目模式創新的關鍵。

 

【鋒芒智庫】曾在《慢綜藝圖鑑丨節目源起、理念、內容的“耦合效應”》一文中有探討慢綜藝的節目模式的靈感來源。從綜藝行業的整體格局來看,綜藝模式的“與時俱進”離不開社會熱點以及政策導向的加持。

 

綜藝意識形態照拂現實

場景同質問題猶存



新品類綜藝節目的出現,大都與當下的社會熱點相關,反映着社會生活中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地區的社會現狀。綜藝模式研發者擅長以具有情感共鳴的社會熱點爲切口,以綜藝製作的思維進行節目模式研發。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之下,平臺之間極易出現同質化內容競爭,在同一起跑線的同類題材,誰能笑到最後還是取決於內容競爭。

 

當“空巢青年”達到了5800萬,針對這一現狀,湖南衛視便推出了《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當人們的“知識焦慮”被點燃,便推出了《知識就是力量》《三寶大戰諸葛亮》等知識科普類綜藝;當單身焦慮被再次推上社會話題層面,便出現了《中國新相親》《新相親時代》等節目;當中國流行音樂出現斷崖式斷層時,便出現了主打創作的《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試圖重定義華語音樂。



整體來看,每一階段的綜藝節目主題都折射出當下的社會熱門話題以及深層的社會現象,能夠讓觀衆自然而然找到現實參照。故而在綜藝創新源自新聞點的當下,綜藝敏感亦成爲了所必須綜藝行業製作者所必備的素養。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實際生活的關照,貼合觀衆心理,釐清觀衆內心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要着眼於小衆社區文化的開拓,說唱、街舞、國風這些領域近年都有嘗試,效果不盡相同。

 

在【鋒芒智庫】看來,儘管當下的節目立意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但節目的外殼包裝過於“意料之中”。以餐廳經營而言,從《中餐廳》開始,到後來的《完美的餐廳》《奇妙的食光》以及還未播出的《大叔小館》《曉餐廳》《忘不了餐廳》。就算節目立意不盡相同,但這一系列節目外殼的相似性,難免讓觀衆在看到節目名字之初就產生了審美疲勞。



而當國內綜藝在聚焦於餐廳經營之時,韓綜在美食題材之上又開闢了新的內容,比如,主打“寄宿+餐飲”的《西班牙寄宿》,主打“社交”的《大家的廚房》,與公益結合的《咖啡之友》,這些披着不同外衣但依然與美食相關的綜藝卻能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值得製作者的思考的是,在注重節目所承載的意識形態與當下社會現實接軌之時,如何高效地在場景形態上的拓荒加以耕耘。

 

政策導向之下

爲模式研發提供新的視角



本篇【鋒芒智庫】結合今年綜藝行業的新形勢,探討綜藝節目與政策之間“傳承”與“避雷”,解讀綜藝節目是如何敏銳地把握時政領域的新聞點,進行內容創新。

 

近年來,三農政策、鄉村振興戰略開始催生聚焦農村脫貧的綜藝。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一般都是新聞欄目或是紀錄片聚焦農業發展,比如湖南衛視早年製作《鄉村發現》,湖北壟上頻道如今依然在播出的《壟上行》,以及芒果TV、湖南廣播電視臺經視頻道近期將推出的大型紀錄片《不負青春不負村》等。如今面對這一重大戰略指導,綜藝作爲目前聲量考前的內容載體自然而然承擔了傳播、推廣相關政策的社會責任。

 

故而在政策的指引下,農村相關的媒體內容創作已將觸角伸向了綜藝領域。今年以來,隨着鄉村振興的戰略深入,湖南衛視、東方衛視相繼推出了聚焦“農業+文旅”開發的《鄉村合夥人》、精準扶貧的《我們在行動》兩檔公益助農的節目。除了垂直聚焦農村發展的綜藝,還有不少綜藝節目融入助農板塊,比如《快樂大本營》“溫暖有你快樂出發”環節每期都針對一個鄉村特色農產品進行推廣,以自身的傳播力來助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親愛的·客棧2》經營的客棧則留給當地人作爲發展旅遊產業,成爲推動當地經濟的心意之作。

 


上層監管部門對於內容領域的建議也是節目製作導向的風向標。在高長力倡導的“小大正”以及總局“進一步強化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公益屬性和文化屬性”等思路的引導下,將傳統的文化不斷細分擴大效果,比如,聚焦於讀信的《見字如面》、聚焦於圖書館展示的《神奇圖書館在哪裏》等等。



時政對節目的影響不僅僅在品類上,對於節目選址甚至單期內容都會有所關聯,《中餐廳》第一季前往泰國,進行中華美食的傳播與交流;《旅途的花樣》前往摩洛哥、俄羅斯、挪威、丹麥四國,呈現“一帶一路”上的風光之美、人文之魅;《二十四小時》系列節目也是深入到“一帶一路”各個國家去體驗民俗風情,進行文化交流。綜藝節目逐漸成爲了國家政策、戰略的新型宣傳窗口。



在【鋒芒智庫】看來,無論當下社會環境的熱點話題和政策、節目導向如何變遷,綜藝節目製作者始終要保持“綜藝敏感”,在節目模式的“由頭”研發上保持獨立思考,在節目場景設定上推陳出新的同時,在場景內容的設置上應天馬行空地破而後立,而非一味地在固定思維體系內進行重複式內容創作,這樣才能做到中國有綜藝,創新在中國。


©2019.鋒芒影視輿情研究智庫.版權所有


相关文章